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5|回复: 0

[考试试题] 经济法与民商第1章历年真题回顾(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9: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000,2)下列关于公民、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I; q7 W. N5 `9 VA.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内容是一致的- t1 S' e2 \  c
B.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因公民、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丧失而丧失
# A. }0 b: k' Y+ sC.公民、法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同时,即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 s. g% y# I) `" x( x& eD.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由其机关或代表实现,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由自己或其代理人实现4 K8 I5 {( p0 d, G; S8 L: x  b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公民、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区别和联系。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其始于出生终于死亡,B项错误。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并承担相应法律后果的能力,包括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民法通则》第ll条规定,l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l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据此,公民有民事权利能力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C项错误。《民法通则》第12条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满lo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已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法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法通则》第42条规定,企业法人应当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第49条规定,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法人承担责任外,对法定代表人可以给予行政处分、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超出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非法经营的;(2)向登记机关、税务机关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3)抽逃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4)解散、被撤销、被宣告破产后,擅自处理财产的;(5)变更、终止时不及时申请办理登记和公告,使利害关系人遭受重大损失的;(6)从事法律禁止的其他活动,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由此可见,我国的立法方式规定法人仅在其目的范围内享有权利能力,此为法人权利能力和自然人权利能力的不同。A项错误。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与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相比,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主要有如下特点:(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同时发生、同时消灭;(2)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范围相同;(3)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团体意思为前提,通过法人的机关来实现。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是一定的意思能力。公民可以通过自己或代理人、监护人表示意思;法人可通过其内部组织机构产生自身的团体意思,并通过法人的机关或授权委托代理人来实现。所以,D项为正确答案。( I$ H8 R! N9 G' @
【答案】D7 Y& c$ j0 k+ q: h4 B( ~
2.(2000,3)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效民事行为的是( )。. i' {9 `3 [3 `, _: a
A.10岁的学生李某购买29英寸彩电一台
3 [0 p& y+ Y2 p) I. t$ y% N; w- vB.作家章某立书面遗嘱捐赠所有藏书,但未经公证处公证/ i6 i; n* m( k9 R
C.某酒厂以散装白酒冒充茅台酒卖给某百货公司- p. w' @/ S2 }2 D
D.甲乙签订买卖一张大熊猫皮的合同
3 L( h' \6 Z, K2 e1 S0 P2 i. L【真题解析】本题考查民事行为的有效要件。《民法通则》第55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i)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及有关司法解释,下列民事行为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条件:(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实施的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的自然人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行为,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民事行为。(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纯获利益的民事行为。另外,无民事行为能人为满足日常生活零用的小额购买也认为是有效的。(4)法人在其宗旨目的范围内实施的民事行为。《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无效:(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6)经济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7)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A项10岁学生购买29英寸的彩电的行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符合,C项酒厂欺诈,D项违反法律,B项正确。& w8 s$ \$ B  M; A- k
【答案】B7 R" r. j# {5 U5 y. ?8 L6 F
3.(2000,7)在按份之债中,( )。! m$ y4 V: i6 \  u: ^6 G: P% i
A.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全部债务  K1 Y! k! O' l$ ~
B.每个债权人均按照约定的份额分享权利
. R% i  K3 O2 u+ {0 S4 U- H% pC.每个债务人都有义务清偿全部债务& g0 }4 m; P3 @- _& G& ^  ^: S. u( I
D.每个债务人都有义务先清偿全部债务,然后再要求其他债务人偿付其应承担的债务份额
4 ^; B' n' G$ m, J【真题解析】本题考查按份之债的概念和特点。《民法通则》第86条对按份之债规定如下:债权人为2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债务人为2人以上的,按照确定的份额分担义务。由此,按份之债是指债的一方当事人为多数,且多数人一方的当事人各自按照确定的份额分享权利或者分担义务的债,8项正确。另外注意,《民法通则》第87条对连带之债的规定,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一方人数为2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享有连带权利的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ACD项均是有关连带之债的规定。
* A. p; y" N8 P9 F7 i& ?; ~2 e. e【答案】B
# e# u: V6 Q5 U9 H4.(2000,8)下列关于债权关系主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7 s( V+ B4 P  p) X4 i% e  j) pA.主体双方都是不特定的
+ I' u( g2 Z! D  UB.主体双方都是特定的. N* \+ {1 J5 b& I& m
C.债权人是特定的,债务人是不特定的/ f' f3 G# O7 b% o0 K3 O5 C! \
D.债权人是不特定的,债务人是特定的
' I. Z- R- o+ F+ R【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债权关系主体的特定性。债权关系主体,是指参与债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可分为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权利主体是指债权人,义务主体是指债务人,债权人和债务人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履行义务。由此,债权债务关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B项正确。
) ]. }; L0 X% k# z! F. C【答案】B
0 r7 P# o# n) N( V0 M- Y1 o, Q5.(2000,9)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 )。
$ D' k" B$ b6 s3 L5 y- tA.当事人不再享有实体民事权利
% a1 t# B) y) E! o& O4 UB.当事人丧失胜诉权
. \9 d( s) ^. N9 l: D3 dC.当事人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 B* J0 X0 Y
D.人民法院不再受理当事人的起诉0 N# B' {% i* u6 O; M* Y2 [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的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时效。《民法通则》第138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说明我国《民法通则》对诉讼时效的效力采取的是诉权消灭说。含义如下:(1)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丧失对其怠于行使的民事权利的胜诉权,同时对义务人产生时效抗辩权,义务人可以以其抗辩权拒绝履行义务。(2)诉讼时效届满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丧失(A项错误),义务人主动向权利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人有权受领,权利人受领履行不为不当得利。义务人履行义务后,不得以不知时效届满对方丧失胜诉权为由,要求返还。(3)诉讼时效完成后,不仅对于主权利丧失胜诉权的效果,而且对于附属于主债权的从债权也产生同样的效果。(4)诉讼时效届满只丧失了权利人的胜诉权,并未丧失其实体民事权利,也没有丧失程序意义上的诉权,当事人仍有权向法院起诉(CD项错误),只是在没有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或延长事由的情况下,很难胜诉。因此,8项正确。
+ Y4 P5 s% i8 F$ k. ~【答案】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5 14:47 , Processed in 0.51177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