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0

[说课]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长亭送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长亭送别》说课稿
8 x& A+ ~3 f* b0 |1 c4 e  一、开场白: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亭送别》。- L1 i0 @, _8 J& y
  二、说教材:( H0 [1 i* v# D# N
  《长亭送别》选自新编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五单元,本单元学习中国古代戏曲,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 J7 m5 {& a8 a& ^! \9 r+ Y  课文节选部分曲词优美,文采飞扬,高中语文大纲指出:“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特点,将学习目标确立为:; M. f( P- G+ E8 d
  1、识记有关文学常识,了解故事情节。
9 u- M& I2 l1 _! d  2、鉴赏曲词的美; g# s7 J9 |" o! ~
  3、欣赏莺莺的人物形象。9 j5 N# _+ D! @6 p9 E" r  F+ g
  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经典之作,它的作者王实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他吸收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融化百家 ,创造了文才斑斓的元曲语汇.吸收借鉴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写作,而且对加厚他们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的学生的鉴赏能力又非常有限,有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我把曲词鉴赏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主要用比较分析法来突破。
8 H/ r! P9 S% [0 n+ }; P  三、说教法:
( F; N+ N. [2 |" F/ G' i4 i  适当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9 V! q  m* X7 a8 [  1、迁移教学法 % A0 I% h* z# F
  它最大的特点是激发学生兴趣,增强信心,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运用学过的古代戏剧知识,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 N# u+ g, d- A/ U/ ^' F. N+ _0 [9 i  2、比较分析法
3 r; Z6 k8 w! V& \+ `9 G  P+ i3 x  它能增强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主体意识,使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到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去。在本节课课中主要体现为让学生将书上内容与老师习进行以及动画类比,突破重点和难点。+ H' a' J3 o4 @* N: h$ N
  3、启发--发现探究法9 \6 \7 E$ K* b2 B: _9 N# _% U
  在本节课中主要体现为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 I6 d  B$ W1 h7 U  四、说学法% U7 p8 G8 Q, C6 U% q( }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4 y' a# j9 {( I' F5 j  1、动口动脑动手,讨论分析法。
9 i3 q( {+ m8 f9 i) a. S! m! N( B6 Y( N  2、鉴赏诵读法。
0 ?; o' z  {* o, _/ B  五、说教学程序:# T) T0 ^5 E- X8 u) ^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同时,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所以,要对剧中人物形象有更深的认识,就要对全篇的情节有细致的了解。因此,在进行新课之前,我让学生做了如下准备和预习:观看影片,,运用上节课的有关戏剧知识,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完成学习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0 12:10 , Processed in 0.20418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