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回复: 0

[教育学]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7 D9 x* Y  }6 N) @+ h1 p2 u- C$ t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r7 ^, s3 [* T3 _
复习提要( C5 o4 @) U9 P' S" @, @
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t, x0 P9 C0 Q" i+ Q
知识点梳理- e4 a6 P2 T+ m! e; c' a
1.教育的概念
1 O8 {, ]9 Q6 v% r* V$ H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 S' q) s% `& F5 ~5 P' J5 t2.学校教育制度
) C" k1 f, Y' u7 G(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6 u' ]6 s& n* W2 Z0 G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6 E: ~/ `) f5 V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9 O  G, k0 S: F: O( b; L7 Y) s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7 ~7 a3 g; \5 C1 x9 Z9 ~! Y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5 @8 X7 K% Q9 ~" s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 P1 k( J% R; K& ^* P% b# d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Z! J- e# o) k7 c6 Q0 [" H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W3 M0 j: h6 b# Z3 u0 Y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j, L# h* S3 M! h+ c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1 t. i; r" C2 J" B) ]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 s3 G2 @0 c) \  ^& O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 B4 ~0 U* ?6 f- v
3.古代中国教育' B0 s$ B7 ~( o. y* K4 {7 n! y. J
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m1 D) Z1 c# ^4 z/ n1 X. S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C" D8 ^- f. R  L: w/ v: ]: p
4.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4 f0 _/ O5 v8 L$ I
进入20世纪以后,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普遍呈现出国家主义的特征。6 Y7 D$ B# \% u
二次大战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 q, x+ M2 f1 @0 u+ c3 g(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T- S! Q% t  g. z3 {
5.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 L( p6 I3 `' `" o- O(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1 D" @( g/ i- t, u1 X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大力创办私学,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重视因材施教。他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_9 m& ^( y; ]' n; A  r4 S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
4 d  l/ u9 d: t7 d& O道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1 \3 F4 v+ r- ]  v, Y$ J# L战国后期,《学记》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主张启发式教学,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n( k: l! v. f: T$ q: D8 A9 _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R( Z, M( x9 o% @  q2 k3 w
在西方,教育学的思想来源,以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1 o1 A  ~6 r; K; V
苏格拉底以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J$ B5 E4 Y0 g# g5 l8 W. i' l
柏拉图把人分成三种集团或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他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其代表作为《理想国》。
3 x7 z1 Y7 a' M. h/ Q6 U2 h0 C亚里士多德禀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政治学》。0 r( u$ |; a6 H1 h2 d
6.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 w" X5 I9 U$ c$ p0 M4 @, |; F(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他的教育思想反映在《大教学论》中。
! J9 `$ B2 L" v& l(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 m" G, [0 r. X5 B9 y+ Q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4 p. L0 s, s3 a' m) v①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x/ y+ y* q3 b6 f9 `
在教学上,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 {9 s: H0 d: b, [: V) E0 N
②杜威与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 x' m7 X: d% l; c作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4 j; @! r0 T" X' j0 ~* n
重点难点提示2 r) i+ T; j. |+ c. d2 F! O; U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教育和教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事件和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理解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和20世纪以后世界教育的特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8 07:24 , Processed in 0.9442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