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5|回复: 0

[技术导则与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6讲讲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14: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精讲班第6讲讲义   
大气环境下  
三.污染气象调查分析
1.常规气象资料的采用原则: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若气象台(站)在评价区域内,且和该建设项目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基本一致,大气稳定度和探空资料可直接使用;其他地面气象要素可作为该点的资料使用。三级评价项目直接使用建设项目所在地距离最近的气象台的资料。   
2.常规气象资料的调查期间:对于一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获取最近三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对于二、三级评价项目,至少应获取最近一年的常规气象资料   
四.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1.概念:是利用数学模式和必要的模拟试验,计算或估计评价项目的污染因子在评价区域内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2. 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
2.1不利气象条件:指熏烟状态以及对环境敏感区或关心点易造成严重污染的风向、风速、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等条件,(或称典型气象条件)。  
2.2大气环境影响的预测内容:⑴小时平均和日平均的最大地面浓度和位置;⑵不利气象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的频率;
⑶评价区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一级评价还应预测可能发生的非正常条件下上述预测内容和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预测内容。  
3.多源叠加的技术要求
  3.1二、三级评价项目的多元叠加方法:
⑴计算该建设项目每期建成后各大气污染源的地面浓度,并在接受点上进行叠加。
⑵改扩建项目,还应计算现有全部大气污染源的叠加地面浓度。
3.2一级评价项目的多元叠加方法:
在二、三级评价项目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评价区的其他工业和民用污染源以及界外区的高大点源,叠加其地面浓度。   
4.常用的环境空气质量预测模式及其适用条件:  
4.1有风时点源扩散模式:点源在距地面10m高平均风速U10≥1.5m/s情况下的一次排放浓度预测。
4.2小风和静风时点源扩散模式:点源在小风速(1.5>U10≥0.5m/s)和静风时(U10
4.3长期平均模式:对于孤立排放点源长期平均浓度预测。  
4.4多源排放模式:适用于多个污染源对评价区大气污染的预测。计算地面浓度时,应将各个点源对计算点的浓度进行叠加。
4.5面源模式:面源或无组织排放源的地面浓度预测。一般采用把面源划分为若干个点源,再按后退点源法模拟面源的扩散。
  4.6体源排放模式:当无组织排放源为体源时的浓度预测。 4.7颗粒物排放模式:有风时能发生重力沉降的污染物浓度预测。  
五.评价大气环境影响的基本原则  
1.评价区内各环境功能区是否满足相应的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有容量。
2.建设项目的现有、在建、拟建污染源是否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
3.项目完成后,当地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能满足环境功能区的要求。 4.建设项目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否可行。 5.从大气环境影响角度论证项目选址的可行性。  
课堂练习:  
⑴对于某二级改建评价项目,其大气污染源调查对象应包括(A B C D)。
A该项目新污染源   B评价区内工业污染源   C评价区内民用污染源    D项目原有污染源
  ⑵对于某三级评价项目,在对其进行大气监测时,每次的检测时间为(A B C E )。
A. 02时   B. 07时    C. 14时    D. 20时    E. 19时
⑶在对评价区面源进行调查统计过程中,将评价区在选定的坐标系内网格化之后,按网格统计面源应包括哪些参数。(A B C)  A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B面源排放高度    C面源分类    D污染物的来源
⑷在评价项目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时,如何筛选污染因子?
⑸简述大气污染源调查时,点源调查统计的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00:21 , Processed in 0.1581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