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回复: 0

[中医基础]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脏与脏之间的关系(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2 21: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等症。
  (二)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肺与大肠亦是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的发挥;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若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产生胸满,喘咳等症。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而肠燥,可见大便干结或便秘。
  (三)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脾与胃的关系非常密切,主要表现为:一是纳运相合,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两者纳运结合,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其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二是升降相因,脾主升,胃主降,两者相反相成。脾气升,则水谷之精微得以输布;胃气降,则水谷及其糟粕才得以下行。故《临证指南医案》说:“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三是燥湿相济,胃为腑属阳,脾为脏属阴,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两脏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方能完成饮食物的传化过程。故又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由于脾胃在生理上的相互联系,因而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清气不升,即可影响胃的受纳与通降,出现食少、呕吐、恶心、脘腹胀满等症。反之,饮食失节,食滞胃脘,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与运化,出现腹胀泄泻等症。
  (四)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胆附于肝,胆汁来源于肝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若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反之,若胆汁排泄不畅,亦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因此,肝与胆在生理和病理上密切相关。
  (五)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
  肾与膀胱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小便排泄方面。人体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其浊者形成尿液,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而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又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
  肾气充足,固摄有权,则膀胱开合有度;如肾气不足,气化失司,则影响膀胱的功能,可出现小便不利或失禁,或遗尿、尿频等症。老年人常见的小便失禁、多尿等,多为肾气衰弱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5 14:57 , Processed in 0.2295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