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2|回复: 0

[教育学]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考点与要点归纳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6: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五章 课程
% C1 X" F8 J' I& s; g7 Z* _复习提要
" F4 z7 e* v0 z本章介绍了课程的一般概念、类型和主要制约因素,分析了课程设计中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详细论述了小学课程的性质、课程设计及发展趋势。, u6 R, E$ {* p3 g4 o( C5 T* e$ G
知识点梳理
# C/ ~  g1 Z. Y% o# d: Q1.课程的一般概念8 L1 x. Q4 \. S' F2 c' T
“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问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8 C$ t" H2 n$ }! f: p# Q9 p% B2.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 ^. I' L$ r& f- h( k4 Q9 s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的制约因素有:! E2 E+ |+ `7 j( X% p  t  b+ O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p0 A: \1 Y1 H$ B- e0 s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 Q/ M% ^) A5 d% ~6 Q; v(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 F7 }: `, I: _- W( A" P(4)课程理论
% z, K4 ^$ V0 _1 R& {9 l$ ?3.课程类型
( v% E' ~8 P6 H+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根据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课程可分为科目本位课程、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经验本位课程。
) S  |( V! H2 |# V5 m, ?4.课程设计的概念
4 K7 B9 M% K  J' P8 c+ l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前者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和如何设置这些课程的问题,涉及到基本的理论要求和不同形式的优化组合;后者主要解决课程标准问题,这实际上即指课程计划(或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q# t; k5 \3 a, N. _6 c, T6 f
5.课程计划
, a) z& m- o. ^$ R: _(1)课程计划的概念" b# f/ N$ x. A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1 O3 t8 Z! l; W1 p, J# K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
* F7 N$ _& E- ?2 Q, X4 U& z(2)课程计划的内容5 P0 H* `% C6 y# Q1 q, M
①教学科目的设置②学科顺序③课时分配④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4 _7 r2 r: I: K, ^9 C( P& g$ _1 p
(3)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Z5 R8 N. N8 K0 Q% W; y
一是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k: K3 q2 M& ?; I6 G" t9 k
二是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基础性和多样性。, R- m6 {4 M7 z9 @
三是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精简课程,加强基础和有利于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注重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9 t' J& a5 u2 j: U
(4)课程计划对学校和教师的指导意义' O3 i7 B3 |6 s2 z1 o
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确定工作步调的依据,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其他活动的依据。
$ F( z0 B& i5 @+ D% c; M. r5 }6.教学大纲
+ }) i# k2 l# G7 S1 E& S& L" G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9 `( R4 m6 ]" j( |3 u2 p
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9 @+ l9 k& s5 X: H- Q5 d7.教科书6 N7 a' d4 f" a) J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7 O% W' I" w$ u7 u/ {/ C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 K) Y1 s5 q' |4 D  V+ m& Y* R
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 k# n7 ]! r! H& e# \7 D9 C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Y: J+ |$ T! {5 H( |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 p; d( P" V& Y/ \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 M5 G. L3 x5 C+ M& s9 H4 l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W" I; d( n, W: d2 h0 W; E
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 K+ H; J8 [/ p2 X8 l) s9 @$ l8.我国小学课程
9 }2 v% a7 w) ~# I6 f5 K8 P' a( n(1)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 u9 a% \) a' S9 x, Y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 C: p2 h. b; R; w7 M. Y(2)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
4 B( c4 _5 z7 v0 q①高度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的统一$ c% H$ p1 c2 p! x: t8 L
②要以实现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的为最终目的
; T! ?5 W( e4 c) j③要适合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 |* Q$ X2 [" s% X7 \9 V1 D1 h④贯彻幼儿、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衔接的原则
0 V3 n4 i; l) M1 l⑤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等等
& i( H7 I& B4 c4 O6 ?8 J+ K(3)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_& L' I+ l+ v
①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6 B) p. C' d5 D4 b0 S
②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 N0 Q5 z. U8 ?$ s' ?8 F
③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
, w: c( s  C+ K重点难点提示! u1 c; h' n2 ]# C( y
本章的重点是识记课程等相关概念,理解制约课程的因素和课程计划、教科书编写的原则,难点是结合小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如何合理安排小学课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8 11:41 , Processed in 0.54270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