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回复: 0

[说课] 小学数学说课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说课稿
. \( F; `0 E9 y5 j1 v' s3 r2 [各位老师:7 x$ @3 @/ R. N$ i5 }- M& X
  你们好!
# O- S% v( C) o/ ]1 u! T) E# w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下面我就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以及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谈谈我的构思。
  j1 ?  `7 f7 P: f$ i  一、说教材- h* a- e9 e6 Y8 O; V+ \  S
  (一)教学内容. o& q" Y) e4 c2 z" d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第三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即P33页例1和P34页的例2题及相关练习。
5 K% M- \6 ~/ Q4 i  a$ h% Y4 N5 I  (二)教材分析与目标确定; Q( l" G* r5 Y3 `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4 A; e( {& }% d% E7 t$ T# {' U
  ①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 ~8 O6 h/ A' E0 `4 L, k( Q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K0 s4 a. H3 M: K1 G, k/ n$ m  ③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去实验推导出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激发他们乐于探索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同时渗透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9 u) _8 W: t& ^( Y  [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 l# }0 F/ J4 K6 N) f4 N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重、难点应定位在以下几方面:, u: X- h: m4 ?8 |. C' Y8 O( T
  (1)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形成过程。
! o4 Q! R7 z6 b) N. C9 `, Q: t  (2)教学难点:理解公式的意义。( c5 C1 s) o6 G2 q, o  Z5 _
  二、说学情+ r  t; i; l# K" \" Z6 Z% I0 W4 @- ^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课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对物体的体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利用互动多媒体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对物体、模型等的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制作等活动,丰富学生对形体的感知,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C$ ~# G' f# z# x+ \, s9 [
  三、说教法% t+ E% q! P8 B1 U) i6 L( V" k
  第多斯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是奉送真理,而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我想我要转变观念,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要成为儿童生活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学习条件,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探究、发现问题,并自己总结出规律。本课的教学从儿童的认知特点出发,强调寓教于乐,形象直观,采取启发式、探究式的方法教学,让学生自己参与,自己动手,自己得出结论。1 G! W: H- m) n% o. C
  四、说学法
3 G! i- N. X! \3 e  1.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0 P$ b% A' o, P' D! U& e! J& i3 o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每排个数、每层排数、层数是长方体的什么?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它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这是总结公式、理解公式的重要途径。: i3 y/ l; z% A0 \; H( ~" i
  2. 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
% c# D8 m6 B3 e0 J2 q  问题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最佳动力。教学设计时,我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结论、猜测验证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精神。
# u/ V$ d+ D( V/ v2 x0 M  五、说教学流程. W* Z7 M" |0 P4 |2 z3 ?$ K# P
  (一)教学准备& ^3 H: z# g# k" X: i* d
  1.学生动手操作的小正方体积木若干套。
5 l+ q1 B5 B$ h: R  2.自制课件。
! ~9 z1 A& q, t7 L& i  (二)教学过程: F$ S2 I( S7 p5 J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w* O. G  ^' V+ T% x5 v
  1、课件演示如下图,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 H' `5 k" h/ _0 ]  2、如果较大的物体用1立方厘米去量好不好?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呢?
$ Y5 y- u+ H9 c  G7 V! L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7 O/ L. N3 E1 @
  1实验探究
, U. `+ F9 i" U4 y5 O) O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并且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具体的过程是:
$ n  @7 L4 S2 k  1)每五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0 d& s- I! e" _
  取24块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积木,任意拼摆长方体,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J' D% e; G3 m- q
  2)通过课件演示,根据学生的记录表,操作验证。小组讨论: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
- f9 f8 y  G7 b+ A  A, q9 x  2归纳概括
( y* L3 ?0 }4 D6 \. ~9 s2 X, {  1)研究数字间关系。" k& @1 z5 t% O' p# ]+ R/ i
  分组讨论:从这些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 j1 u0 J4 D5 ?. ~; g  ①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6 @% H1 p* o% ^* k' v  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g5 D$ {0 l( w* w# \, w
  ②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
( o* B: t: p  g$ f  (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 h& J: F5 _& @, a7 y  2)概括体积公式。
8 D- d& B. [" J% a  e  ①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T6 X# {4 k/ c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a×b×h V=abh
) f% ?4 `) z# M& T  [例1.的讲解]进一步让学生默记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让学生计算例1。
. j7 Q/ b& m/ [) \4 l  ②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 C+ b, d/ K# l- J8 f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V=a3 [V=a·a·a,也可以写成a3 读作a的立方,表示三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а与3相乘。写“а3”时,3写在a的右上角。]
4 X; b! R, c( x% Y  [例2.的讲解]要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所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例2,教师巡视。% {8 A) V" \! u% S6 s( [2 _& `0 ^0 {
  (3)、反馈练习,实践运用。
/ g0 b- ]$ k( J3 l- ^- q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n; y5 x% R: E" j3 l& J
  (1)、堆积木,算体积。
( c7 i+ w9 H* |% ~6 s! h! U* k: ~  (2)、通过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34页的“做一做”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动作操作,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7 U& }& u2 |5 Q. j$ {, s
  (3)、做第34页“做一做”的第二题,先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是巩固刚学过的“立方”的知识,要使学生弄清,什么情况下可以写成一个数的立方,一个数立方应该怎样计算。做题时,如果发现学生把3个相同数连加与连乘混淆起来,教师应及时纠正。
* S! ?: C+ j; R  (三)、全课总结。
3 `  x5 _! M( y# B  (1)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g# D. o8 J3 _7 ]3 I6 {
  (2)教师总结。6 l+ q! H: _3 a
这样设计目的对新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m  v: Z. O$ a: r
  六、附板书设计:
! m/ q8 [; Z$ Y0 \9 P. c( s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0 R5 y+ c% Z# U  ]: p: q  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 R) Z: m; b, @6 B# v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e2 v. }% F4 o  V=a×b×h) b! r, t2 l2 }8 o, i
  V=abh% W* ]9 I& `, c9 ^: I" i2 c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H' D; R! D/ i0 R1 Z7 ?* m/ `
  V=a·a·a! q0 w- \+ t2 i' P2 S
  V=a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1 10:18 , Processed in 0.1545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