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回复: 0

[导游辅导] 北京导游考试主要景点考点:天坛概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坛
8 j0 ?5 T  S0 o5 p# D  天坛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天坛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天坛平面布局呈“回”字形,北圆南方,象征天圆地方。天坛分为内、外坛两部分,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建筑群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建筑群举行。明清共有22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次。0 m% B8 o0 C3 D9 E& w, N1 N3 ]
  今日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重要的组成部分,坛内祈年殿已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天坛不但以精美的古代祭坛建筑群闻名于世,也是北京城内最大的园林景观。天坛占地面积273公顷,其中林地占163公顷,草坪占10余公顷, 100年以上的古柏3600余株,著名的有九龙柏、莲花柏、柏抱槐等。全园植被覆盖率达89%。
) u9 l" e/ i* p7 w& T, e, ?: S6 I  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天坛的评价是:
* K3 S1 N5 }0 Y7 e3 Z& U. \# G  1.天坛是建筑景观的杰作,它简洁生动地表达了曾对一个伟大文明进步产生过伟大影响的宇宙观。
- y; Z0 m% G% Y( p9 N, B  2.天坛具有象征寓意的规划设计对远东许多国家的建筑和规划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1 p# c2 t1 A3 K" y1 d  3.中国封建统治延续了两千多年,天坛的规划、设计思想,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祭天已成为历史的过去,但凝结了古代匠师智慧和血汗的神坛将作为世界遗产永久保护传世。它将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永远发挥着史料、借鉴和教育三大作用。; a* L7 S! N- g9 W! X% v5 M- l! L
  概况
  L" c! m% U8 v9 d% j+ q0 ?  一、历史沿革
" q7 ~8 X& A9 ^; h8 ?/ l$ S  (一)朱棣建北京天地坛" L- ?0 p2 o# L) |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在营建北京宫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正南5里偏东 (丙位)建天地坛。永乐十八年(1420)竣工,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大祀天地于南郊。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天地坛坛墙周围九里三十步,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故称之为天地墙。坛内遍植松柏,松柏掩映间的主要建筑有大祀殿、斋宫、神乐观等,体制完备。其中主建筑大祀殿为长方形大殿,11开间,宏伟壮丽。百余年间有9位明朝皇帝在天地坛合祀天地。: H* s" c& |/ t; {: l2 ?) S
  (二)朱厚熄改革礼制
  ~+ k7 H5 L2 {3 Q  明世宗朱厚熄热衷于礼制改革,他恢复古制,对许多制度多所更定。嘉靖九年 (1530)五月朱厚熄下诏,将天地合祀改为天地分祀,建圜丘于南郊,名天坛;建方泽于北郊,名地坛;又在东郊建朝日坛,以祭日;在西郊建夕月坛,以祭月。朱厚熄要求将这些改变“著载会要,勿得混称”,天坛由此得名。
" d' L6 G* P+ q  嘉靖十七年(1538)改建大祀殿,其规制改为圆形,南向;外柱12根,中柱12根,再中龙井柱4根;圆顶3层,上覆青(蓝)瓦,中覆黄瓦,下覆绿瓦,中安宝顶;殿台3层,前后三出陛,东西一出陛,俱用石栏,十分精美。嘉靖二十二年动工兴建,嘉靖二十四年新殿建成,更名大享殿,专用以行大享礼。
* l# S$ P' k( }  (三)弘历改造天坛; f0 ?1 Z8 P9 J$ T, Q: m
  清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乾隆七年(1742)改建斋宫。乾隆十二年(1747)改造天坛内外坛墙,铲去原夯土墙浮土包以城砖。墙高一丈有余,上包城砖两进,下包城砖三进,厚实坚固。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圜丘,俱用房山艾叶青石,朴素、淡雅。乾隆十六年(1751)改祈谷坛大享殿为祈年殿,三层殿顶琉璃瓦俱改为蓝色,以象征天。同年在天坛西侧外垣南侧增辟圜丘坛门,两坛两门,规制更严谨。乾隆十七年(1752)改建皇穹宇,将重檐殿顶改成单檐,殿内地面用青石,殿外地面及围墙具用临清砖。今日祈年殿为光绪十六年(1890)重建,光绪二十二年(1896)竣工后的风貌。
9 ]6 i+ q! T& E/ S7 Y  (四)近代天坛
7 ^: Z+ Y/ h3 E$ l8 H) I( j& t; @  1911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清廷撤走其配祀祖先的牌位,将天坛交由国民政府内务部管理。1915年12月23日袁世凯又到天坛举行了一次祭天大典。1918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37年日军进驻天坛。1939年日军1855部队占据神乐署,设立研究病理和细菌的实验室。1945年北平市接收的天已破败不堪。解放前夕,守备北京的******军队在天坛内修筑工事、建弹药库,砍伐了大量树木。为建简易机场扒掉南部坛墙,炸毁有400余年历史的明代石牌坊,军车在园内往来,野草人高,天坛已经面目皆非。0 k" g5 v1 Y+ @; r6 Z
  二、天坛布局的特点: e4 Y3 A/ C0 e! p7 u
  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主要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两坛各成体系,它们之间由海墁大道相连。天坛又有内坛、外坛之分,其间分布着许多附属建筑。可以用“一、三、五、七、九”这样一组数字将天坛的主要建筑概括其中。
1 r1 V# e: l! G  “一”: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昭亨门一圜丘坛一皇穹宇一成贞门一丹陛桥一南砖门一祈年门一祈年殿一皇乾殿一北天门。1 P& U& D$ }* X6 ^& b6 H' Y
  “三”: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圈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 i0 P( `; \+ J
  “七”: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 ]- y0 ]9 _, J& D1 }
  “九”: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外坛墙2座,西侧北面祈谷坛门及南面的圜丘坛门。圜丘坛周围4座,分别为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东、西、北3座,分别为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6 06:36 , Processed in 0.19700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