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3|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综合法律知识第一章:法律实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9: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律实施
) h# ?9 \! j- b4 ?  第一节 法律实施与法律实现
4 Y  I, j# J7 z2 V  一、法律实施4 @6 j8 O& _9 n  s/ `% k1 d1 _
  法律实施,也叫法的实施,是指法在社会生活中被人们实际施行,包括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 l" w0 `: x+ i4 U4 ~* Y3 n
  以实施法律的主体和法的内容为标准,法律实施的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法律的遵守、法律的执行和法律的适用。
$ d5 ?' \5 c5 ~4 o  法律实施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
+ G" Q. W. g* k# U* W  二、法律实现
9 w" E4 M( z  d* J  法律实现是指法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被转化为现实,达到法律设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结果。法律实现是将法的实施的过程性与法的实效的结果性结合的一个概念。
; C6 J, V. l* V2 A9 S  综合对法律实效、法律效果和法律效益的评价标准以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评价标准,对法律实施进行评价主要有以下标准
; M1 e) Z1 h# M  n, m8 p; n! @4 ^4 R- u  1)人们按照法律规定的行为模式、行为的程度,是否能够按照授权性规范行使权利,按照义务性规范履行义务,是否能够根据法律设定的法律后果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2)刑事案件的发案率、案件种类、破案率及对犯罪分子的制裁情况;(3)各类合同的履约率与违约率,各种民事或经济纠纷的发案率及结案率,行政诉讼的立案数及其审结情况;(4)普通公民和国家公职人员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他们的法律意识及法制观念的提高或提高的程度;(5)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实施情况进行比较的可比性研究;(6)社会大众对社会生活中安全、秩序、自由、公正、公共福利等法的价值的切身感受;(7)法律的社会功能和社会目的是否有效实现及其程度;(8)有关法律活动的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8 |" Y9 n* \; B/ ?0 u% N" y# N. f  第二节 执法
; l, Y0 l; J" S9 h  一、执法的含义, F3 D, S! ~6 Q6 m5 W9 }2 J6 ^
  狭义的执法专指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及授权组织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1 h- H7 c% n, N" B* i  与司法等比较,执法主要有以下特征:
0 l/ E; g" [8 s6 O" F/ e6 o  (1)执法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所属的公职人员,以及法律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及人员。
: w3 @+ m% O; D$ t  (2)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
$ Q/ e0 ]" J# w  (3)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 Y4 I/ R; y% @, N% _! N
  (4)执法活动具有主动性。0 K4 c* C8 T: a1 ~4 K
  二、执法的原则
2 c% `' ?' T: L) a) h& P  (一)依法行政原则3 ^# i$ `0 J# c
  亦称合法性原则、行政法治原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在执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国家行政机关执法的最高准则。其含义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全部行政管理中要严格依法办事,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完全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具体来说,第一,执法的主体合法。第二,执法的内容合法。第三,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
3 w: v1 L; d$ N* I/ g" I: i9 q  坚持这一原则的理由在于:首先,指导国家行政机关正确实施管理。其次,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
: N: p! E  s, W& z9 ~4 _  (二)合理性原则8 j) k( R5 t3 n) v# A' O
  合理性原则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特别是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合理、公正,符合法律的精神和目的,与社会生活的常理一致。要求各种行政措施的采取都要在合法的条件下,同时做到符合科学规律、社会公德、法律目的和公共利益。
5 g' u+ B9 v3 k; x9 W  (三)效率原则
6 ~; h. U; i5 C/ }# \  O$ n& b% h  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行政效率和效益。效率原则强调在执法时,要做到迅速、准确和有效。
; k  V! t9 @) }: u9 W* g. i: ?/ r3 V  第三节 司法
/ |% e- E. q9 B7 e  一、司法的含义
. R3 F% @9 L% M' t  司法又被称为“法的适用”或“法律适用”,是指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适用法律处理各种案件的专门活动。
" I2 }3 w0 d7 g5 h  司法不同于国家行政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实施法律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是:
/ Z2 I4 P" h/ k  (一)司法的被动性
% C6 B4 V2 a3 L  o5 C  行政权在运行时具有主动性,而司法权则具有被动性。行政权的运行总是积极主动地干预人们的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而司法权以“不告不理”为原则,非因诉方、控方请求不作主动干预。4 V$ O# E" m! l, Y! f
  (二)司法的中立性
9 U! s9 ^3 v9 J+ h3 T! o( U  行政权在它面临各种社会矛盾时,其态度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而司法权则具有中立性。司法中立是指法院以及法官的态度不受其他因素,包括政府、政党、媒体等影响,至少在个案的判断过程中不应当受这些非法律因素所左右。
2 @  ~" G7 q9 r# Q2 l  (三)司法的形式性5 j& v% N2 n; r4 T" j9 J
  行政权更注重权力结果的实质性,而司法权更注重权力过程的形式性。相对于国家权力的目标,行政权结果的实质性是指行政主体期望和追求百分之百地符合这些目标,而司法权并不直接以这些实质目标为自己的目的,它是以制定法既定规则为标准,以现有诉讼中的证据为条件,以相对间隔于社会具体生活的程序为方式,作出相对合理的判断,以接近上述那些目标。
; C# H/ ]: Q' t( w7 y  (四)司法的专属性3 X9 A( w! F7 L& V
  行政权具有可转授性,司法权具有专属性。行政权在行使主体方面,可以根据行政事务的重要程度、复杂程度指派行政人员或授权给非政府人员处理。司法权不可转授,除非诉方或控方将需要判断的事项交给其他组织,如仲裁机构。
  R0 E/ M0 B* l' M1 i  (五)司法的终极性# K5 q3 P/ e+ b/ a# z8 o
  行政权效力具有非终极性,司法权效力具有终极性。行政权是否合法、合理,不能由行政权主体自己进行判断,需要由行使判断权的司法机关进行判断,司法审查权由此应运而生。行政权只有在少数场合才具有终极性。司法权的终极性意味着它是最终的判断权、最权威的判断权。/ H6 l" }0 r! }
  二、司法的原则+ O. M2 ]5 [1 O; r. J8 Q
  司法的原则是指在司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主要有下列几项:
# h/ r' w* f, t1 R" m: Y. d  (一)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5 V6 i" v  S% p/ A# k# w1 U, D
  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是法律平等原则在司法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它是指各级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司法人员在处理案件、行使司法权时,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也不论其出身、政治历史、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有何不同,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 u6 ?" U; Y! M  (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
5 B( m. Y2 f8 c% }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也称司法独立原则,是指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司法权。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条根本性原则,也是我国有关组织法和诉讼法规定的司法机关适用法律的一个基本原则。
; O* H4 e4 g! y' u4 v) O8 h' t  该原则要求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的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要求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办事,准确适用法律。
) Q& |) c7 E8 b& Y  坚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可以不受任何监督和约束。对司法权的监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司法权要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这是司法权正确行使的政治保证。其二,司法权要接受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其三,司法机关的上、下级之间以及同级之间也存在监督和约束,这种监督和约束是通过司法制度中的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其四,司法权也要接受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还要接受舆论的监督。8 @( R. x: x* D, |  R6 y
  (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 O5 }, ^# n% T% i( s  以事实为根据,就是司法机关对案件作出处理决定,只能以被合法证据证明了的事实和依法推定的事实作为适用法律的依据。; D5 v5 q: f5 S% u. P. a! Z) x
  以法律为准绳,就是指司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把法律作为处理案件的惟一标准和尺度编辑推荐:7 N4 J  a: l1 P, m. K
2011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成绩查询时间/ H0 m5 A7 g, t+ A2 k% Z
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成绩有效期限
! o* B3 S% s* l1 Q2 u1 W0 x6 ]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注册管理
( L) ?3 ?: h# X! s/ _2 K7 c3 k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要求
* ~: z5 B$ z2 {- Z' h) I3 }% M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报名方法
( L8 q6 R8 W) Q7 f2012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报名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7 23:46 , Processed in 0.6483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