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游考试当代北京概况第四章考点知识:德内大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十八节 德内大街——德胜门至平安大街
$ ^8 l( k' G% ]$ N4 C* J  p8 e3 e( W  德内大街北自德胜门,南至地安门西大街,全长1686米。清代时称德胜门大街,1949年后定名为德胜门内大街。
4 h2 `$ C: P% t( Y; h! s  这条道路上的旅游设施和重要的街道有:德胜门、西海、后海、羊房胡同、大石虎胡同、三不老胡同、刘海胡同、延年胡同等。/ l) s3 K+ L" n- V6 B2 R) g  J( d" D$ r
  德胜门 明、清北京内城九门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大将徐达率军攻破大都,洪武四年(1371)将大都城南移约2.5千米,在今德胜门东、西大街,安定门东、西大街一线另筑新墙,在与原健德门相对应的位置建德胜门。明正统四年(1439)年,修筑了城楼、箭楼及瓮城。明正统十四年(1439)于谦在德胜门外重创瓦剌(蒙古)军队,保卫了北京城。明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率兵在德胜门打败皇太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太后出德胜门西逃。清康熙十八年(1679)因地震毁坏重建。1921年城楼被拆除。1970年修建环城地铁时拆除附近城墙,辟为北二环路,北侧的箭楼得以保留,现为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3 r$ F" E9 U( m  i- z
  “德胜门”现在泛指德胜门箭楼、德胜门桥附近及德胜门东、西大街,德胜门内外大街一带。. I+ i  i, V9 P! Y
  西海又称“积水潭”,是什刹海的一部分。元世祖忽必烈建造大都后,为了解决京城粮食供应,疏通南北大运河,把这里作为漕运的终点码头。郭守敬主持把玉泉山等处的水引进大都城,南来北往的各种船只都停在这里。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不准船只进城,把护城河当作码头,积水潭遂废弃。明朝时将积水潭分成东、西两部分,西边因有净业寺,所以人们就把西边的水面叫“净业湖”。又因为这两部分水面上都有荷花,人们就把这一大片地方叫“莲花池”。清朝初期这里被分为三部分,德胜桥的西边是积水潭,东南边是什刹海,再往东南是莲花池,后来全称“什刹海”。
$ ]0 n3 U/ G/ G6 z( s  后海指包括前海、后海、西海三块水域的什刹海。为了与北海、中海、南海前三海区别,被称作后三海。后海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新街口大街,南起平安大街,北至北二环路,总面积14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34公顷,是北京城内元大都时期的古老水域。后海是13世纪元大都粮食漕运的终点,现在成为北京久负盛名的消夏、游玩场所。2005年,由西城区政府组织的对什刹海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工程进行完毕,52块各具特色的街巷、胡同、景点介绍说明牌竖立在什刹海的街头巷尾。2005年10月,什刹海地区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
9 R8 q' }4 d2 _0 f4 G) ?$ B  羊房胡同 11号的厉家菜是京城有名的宫廷菜。饭店老板的祖父曾是同治光绪时的内务府大臣,官衔是二品,负责当时皇家饮食的安全。厉家菜也是其祖父爱吃的家常菜,后经厉家几代人不断研究改进,形成今天的厉家菜。厉家菜于1985年开始经营,1984年建国35周年时,北京举行家宴烹饪比赛,厉家获得了冠军,后来厉家人就开了这家小餐厅,当时每晚只做一桌饭。到1993年变成每晚两桌,后来逐渐增加,但每晚接待客人的总数受到控制,且需提前预订。许多国家政要及外国使团都曾来此用餐。7 N! v) j8 |9 l4 v: Q  C0 E  t
  大石虎胡同 甲1号为雍正元年(1723)至六年(1728)正黄旗满、蒙、汉军都统衙门;乾隆至清末,为正黄旗蒙古都统衙门,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处八旗都统衙门遗址。
% `- Y/ r' Y  h0 h  ^2 C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正式创立的。初建时,仅有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后来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称八旗。努尔哈赤创立的是满洲八旗,到皇太极时又创立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编制与满族八旗相同。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构成了清代八旗制度的整体。每旗的首领称“都统”,设正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都统’’的满语称谓为“固山额真”,顺治十七年(1660)定汉名为“都统”。( y7 H' |$ p, Q* K4 I/ H, t% c
  八旗都统都是一、二品的大员,位高权重。每一个旗的都统是该旗的总负责人,不仅管辖北京的旗兵,也管辖在各地驻防的本旗的旗兵。清军进入北京以后,北京成为八旗的大兵营,八旗制度还沿袭着“家族’’式的旧制,一直没有设立办公衙门,都统们都在家里办公。1723年开始建立都统衙门时,满、蒙、汉三旗一起办公,后来有多次的分合迁移。光绪中期至宣统年间,内城在不同时期做过都统衙门地点的共有30处。1 z( c, Y5 t8 S6 `7 m8 B
  三不老胡同相传这里曾是明朝太监郑和在北京的居所。明代称“三保老爹胡同”,“老爹”是当时对太监的尊称。清代以后,胡同名的发音逐渐转音为“三不老”胡同。郑和本姓马,名三保,回族人,于明初人宫,永乐二年(1404)被赐姓 “郑”。自永乐三年(1405)至宣德八年(1433),28年间他曾奉命先后7次率船队出使西洋,历经亚非30余国,促进了中国与各国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友好交流,这是我国在远程航海史上的创举。2005年7月1 1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200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7月11日被确立为“航海日”。
+ E, q* T0 W% @' z( |8 C9 t8 B& \, U, `  刘海胡同原名刘汉胡同,1931年秋,淑妃文绣与末代皇帝溥仪离婚后,就住在这条胡同里。文绣是蒙古族人,清顺治元年(1644),家族跟随多尔衮入关。文绣的祖父锡珍官至吏部尚书,父亲端恭是锡珍长子,曾在内务府做官。文绣于宣统元年(1909)生于安定门内方家胡同老宅,端恭死后不久,文绣随母亲蒋氏搬到崇文门外花市附近居住。1922年,13岁的文绣进宫,成为16岁的溥仪的淑妃。1924年,冯玉祥派兵将溥仪逐出皇宫,文绣于1925年随溥仪到天津居住,1931年同溥仪离婚,1947年同李宗仁部下的一名军官结婚,住在地安门外白米斜街;1951年,搬到西城区辟才胡同西口;1953年去世,终年43岁,一生未有子女。4 ^3 T) p" E0 k( a; _, W) d
  延年胡同原名“馓子胡同”,胡同南侧是庆王府的北墙。延年胡同3号原是清代大太监李莲英的一处住所。1 }, J1 D0 n# W: v1 F
  李莲英生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同治三年(1864)调到长春宫服伺慈禧。光绪二十年(1894),被赏戴二品顶戴花翎,雍正皇帝规定太监品级以四品为限,因此这种荣誉是清朝宫中太监从未有过的。光绪三十四年(1908),慈禧死后,李莲英离开皇宫,宣统三年(1911)64岁时死去。清廷在恩济庄的太监墓地为他修造了一座豪华坟墓。墓址现为一所学校,仅留下一块小墓碑。1966年,坟墓被打开,发现了许多珍贵的陪葬品。
* G; _+ e0 ~" E* G7 H, s& y( c  恩济庄在海淀区西八里庄以西的阜石路。雍正皇帝为解决太监死后的葬地,命人修建了这片太监坟,并赐名恩济庄,这里所埋太监有2700多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 18:16 , Processed in 0.28416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