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回复: 0

[申论] 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选美接连变“审丑”的潜规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5 21:37: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背景材料]]
  选美赛事接二连三掀起波澜,先是国际小姐重庆赛区的前三强被炮轰,而后环球比基尼小姐山东赛区三甲同遭狂批。没想到,7月17日晚环球小姐海南赛区结果出炉,更引来“选美进入‘审丑’时代”的质疑。
  尽管许多选美都在标榜“内在美”,不过外在美确实是选美比赛的必备条件。可佳丽们都哪儿去了?为何选美比赛突然选不出大众认可的美女?这背后当然蕴藏着选美界的潜规则与真现实。
  可如今,通过选美再难得名得利。
  [申论表述]
  潜规则:各种选美太多太滥,少有赞助商,所以奖金少,很多沦为“有钱人的游戏”
  现在,中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美比赛,特点是规模小,无规划、组织乱。而这些比赛自然除了奖金而外为选手提供不了什么成名机会,也没有什么前期培训、后期培养。它们也渐渐找不到赞助商了,所以也没什么丰厚的奖金。还有的比赛干脆就是皮包公司做的,甚至涉嫌骗财骗色。而为了得到赞助费,一些主办方也主动“卖奖”,有老板为自己的“二奶”买名次,也有玩票的富二代为自己买名次,选美成了有钱人的游戏。这种情况也早已有之,1946年的上海选美就选了不那么美的军阀二姨太。
  国际小姐重庆赛区这样的比赛其实也不那么“国际”,也很山寨。这种比赛在地方就是层层承包,世界选美机构先将赛事的中国赛区主办权“卖”给某家公司,然后这家公司再将广东赛区、上海赛区等分赛区的主办权“卖”给其他公司。这些承办公司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操办选美赛事的成熟经验,冲着盈利的根本目的,他们很可能将打着“世”级选美的名号,却将比赛草草操办了之。所以山东佳丽们的泳衣才会出现令人尴尬的“激凸”,那都是服装、灯光所致。不专业的比赛中,参赛者妆容、服装又能有什么好的指导呢?
  “真美女”远离选美,自然结果“雷人”
  美女可以去“相亲”,可以去当“车模”,成名途径多
  马诺靠着相亲节目一举成名,不仅客串影视剧,连专辑也出了;肯露的干露露频繁出席各大车展,酬劳不菲;最近,一名北影的学生也被包装成了卖包子的聋哑人,以“包子西施”的名号迅速闻名……
  而像是“快女”、“东方天使”等等选秀节目更是为许多美女打开了一扇窗,一个卫星电视台可比那些泛滥的选美机构要有资源和有影响力得多。
  美女们也可以跑去香港参加选美。虽说亚洲小姐早已不济,香港小姐也很难再出李嘉欣、赵雅芝,可起码电视台的影响力能让她们成为艺人,受到关注乃至力捧。去年的香港小姐冠军就是苏州女孩朱晨丽。她让香港观众感慨“今年的港姐总算不再猪扒”。她也得到拍电影的机会,据说片酬达到“二线女星”的水准,有六位数。
  所以,看看每年艺考季北影、中戏、中国传媒大学校门外的“盛况”,就知道美女们太多了。但是,在内地,选美这条路径对美女们而言,实在吸引力不大,因为回报低,投资也不少。
  美女们、主办方和观众那份冲破禁忌的刺激也早已不再
  越是压抑,越是反噬。在心理学中,这叫“过度补偿心理”,直白说就是,越是缺少的东西越让人渴望得到,而容易矫枉过正。
  所以,在“三围”、“三点式”这些词就能让人脸红心跳的年代,选美成为了“开放”的代名词,让过去受到性别压抑的女性有了展示女性美的空间和欲望,也让普罗大众对此兴味盎然。如参加过88年“北京青春风采大赛”的潘婕所言,“那时候不像现在,像超女得第一意味着多少钱,多少名多少利。那时候真没有,真的是无欲则刚。1988年能大红大紫又怎样,又挣不了多少钱。”美女们虽然很难得名得利,可也乐此不彼。而也是这种“过度补偿心理”,让选美大赛在全国各地井喷泛滥,没了质量,从而导致潜规则泛滥。当然,泛滥的另一个原因也在于地方政府希望把选美当作城市名片,所以90年代初,连芜湖、马鞍山等中小城市也有自己的选美比赛,而三亚的成功也激励了一些城市。
  有一个经济学词汇被用在了心理学中,叫做“边际效益递减率”: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当选美不再是禁忌时,大众日渐对此淡漠了,美女们也早已没有了那份做时代弄潮儿的激情,剩下的更多是精明的计算了。
  所以,真美女越来越少,潜规则却越来越多
  国际小姐重庆比赛海选只有几十人参加,而其中一家协办单位为了帮组委会提升人气,一口气推荐了40名选手。而还有两名评委都来自协助赞助单位。业内人士也通过观察发现,真正的美女在离开选美。青黄不接的选美,让评委受贿、赞助商内定人选等等现象更加横行。
  从而造成了这样的一个链条:选美破冰→需求旺盛→选美泛滥→地方政府对小型选美热情不再,拉不到赞助商,没有电视转播→没有钱,没有影响力→真美女远离,潜规则横行→影响力更弱,更吸引不到真美女
  [相应措施]
  选美的平等性
  首先,在选拔过程中, 每位参赛选手都必须( 被要求) 找到一个能提供报名费用并允许她成为代言人的赞助人、企业。赞助者的名字将会在整个比赛中被不断提及。在这个过程中, 女性参赛者都知道, 为了能参赛, 自己必须得到那些通常是由男性操控的企业的认可, 让他们觉得为自己付各种参赛费用, 如报名、服装、交通等费用是值得的。
  其次, 表演本身。表演时参赛者的身体和习惯都处于评判之中。当她穿或不穿各种服饰走在舞台上时, 主持人会非常详细地描述她的身体和各种习惯。这些年轻的女孩子不是穿着泳衣就是穿着短裙, 这些都是为了能让大众(男人)更好地检验她们的身体。
  总而言之, 在现代社会当中, 社会主张女性与男性是平等的,而选美却对女性的行为有着极其严格的限制。在这种理性的社会宣言与实际的行为规范中间存在的实际上是关于女性角色的矛盾, 而选美仪式恰恰为展示矛盾提供了一个舞台: 仪式试图将女性定义为男性的附属物, 但同时它又为部分妇女创造了一个借由仪式获取权力的机会。
  选美的民族性
  作为一个公众性事件, 在任何一个选美比赛里, 年轻女性学会了与其他参赛者竞争, 因为她们之中只能有一个人完成转换, 获得桂冠, 成为选美皇后。而其他人, 只能继续参加其他的比赛,期盼着最终能够获得奖金并成为冠军——拥有权力的女人。
  她们学到了以女性化的着装, 向男性共同体、国家或民族来展示自己的身体, 接受外来的评估, 从而获取权力。其根深蒂固的目的(客观上)在于最终能够代表国家。与之迥然不同的是, 男性为获取代表国家或民族所采取的举措一般是参与国家政治事务。而那些靠选美代表国家的女性则只能用她们的貌美维持着大众的兴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7 18:48 , Processed in 0.28736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