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0

[导游辅导] 2010年导北京导游基础第三章考点知识:城池与中轴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北京古都风貌
& B" A, x3 ]! ], ]& N" U
" _+ y0 N/ r* `: B: A5 A* _) F/ F# Z  北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城市规模壮观、建筑布局典型、皇家建筑保存相对完整。作为辽(陪都)、金、元、明、清各代的都城,北京都市风貌特色主要是以宏伟壮丽的皇家建筑群为核心的帝王文化景观。包括由都城、皇城、宫城构成层层相套的“回”字形城墙建筑系统,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以坛庙为主的礼制建筑群、皇家寺庙群、皇家陵墓群和皇家园林;以及与帝王生活相关的传统习俗,如饮食、服饰、娱乐和传统节庆等。
- Y! v  g9 a$ `  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共有内外四重城池,由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统领,形成庄重有序的整体。其街巷为经直纬平棋盘式的格局。居住区以“坊”为单位,各种规格的四合院是居住区内以胡同为纽带的最小单位。大片灰色屋面烘托着宫城的黄琉璃瓦屋面,突显宫殿建筑群。这些独特的形态形成了北京古都的风貌。
) x3 h0 z) G! M; {: P# g  北京城市建筑布局的特点:
0 J# l- `* \$ ]9 ~# r8 M+ U0 U: w  1.功能各异的宫城、皇城、内城、外城层层外扩,环环紧扣。宫城位居全城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 s; V9 T. w: `: h$ p5 ^+ v. u
  2.以三朝五门为核心,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构成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两侧坛庙、苑囿、衙署、寺观、市井、民居等基本呈棋盘状对称排列。4 g: F9 P/ ^  A2 o0 |8 Y" \
  3.布局严谨,主从分明。帝王为主,臣民为从,以建筑物的高度、占地、用料、色彩、形制等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
5 y% E# ~6 M7 N1 i: y. e  以上特点,与《周礼.考工记》所记的古代都城规制基本吻合,充分突显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 m8 t' u5 ^3 |
" B# V  D5 U6 F3 u9 M/ `  第一节 城池与中轴线
( @6 _! y1 t2 u$ c) b  一、城池
# }  X7 \! _5 K4 T( O3 {  北京城池是清沿明制,明代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改建南扩形成的“凸”字形态。城墙为夯土芯外包城砖。
1 b, [" z7 z4 x3 P9 `宫城即紫禁城,布局严整,呈南北长的长方形,城墙高大,四角各建一精致角楼,城外有护城河。宫城共开四门,城内建筑以太和殿为中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宫殿建筑群。宫城外为皇城,包括宫城、太庙、社稷坛、三海及六部等国家机构。皇城周长计9千米有余。8 S- y! V6 C# n1 R
  内城周长约20千米:(7879丈8尺3寸),北城较元大都向南收缩了2.5千米,南部南移1千米。城之四角各有气势雄伟的角楼一座,上下共设有四排箭孔,总计144个箭孔,箭孔内口小于外口,以利箭发,形成立体交叉的防御体系。城墙顶部外有观敌射箭的垛口和炮眼,内有女儿墙,至今东南角楼依然屹立,附近尚有部分城墙遗存。  K/ j# s7 K/ h! V* `# d
  明嘉靖年间,北方蒙古鞑靼部铁骑三次进逼北京。为加强北京城防,明朝原计划效仿南京外郭,于北京城外再“回”字型增筑外城。但限于财力,外城只修了南部。外城全长14千米,其中南面约8千米(2454丈4尺7寸),东面长约3千米(1085丈1尺),西面长约3千米(1093丈2尺),城墙高6.4米(2丈),比内城低3米。顶部同样设垛El和炮眼,共12602个,城墙外侧分段筑有敌台(马面),上建房屋,内侧筑有马道,外城同样筑有垛口、炮眼、女儿墙,这些设施完全适应当时城防的需要。% ]( |9 w# ^9 K6 w
  内外城之外皆开有护城河。河道深浅不一,最宽河道达50米,最窄仅十几米。总体看,内护城河比外护城河宽且深。各城门外的护城河上筑有涵桥。内护城河除正阳门桥分三路外,其余各门外均为一路桥。所有门外桥,除崇文门桥是三孔石桥外,其余均为单孔石桥。外护城河各桥均为单座桥。1 |; z) z5 I$ i1 |" W% Y- ?, N
  北京内外城共有16座城门,每座城门均由城楼、箭楼、瓮城构成一个“城门建筑群”。两楼雄居城台之上,使内外城建筑艺术形象更加丰富,使全城舒展的天际线更富变化,高度艺术化了全城的风貌。
) X9 h% a1 H6 F( w6 k, O  二、中轴线4 {( t. L1 N" i/ @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是中国帝都的传统布局,这种布局的底蕴是中轴对称,是中国城市规划中轴线的依据。* Z9 j4 O1 v- ~/ C9 e8 P
  随着历史时空的推移,明代北京城的中轴线经清代一直传承下来。这条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向北经过天桥、正阳门、大明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紫禁城、景山、地安门、鼓楼到达终点钟楼,总长7.8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中轴线,也是最成功的一条南北中轴线。
* H8 r4 e8 u' V+ M3 h$ a3 N  古都北京独特的壮美形态,更是由这条中轴线的营建而产生的。+ h+ g+ w! U( e) H- u
  这条中轴线大体上可分为内外城两大段。外城是从永定门到正阳门;内城又分为皇城段和内城南北段。皇城段从天安门到地安门,其中紫禁城段由午门到神武门。内城南段为正阳门到天安门,北段为地安门到钟楼。中轴线上的每个段落都有它具体而不同功能的布局、形态与内容。外城段中轴线永定门内的御路上有天桥、五牌楼、正阳桥、箭楼。天桥以南轴线,东侧为天坛,西侧为先农坛,对称布局极为明显。天桥以北为前门(正阳门)外商业区。正阳门箭楼到天安门轴线上有正阳门、大明门(大清门)、天安门前金水桥、天安门。大明门内轴线两侧各有对称通脊千步廊。千步廊以北、金水桥以南为天安门广场。广场东为长安左门,西为长安右门。金水桥与天安门之间置有石狮和华表各一对。/ j* q# S3 U- f5 F1 C& a
  天安门到午门一段中轴线上有端门。天安门内轴线两侧置有华表一对,轴线外侧为南北通脊之房数问,并分别开有太庙街门和社稷坛街门。端门到午门轴线上为御路,外侧各有南北通脊连房。值房两端东开“庙右门”和“阙左门”,西开“社左门”和“阙右门”,东西连房北端接午门东西城台。其连房外就是“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 K: V! }) G' y. X7 o
  午门为紫禁城的正门,自此门始就是紫禁城段的中轴线。自南而北为午门、内金水河的金水桥、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紫禁城北门)。各院落两侧均有对称的配殿、配房、配门并分别以不同功能组成不同规模的空间。6 g+ v+ y* Z. j' m% F
  神武门以北的中轴线穿过景山直抵地安门。这段轴线一改紫禁城内那种纯建筑院落的严整格式,而增加了山体和花木。景山北门到地安门之间,中轴线两侧有同天安门前千步廊之间等宽的街道。街道南端两侧各有转角通脊连房数间,北端东西各有对称通脊连房数间。南北连房后沿墙之间筑有高墙,形成南北狭长的空间。* ~/ R0 D5 m: i
中轴线穿过地安门经鼓楼到达北端点—钟鼓楼.
0 z' l5 H. G) V$ @* Y  正阳桥西曾有石马出土和地安门外有石鼠出土,切实说明北京中轴线具有子午线的性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6 18:22 , Processed in 0.14752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