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游考试当代北京概况第四章考点知识:崇雍大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七节 崇雍大街——崇文门至雍和宫
8 x) Y6 g& P- V0 Q9 r  崇雍大街南起前门东大街,北至北二环南辅路,是市中心南北向主干路之一。在全长5000多米的路段上共有商业网点近400个,其中东单南、北大街路段被称为“银街”。
8 C; }+ ]& k* t5 z  这条道路上的主要建筑、旅游设施和重要的街道有:东单公园、西裱褙胡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协和医院、总布胡同、外交部街、东堂子胡同、王府饭店、西堂子胡同、中国红十字会、灯市口、内务部街、隆福大厦、钱粮胡同、什锦花园胡同、永安堂药店、张自忠路、东四六条、府学胡同、细管胡同、国子监、国子监街、雍和宫等。 东单公园位于崇文门内大街西侧,始建于1955年,面积近5公顷,园内植树8 000多株。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划人使馆区,成为外国驻军练兵场,1948年还曾建为临时机场,园内土山由挖防空洞的积土堆成。4 d/ o- [( {. C
  西裱褙胡同 位于长安街南侧,与长安街平行,隔长安街与全国妇联大楼相望。古时这里有许多装裱字画的裱褙行,因而被称作裱褙胡同。于谦祠在西裱褙胡同23号。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土木之变”后,明正统十四年(1449)任兵部尚书,拥立朱祁钰为帝,击退了瓦刺军,保卫了北京。天顺元年(1457),英宗发动了“夺门之变”,复辟后以“谋逆罪”将于谦杀害。成化二年(1466),宪宗皇帝下诏追认复官,将其故宅改为忠节祠。万历十八年 (1590)改谥“忠肃”,并在祠中立于谦塑像。清光绪年间重建。1890年,义和团曾在此设神坛。
0 d9 X+ q4 j( v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位于东单北极阁三条71号,是文化部所属的文艺演出单位,前身是成立于1941年的“延安青年艺术剧院”,抗日战争胜利后成为“东北文艺工作团第二团”。1949年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相继上演了《抓壮丁》、《李双双》、《雷锋》等当代题材剧目,以及大量“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优秀作品和不同时期的历史剧,如《家》、《青春之歌》、《上海屋檐下》、《文成公主》、《关汉卿》、《雷雨》等。作为国家剧院,剧院还演出了《保尔.柯察金》、《钦差大臣》、《阴谋与爱情》等十多个国家的二十多出剧目。
: X6 {( ^$ p  Y& n* V& V+ e  总布胡同元代即已形成,明朝因总捕衙署设于此,故称“总捕胡同”或“总铺胡同”。清朝属镶白旗,乾隆时称“总部胡同”,宣统时以南小街为界,分称东、西总布胡同。20世纪40年代将原城隍庙街改称“北总布胡同”,并沿称至今。
  |4 u% i6 J1 N5 b# X. C% ^" ^  1900年,德国公使克林德因蛮横无理被清兵击毙于西总布西口外,成为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主要导火索。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清政府在事件发生地点建造克林德碑牌坊。1918年“一战”结束后改名为“公理战胜”碑,后移至中山公园。解放后又改为“保卫和平”坊。8 c) l2 j  d5 m' K; I4 `$ f
  西总布胡同8号,李宗仁回国后一直在此居住,此前住过李济深。西总布胡同21号,1932年到1936年,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夫妇在此居住了4年。西总布胡同27号,现尚存李鸿章公祠的一段红墙。李鸿章(1823--1901),曾任湖广总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掌管清政府外交、军事、经济大权,为洋务派首领。死后谥“文忠”,并特准在北京建立祠堂,是清代惟一在京师建专祠的汉人官员。西总布胡同74号,新中国第一代杰出油画家董希文当年在这里完成了《开国大典》的创作,此画是新中国美术的里程碑。
) z5 l$ e/ r. X8 M: u$ _  东总布胡同32号,北大校长、著名人口学家马寅初当年在此居住。1957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新人口论》,因而遭受错误批判。从1957年至1981年去世,马寅初一直住在这里,去世时享年100岁。班禅大师生前住在东总布胡同57号,之前还住过沈钧儒先生。
$ I* P, k* N9 E* ^/ e  北总布胡同长394米,闻名中外的“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就发生在这里。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住在前赵家楼胡同1号,此宅的外墙即在北总布胡同,他的宅子有房屋50多间。北京学生为抗议签订卖国的《巴黎和约》,到曹宅示威抗议,烧了11间半,并痛打了来此的章宗祥,由此拉开了“五四”运动的序幕。北总布胡同24号院,1930—1937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在此居住。
- K4 _* S3 M: a8 A; b  外交部街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到东单北大街,南临西总布胡同,北与协和胡同相通,全长721米。这条胡同最早形成于元代,明英宗时,大将石亨曾在此建造府第,因此被称作石大人胡同。1912年底,民国政府外交部迁此办公,1920年改称外交部街。1949年11月8日,新中国在此成立外交部,直到1966年迁出。0 }8 ^/ X+ q5 ]6 k+ v
  位于33号院的西洋建筑,是1908年为迎接德国王储而建的迎宾馆。辛亥革命后,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在此办公。, b: n9 ?. {6 _, {" j/ d" M( O) ~
  东堂子胡同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就设在东堂子胡同49号。1860年之前,清政府没有专门的外交机构,涉外活动主要限于接待贡使和商贸往来,分别由中央的礼部、理藩院,以及地方的督抚大员等兼管。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并进行一系列的商约谈判,中外交涉事务日见纷繁。为了专一协调与各国的关系,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除办理外交与通商事务外,职权范围还扩展到铁路、矿产、邮电、海防、关税、制造、传教、学校等各项新兴领域,在清政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 ~5 {  p: s' R) G
  东堂子胡同75号是蔡元培故居。蔡元培1890年中进士,以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被人们称为“学界泰斗”,他住在这个院子时,恰值“五四”运动爆发,当时任北京大学校长。
  M  ~4 I. v$ N# `- K  东堂子胡同51号,是现代著名散文大师沈从文住了近30年的寓所。他在这里完成了《龙凤艺术》、《唐宋铜镜》、《中国丝绸图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著作。+ W" `# n. v. S( _0 u/ U9 |
  王府饭店五星级酒店,1989年开业。
, ~7 `/ S- s$ ?1 n/ f) z( n  西堂子胡同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的宅第位于这条胡同内的25—37号。左宗棠(1812—1885),湖南湘阴人,曾任闽浙总督、军机大臣、两江总督等职,1876年以钦差大臣身份率军进入新疆,对阻止英国、俄国对新疆的侵略有很大功绩。, T4 d2 \$ V' A% I) Q
灯市口 明清时代,灯市口是北京最大的灯市,此街也因此得名,也是北京最繁华的地区之一。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代每到春节,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都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燃灯风俗始于汉代,东汉顺帝年间,张道陵创建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这天要燃灯祭祀“太乙神”。此俗历代相沿,到隋朝时,每年还要举行盛大灯会,招待各国使节。元宵节成为灯节至唐代中期已成定俗。北宋更为兴盛,而且出现了灯谜。明永乐七年,宫廷下诏“元宵节自十一日始,赐节假十日”,形成了全民性的节日。到了清代,灯市移至前门、地安门、琉璃厂一带。( [: q/ _$ L( x7 U
  内务部街全长727米,宽7米,明称“司阑胡同”,清朝乾隆年间改称“勾栏胡同”,后来清朝内务部设在胡同里,因此又改称“内务部街”。内务部街20号是梁实秋的故居。梁家原住北京东城根老君堂,梁实秋的祖父在广东做官后,返回北京买下这幢老宅,当时有房屋30多间,1903年,梁实秋就出生在这里。
' Y) o4 C- |$ j2 ^" b) {0 T9 L  梁实秋(1903--1987),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译有《莎士比亚全集》等,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1 T3 M3 O  L2 b& z# X  内务部街21号为卢森堡大公国使馆。卢森堡位于欧洲西北部,与德、法、比利时相邻,面积25万多平方千米,人口约50万,是欧洲最小的国家之一。
0 K5 F( f3 q; G& }7 T: X# Y, U  隆福大厦原北京四大商场之一,至今已有40多年的经营历史,地处隆福寺商业街的中心地段,是这条街的标志性建筑。
, ~8 {7 k; i9 w9 d8 U$ }# m) g  钱粮胡同明朝时叫“钱堂胡同”,是造币所在地。清朝入关后,管财政的机构叫“户部”,设有管铸钱的宝泉局,宝泉局下有4个厂,南厂在钱粮胡同。因为南厂铸的钱,主要是发放薪饷的,清朝把薪饷也叫“钱粮”,因此人们就把南厂所在地称为“钱粮胡同”。咸丰年间,大学士耆英曾住钱粮胡同。章太炎故居在钱粮胡同中间路西。耆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二弟后裔,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其父为嘉庆年间大学士。5 u- M& U/ |5 Q# R9 G
  S& N, k1 q- k$ p" b/ ^) l  |& j
  什锦花园胡同东起东四北大街,西止大佛寺东街,全长607米,宽7米。西段称“红庙街”,东段为适景园。清乾隆时称“石景花园”,宣统时称“什锦花园”,民国后沿称。1965年改称“什锦花园胡同”。民国时北洋军阀吴佩孚曾住过适景园旧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4 01:48 , Processed in 0.22515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