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2|回复: 0

[语文]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热点”作家(三)鲁先圣、刘醒龙、丁立梅、朱国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10: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鲁先圣- @7 G, g/ B* C; Z
        ; q: h9 p$ c% n; ?7 k  D
          【作者简介】
4 o. ^6 `# }2 R2 {+ q        4 s5 }0 E3 G1 ^% l
          鲁先圣,《读者》、《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 龙源期刊网签约专栏作家 , 教育部十一五课题文学专家 ,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个人专著:《苍茫人生》《智者的幸福》 《原上树》《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伴你读名著之--水浒》《持续的敲门》《黎明的珠露》《异域的玫瑰》等。与人合著散文集 《心灵的独白》 《爱是条温暖的河 《面包和鱼的奇迹》《站在高岗上》《感动》《收获灵感》等" F! S7 S  }- d! }4 b0 y
        % R) \5 y1 n) U: X& ]- c( O  Z
          【中考试题】福建福州卷--《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 Y  A/ H% E% }- T1 f" j$ `- E        3 N# T# s; x/ |
          白手起家,不能手无寸铁: `* ~& Q6 D5 r) U( o
       
$ W) Y. [; ~" h# U6 @          鲁先圣
: Y, r! B/ i1 O* y- R        9 U2 [: u4 A1 g" b2 J* M
          ①我们常常说,"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里的"铁",就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也可以说是你创业的本领。
6 Y4 [! Z' l7 I( W% I        6 r! i6 U) I' J+ s
          ②哈佛大学教授哈恩曼曾经这样说:即使你再羸弱、再贫穷、再普通,你仍然拥有别人羡慕的优势。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缺少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开发利用。4 X! p/ j2 |: b/ G
       
2 l0 s: W6 I, O, N$ l$ m          ③美国人马克·吐温作为职业作家和演说家,在文学领域和演说领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成为世界范围内受人尊敬的文学和演说大师。但是,在他选择文学和演说之前,他曾经试图成为一名商人。他先是投资开发打印机,花费了整整3年的时间,最后把千辛万苦借来的5万美元全部赔光了 。他又发现出版商因为发行他的著作而赚了大钱。他很不服气,心想,我自己写了文章自己出版发行,所有的利润不都是自己的吗?为何不自己开一个出版公司呢?他于是又投资开了一家出版公司。但是,他不知道,写作与经商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他很快就因为债务陷入了困境,出版公司破产了,他也陷入了更大的债务危机当中。! c6 k' ?, C9 p, |$ r  v# \0 t0 z
        6 e# w5 Q) s& J9 C$ i
          ④经过两次经商失败的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经商的无能,他彻底断绝了经商的念头。痛定思痛,他发现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自己有写作和演讲的才能,而自己却没有很好地使用。到全国 巡回演讲,在演讲的间隙里埋头写作。很快,风趣幽默的马克·吐温声名大噪,成为全国知名的演说家,脍炙人口的作品也迅速走红。) |! [- N$ A3 F( Y3 e
        * u' K( m5 Z( a" r5 {2 o8 V6 Z1 B
          ⑤美国政治家富兰克林说:"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马克·吐温开始经商的经历就是把宝贝放错了地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也许兴趣广泛,掌握多种技能,但是,在所有的长处中,总是有你的强项。成功者的原则是:去选择最能够使自己全力以赴的、最能够使自己的品格和长处得以充分发挥的职业。因为,唯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长处,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增值;相反,你总是选择自己的短处,你的人生就只能贬值了。! E5 n, `5 z3 t  T
       
0 c  C' ^3 j( v( ]          ⑥很显然,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对自己优势的发现,来自于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来自于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而这些,正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
4 O$ m) G' K3 q; C2 z9 F2 o) @. V       
5 d3 P* j9 R0 }  |6 y4 w          ⑦当你发现培养了自己的手中之"铁"的时候,等待你去采摘的,都是人生甘甜的果实。
; u* X- A- d: L5 u       
0 A: j) a) v! Q  U1 r6 d) M9 {          (选自《意林》2011第5期)# G$ p0 e6 ^3 M' v
        ' V8 _# b/ L7 k5 p8 ^$ I. g/ P: w: V
          15.作者由"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这一俗语说起,以"铁"喻        ;接着用马克·吐温的事例及        ,阐释了一个成功者必备的人生之"铁"是        ,; b3 G: J% r. I( j1 K+ i, X
       
; i8 u  k. u" [6 t          ,        。(5分). l( B, @+ q9 \6 H- A
        & K0 ^5 Z8 e: z! i$ d
          16.本文在论述过程中,举了马克·吐温投资开发打印机失败的事例之后,又举了他投资出版公司失败的事例,这看似多余,其实并非如此,为什么?(3分)
2 a8 N. V2 [9 w: r) q: g3 ?       
2 O0 _9 e7 K5 E& E# b" C          17.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感悟联想。(50字左右)(5分)( Y% c* b8 H9 V( c5 W
        & O. f6 a- m% D1 e
          【参考答案】& W; a- C9 c4 p1 u, t9 g; A* h
       
9 {. M9 E8 J8 [/ r6 f' T* [          15.立身处世的资本和能耐(或:创业的本领)    富兰克林的名言    对自己优势的发现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    对自己事业的无怨无悔(5分,每处1分)* @# p' M  [/ v. S
       
# }) W! o5 E8 W          16.因为二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举马克·吐温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把论证引向深入。(或:举马克·吐温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对于梦想难成真的人来说,不是缺少才能,而是缺少对自己才能的发现"的道理;而举他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发现了自己优势后,还要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才能成功的道理。二者论述的重点不同。或:举第一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想要成功先要善于发现优势的道理;举第二次失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要充分发挥优势才能成功的道理。)(3分,言之有理即可。); Y& \/ Z5 ^9 V6 P0 d. R& j1 C
        0 m  @  I+ D$ w* v, Q$ E: J7 Z4 t
          17.示例:①这句话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每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手中的"铁",这样就会采摘到甜美的果实。②也许你没有运动的天赋,也 许你缺乏艺术的才华,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不断培养你的优势,总有一天你会实现你心中的梦想。(5分,言之有理均可)) z7 b8 \8 G- L# S; o3 n
        . v" T; Y, L1 z# S* u' r* [' h
          二、刘醒龙5 s8 m1 Y' Y, P
        ( L0 d1 M3 F+ R) T( R/ E+ C' L2 K7 Q
          【作者简介】) j+ `% p3 f# K6 A
        8 Z8 M8 X% k0 b+ @# s( W
          刘醒龙,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芳草杂志社总编。曾获首届中国当代文学学院奖(长篇小说〈圣天门口〉)、第二届(2003-2005)中国说学会长篇小说唯一大奖(长篇小说〈圣天门口〉)、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抵挑担茶叶上北京〉),第四、五、六届《小说月报》百花奖(中篇小说〈凤凰琴〉〈白菜萝卜〉〈分享艰难〉),第七届庄重文文学奖、首届青年文学创作成就奖等。中篇小说《凤凰琴》和《秋风醉了》被改编为电影《凤凰琴》和《背靠背脸对脸》,获国内外多种大奖。长篇小说《爱到永远》被改编成大型舞剧《山水谣》获文化部戏曲文华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日韩等文。! }4 x/ N- V! e: ]
        - j& z* D$ l5 d' M3 P5 w
          【中考试题】湖北黄冈卷--《钢构的故乡(节选)》' e4 l% h, R0 o( U
       
9 r! W- Z, m5 N0 m! J          钢构的故乡(节选)
; n! |: \" z: M( O! J$ L- i9 `; M        ' I6 z; L) E! A% D
          刘醒龙
% }9 l' G! h, f* H6 W        1 i& Z' O  [7 r9 f0 M  n, [' ?7 }
          一个从哺乳时期就远离故乡的人,正如最白的那朵云与天空离散了。
" l: M. q( P# O' M( H& r       
% s9 f) U6 k) L; Y          因此,漂泊是我的生活中,最纠结的神经,最生涩的血液,最无解的思绪,最沉静的呼唤。说到底,就是任凭长风吹旷野,短雨洗芭蕉,空有万分想念,千般记惦,百倍牵肠挂肚,依然无根可寻和无情可系。/ E* u' C  u9 z1 H; ]. r
        & Z7 T' `  m# ?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总是记得母乳的温暖。3 ~7 S: @$ L% ^1 G- w3 X2 |/ O
       
+ a: N9 U9 c0 J- ?/ E          在母亲怀里长大的孩子,又总是记得不母乳的模样。
, `% Q* j$ }( @( d+ G( R% c. q       
0 D4 N: h9 o! Y% [6 Z# l          因为故乡的孕育,记忆中就有一个忽隐忽现的名为团风的地方。
" S$ G& e8 I- D0 a! L       
1 x. P& h% Y% W* Q" f& \          书上说,团风是1949年春天那场叫渡江战役的最上游的曲击地。书上又说,团风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两支本该同仇敌忾的军队,却同室操戈时常火并,必争之地。书上更说,团风是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赤色政党中两位创党元老的深情故土、痴情故地。
" J1 |% R7 h' j- n+ i. K, E       
; z. m, F  ~1 c" E* b9 r          著书卷,立学说,想来至少不使后来者多费猜度。就像宋时苏轼,诗意地说一句,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竟然变成多少年后惹是生非的源头。苏轼当然不知后来世上会有团风之地,却断断不会不知鸟林之所在。苏轼时期的鸟林,在后苏轼时期,改名换姓成为团风。作为赤壁大战关键所在,如果此鸟林一直成为鸟林,上溯长江几百公里,那个也叫鸟林的去处,就没有机会将自己想象成孔明先生借来东风,助周公瑾大战曹盂德的英雄际会场所了。* o& Y3 O$ O" Z: s" o
       
$ D0 P! l0 R  i( q7 D4 F          书上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是惶惑的。
9 P% R( H# d9 t" d/ \9 _        ' N! e4 U# {2 e7 N- o
          童年的我,无法认识童年的自己。认识的只有从承载这些文字的土地上,走向他乡的长辈。比如父亲,那位在一个叫刘下垸的小地方,学会操纵最原始的织布机的男人;比如爷爷,那位在一个叫林家大垸的小地方,替一户后来声名显赫的林姓人家织了8年土布和洋布的男人。从他们身上,我看得到一些小命运和小小命运,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位早早为了生计而少能认字的壮年男人,和另一位对生计艰难有着更深体会而累得脊背畸形的老年男人,同那些辉煌于历史的大事伟人,作某种关联。" i4 {5 p+ g( ~# ~: X
        ) ?  ]) P5 [1 i. e) E) ^2 y0 f. }
          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 v" V3 T4 @3 `3 E+ ]
       
6 q1 e  T$ L: ~( J) I) i/ h; e          首先是母亲。在母亲第九十九次讲述她的故事时,我曾经有机会在她所说的团风街上徘徊很久,也问过不少人,既没有找到,也没有听到,在那条街的某个地方,有过某座祠堂。虽 然旧的痕迹消失了,我还是能够感受到生命初期的孤独凄苦。当年那些风雨飘摇的夜晚,母亲搂着她的两个加起来不到三岁的孩子,陪着那些被族人用私刑冤毙的游魂。一盏彻夜不灭的油灯,成了并非英雄母亲的虎胆,夜复一夜地盼到天亮,将害怕潜伏者抢劫的阴森祠堂,苏醒成为翻身农民供应生活物资的供销社。  j1 K7 e# r2 `! i
       
. Z% a0 @2 u3 S9 T1 T          其次是父亲。父亲的故事,父亲本人只说过一次。后来就不再说了。他的那个1948年在汉口街上贴一张革命传单,要躲好几条街的故事,更是从1967年 的大字报上读到的。那一年,第一次跟在父亲身后,走在幻梦中出现过的小路上,听那些过分陌生的人冲着父亲表达过分的热情,这才相信那个早已成为了历史的故事。相信父亲为躲避"文革"斗争,只身逃回故乡,那些追逐而来的狂热青年,如何被父亲童年时的伙伴,一声大吼,喝退几百里。9 J/ _" f% w3 y" t1 H0 L9 W2 f$ w
       
$ B9 t6 v4 @8 ]" @          还有一个故事,它是属于我的。那一年,父亲在芭茅草丛生的田野上,找到一处荒芜土丘,惊天动地地跪下去,冲着深深的土地大声呼唤自己的母亲。我晓得,这便是在我出生前很多年就已经离开的奶奶。接下来,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所以,再往后,当父亲和母亲,一回回地要求,替他们在故乡找块安度往生的地!我亦能够伤情地理解,故乡是使有限人生重新诞生为永生的最可靠的地方。
: _7 J, g4 F" ?+ B) @! Q* e        . N5 p+ l, G- J# \: E
          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
" ]3 I7 p0 X: s2 i1 I( a       
. Y% H3 @7 a( C$ \2 U          哪怕只在匆匆路过中,远远地看上一眼!
0 g2 U/ ~0 C" J$ Z6 v( L% d+ ~' B       
1 [  }3 L9 F  k1 d% Z: g          哪怕只是在无声无息中,悄悄地深呼吸一下!& G: b7 S5 j  @: ]
        2 z3 B7 @" {( w5 v4 m3 n: W
          24.文中第二段语言生动优美,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感受。(2分)% D  Q' ]. V- |3 J
       
# l: |# \  x' Y; Z- H          25.请指出并简要说明划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主要作用。(3分)0 C4 {/ s) r; k4 r3 W5 p9 l
       
$ A. ?* y4 |2 U, `0 H4 F6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U% x8 r1 U' G# u7 V
        4 c2 ]; x; _: k; g8 A7 i# m
          26.请品味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含义。(2分)) ^9 @0 I3 n- N& I5 G
       
8 t0 _/ U, B  `0 i4 t  s          我的一跪,让内心有了重新诞生的感觉。/ \/ S& w' g$ p* |5 s4 s
        " [; U8 l" j8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K. Z- a* a! J9 _0 P  C/ U6 q
        # g* H9 P0 ]- i
          27.文中说"比文字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亲人的故事",请你结合全文,具体写出三方面"难以置信"的事,以及这些事所表达出的作者感情。(5分), n- e, e1 {" d/ A+ I( H7 s
       
' \! W0 N; n# w5 i: u* m          难以置信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7 N6 ?$ }( |$ a- j" o7 ?: t
       
' B, Q8 h3 G+ C9 D( Q: d$ `/ w5 s          作者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8 d9 L. m! L( V5 Z
       
7 l. H( M: _" a" S! l" U6 y          28.一个人在年少的时候,总盼望走出故乡,而"成熟了,成年了,越喜欢故乡"。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4分)/ h/ q8 g+ q! ^  E- a8 I0 h% d
       
8 H% y- W" Z0 I8 E) H+ ^( u$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o! C: N* `
       
2 g) W- v! H/ ~( a. [          【参考答案】
2 Q1 i3 e" Y+ q) e" ?2 o9 U% {0 Y       
7 |  x9 x3 s/ S- v! Q. Y          24. 漂泊无依(意思相同即可。)0 Y) `# e6 i' {) G% Y
       
) O, K0 x' I5 ~& W  a          25. 引起下文。 用孩子对母乳的感受作类比,引出作者对故乡的种种感受。, o' ]8 f6 _) X% v- \
       
; k; o2 D" K; X' a          26. "我"的一跪,是找到自己的"根",从而不再漂泊无依,成为一个有"家"(故乡)的人。(意思相同即可)
' ^+ C, A! t& R  ~       
3 V* i& |8 J) ]% J0 O- P" y8 Z          27. 难以置信的事:①故乡悠久厚重的历史。②母亲在祠堂里度过的孤独凄苦岁月。③父亲在"文革"时的"传奇"。  作者的感情:对故乡历史的敬畏,对父母遭遇的同情与敬重。* p7 F: q; m* G- G5 c
       
# D0 k9 _5 {1 v          28.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腔热血、充满好奇、志向远大,希望到外面闯世界,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到中年以后,如作者一样有了许多历练,视野随之开阔,心态慢慢变得平和,于是故乡的山水人事成为温馨的回忆,越来越喜欢故乡、依恋故乡,期盼叶落归根。(意思相同即可,酌情给分。)
/ R2 I8 z+ E: Y5 T( ?        : y/ T% R/ F) |7 g0 u  {  S
          三、丁立梅
2 u8 ]! x) ?! c8 A$ n5 p+ j       
$ ?' ^  @: x. l! Q          【作者简介】
% g+ l* n7 Z! y6 p# U8 q  S       
5 |9 C8 q" P6 h4 y9 z6 m          丁立梅,笔名梅子,紫色梅子。江苏东台人。职业:教师。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读者》、《青年文摘》等杂志签约作家。在《哲思》等多家报刊开有专栏。出版有散文集《且听风吟》、《忽然花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尘世里的初相见》、《诗经里的那些情事》、《爱,永远不会消失》、《阳光人生心灵故事》、《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等待绽放》、《瓶子里的春天》等十多部。作品《春风暖》被选为七年级上册语文活页课文链接。作品《有一种爱叫相依为命》入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通用《语文》教材。文章被选进《灵感与感动》等上百种文集。有多篇文章被设计成中考、高考语文阅读题。作品《手指上的温度》被选入八年级下册《文科爱好者》中的第六单元检测。) C9 k$ A! q# T; l5 n
        $ f! B- N2 {3 o/ ^, b# F/ f
          【中考试题】湖南娄底卷--《掌心化雪》( n; ^3 ?. z4 E- P% U. _
       
! v9 Z# y% e* D4 ]0 t; @+ f          掌心化雪9 M  \' V& n: K, q5 f% Y
       
- T9 X- V, e" @, y0 j- o% \          丁立梅2 z( ]$ z/ o5 q. B: `
       
; c; Q) s( W$ i! A0 r+ ]' j          ⑴那个时候,她家里真穷,父亲因病离世,母亲下岗,一个家,风雨飘摇。
/ b% ^' F, r0 l  Y; j& z" H        9 F6 _( Z6 Q5 y! V( ^" {
          ⑵大冬天里,雪花飘得紧密。她很想要一件暖和的羽绒服,把自己裹在里面。可是看看母亲愁苦的脸,她把这个欲望,压进肚子里。她穿着已洗得单薄的旧棉衣去上学,一路上被冻得瑟瑟发抖。
, Z( T. H' S: q" g        3 ~+ H/ g; Q0 m3 @# |
          ⑶拐过校园那棵粗大的梧桐树,一树银花,映着一个琼楼玉宇的世界。她呆呆站看着,世界是美好的,寒冷却钻肌入骨。突然,年轻的语文老师迎面而来,看到她,微微一愣,问:"这么冷的天,你怎么穿得这么少?瞧,你的嘴唇,都冻得发紫了。"& E8 x" j7 Y5 t7 P' z9 M
        , f9 Z8 o& y! s2 k, S+ w
          ⑷她慌张地答:"我不冷。"转身落荒而逃,逃离的身影,歪歪扭扭。她是个有自尊的孩子,她实在怕人窥见她的贫穷。
3 }- D  d1 j. ^- j2 s/ k- U        ; t: `# t8 D3 g. u
          ⑸语文课,她拿出课本来,准备做笔记。语文老师突然宣布:"这节课我们来个景物描写竞赛,就写外面的雪。有丰厚的奖品等着你们哦。"
/ O3 H+ }6 L( J9 P3 P       
: N2 |$ n: f, p3 @4 p          ⑹教室里炸了锅,同学们兴奋得叽叽喳喳,奖品刺激着大家的神经,私下猜测,会是什么呢?7 O  n0 S9 f: d, k6 ^8 \
        " O7 a- @4 A- }! w" B# N5 a! M
          ⑺很快,同学们都写好了,每个人都穷尽自己的好词好语。她也写了,却写得索然,她写道:"雪是美的,也是冷的。"她没想过得奖,她认为那是很遥远的事,因为她的成绩一直不引人注目。加上家境贫寒,她有多自尊,就有多自卑,她把自己封闭成孤立的世界。
& j6 [1 d" P% ^       
4 b( r0 D" c. K8 b/ Z2 @5 ]+ _          ⑻改天,作文发下来,她意外地看到,语文老师在她的作文后面批了一句话:"雪在掌心,会悄悄融化成暖暖的水的。"这话带着温度,让她为之一暖。令她更为惊讶的是,竞赛中,她竟得了一等奖。一等奖仅仅一个,后面有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1 g1 L! W7 X  a( z( A9 G, Z
        + t% r; d' Y" {% d/ l
          ⑼奖品搬上讲台,一等奖的奖品是漂亮的帽子和围巾,还有一双厚厚的棉手套。二等奖的奖品是围巾,三等奖的奖品是手套。
8 a) L; V9 E1 A+ e) F       
0 U# Y& M/ G6 z3 ]; s' y          ⑽在热烈的掌声中,她绯红着脸,从语文老师手里领取了她的奖品。她觉得心中某个角落的雪,静悄悄地融化了,湿润润的,暖了心。那个冬天,她戴着那顶帽子,裹着那条大围巾,戴着那副棉手套,严寒再也没有侵袭过她。她安然地度过了一个冬天,一直到春暖花开。4 X0 t( Y" z1 g3 p% V. p
        . T6 _" f! A( g. }" G" s# N( f
          ⑾后来,她读大学了,她毕业工作了。她有了足够的钱,可以宽裕地享受生活。朋友们邀她去旅游,她不去,却一次一次往福利院跑,带了礼物去。她不像别的人,到了那里,把礼物丢下就完事,而是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温柔地对孩子们说:"来,宝贝们,我们来做个游戏。"
4 w4 {0 P: A6 V2 g) S8 q       
" m" a: D. T- D: `          ⑿她的游戏,花样百出,有时猜谜语,有时背唐诗,有时算算术,有时捉迷藏。在游戏中胜出的孩子,会得到她的奖品--衣服、鞋子、书本等,都是孩子们正需要的。她让他们感到,那不是施舍,而是他们应得的奖励。温暖便如掌心化雪,悄悄融入孩子们卑微的心灵。
$ P6 q! q/ H3 F: A       
# N$ _: U$ D9 V3 X9 f& c: U. t          21.选文第⑵段画线的句子中"压"字用得精练、准确,请作具体分析。3 H0 A5 I5 V: r6 l* r( _
       
  z/ p$ n/ T- Q# ]& U0 t8 P          22.语文老师为什么把"她"描写的"雪是美的,也是冷的"确定为唯一的一等奖?
  |" U5 D0 q+ Y& ]# a        ! B- S  a7 a/ s& }
          23.选文中语文老师形象鲜明,请结合选文分析,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9 x9 o, P5 C6 u- b3 M- k8 U        , T8 a: e# u) G8 r/ y4 i
          24.在⑾⑿段中,"她"一次次跑到福利院,和孩子们做游戏,给他们发奖品,为什么?
3 ^6 h5 M3 J8 D       
- i' Q/ q. O1 f          25.选文的题目"掌心化雪"用了比喻的手法,请你联系全文说说"掌心化雪"的意思。, t, b8 ?# K2 ]! i5 a( D$ l# N4 s4 A
       
, g( Q8 d% H" p1 [/ V# E: O0 m8 W; y7 L          【参考答案】
6 T* j8 Q6 N9 k7 K! J# B       
1 w/ Y" H. ?3 K; ^$ q' p& h) Q% a          21."压"字写出了"她"深知家境的贫寒,理解母亲的愁苦,为帮助家庭解压,强行压制内心的欲望。22.⑴这句话写出了"她"的自身感受,文字质朴、自然,具有一定的哲理。⑵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的关怀和爱护⑶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老师对"她"是鼓励。23.关怀爱护学生;教育方法科学、巧妙。24.要点:①受语文老师的影响②用实际行动温暖孩子们的心③回报社会25."掌心化雪"本来是指雪在掌心,会慢慢化成水。这里比喻老师对学生那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关爱,能让学生觉得温暖,感受鼓舞。
7 @$ E! J, T) t' H        # M, K5 m" r1 c5 D: o& _) ^2 O
          四、朱国勇
% d- Q- ]- D2 @/ n       
/ z% P6 U  n; B% m7 ^% F, `          【作者简介】
2 m6 \+ g3 Z/ f: y. y; l$ N! ~        9 D5 T: Q1 z6 X' t- i) t
          朱国勇,安徽庐江某学校教师。09年11月签约《青年文摘》杂志社,成为其为数不多的签约作者之一。2010年2月签约《启迪与智慧》杂志社。文字散见《小说选刊》、《环球人物》、《读者》、《知音》、《意林》、《家庭》、《青年文摘》、《思维与智慧》、《青年博览》、《小品文选刊》、《启迪》、《文苑》、《青春潮》、《辽宁青年》、《做人与处世》、《视野》、《幸福悦读》、《读者俱乐部》、《环球日报》、香港《大公报》、《杂文报》等。
0 n3 B1 d  u& P% t) Y2 m. U: A       
) \$ t4 G! n: I5 |- V; I          【中考试题】江苏连云港卷--《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3 x: f& Z7 d7 x2 ]2 P$ q       
  m: J' T3 y6 F% @* a# Z9 N          高贵的生命不卑微' t; R0 l6 s& x- s# |' T
       
6 u  j5 N& G8 ~- |1 B2 T          朱国勇
) V- p% C, K$ o        2 b, @- G; N/ ~
          ①他是黑人,1963年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贫民区。对于未来,他看不到什么希望。
/ w+ c+ i" c, w. S        . z7 i2 T' L, l- W0 }6 y8 Q
          ②十三岁的那一年,有一天,父亲突然递给他一件旧衣服:"这件衣服能值多少钱?""大概一美元。"他回答。"你能将它卖到两美元吗?"父亲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傻子才会买!"他赌着气说。父亲的目光真诚又透着渴求:"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要是你卖掉了,也算帮了我和你的妈妈。"他这才点了点头:"我可以试一试,但是不一定能卖掉。"他很小心地把衣服洗衣净,没有熨斗,他就用刷子把衣服刷平,铺在一块平板上阴干。第二天,他带着这件衣服来到一个人流密集的地铁站,经过六个多小时的叫卖,他终于卖出了这件衣服。2 m8 x% h8 I, W$ o
       
7 {) d: x  R. N0 \          ③过了十多天,父亲突然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你想想,这件衣服怎样才能卖到二十美元?"怎么可能?这么一件旧衣服怎么能卖到二十美元,他最多只值两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父亲启发他 ,"好好想想,总会有办法的。"终于,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请自己学画画的表哥在衣服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唐老鸭与一只顽皮的米老鼠。他选择在一个贵族子弟学校的门口叫卖。不一会儿,一个开车接少爷放学的管家为他的小少爷买下了这件衣服。那个十来岁的孩子十分喜爱衣服上的图案,一高兴,又给了他五美元的小费。二十五美元,这无疑是一笔巨款!
1 q( ]3 W7 J  R! J        : E1 u4 O& m, Z
          ④回到家后,父亲又递给他一件旧衣服: "你能把他卖到两百美元吗?"父亲目光深邃,像一口老井幽幽地闪着光。这一回,他没有犹疑,他沉静地接过了衣服,开始了思索。
$ ?6 J9 }1 Z& z1 Z        5 ~7 `8 q2 F/ A) ?' I
          ⑤两个月后,机会终于来了。当红电影《霹雳娇娃》的女主演拉佛西来到了纽约宣传。记者招待会结束后,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保安,扑到了拉佛西身边,举着旧衣服请她签个名。拉佛西先是一愣,但是马上就笑了①。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纯真的孩子。拉佛西流畅地签完名。" S0 M: N3 [! [/ b
       
. T% K! a5 K6 R* w3 e# ]; B          ⑥他笑了②,黝黑的面庞,洁白的牙齿:"拉佛西女士,我能把这件衣服卖掉吗?""当然,这是你的衣服,怎么处理完全是你的自由!"他"哈"的一声欢呼起来:"拉佛西小姐亲笔签名的运动衫,售价两百美元!"能过现场竞价,一名石油商人以一千两百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这件运动衫。4 N  d) r. {- m
        ) ]- x% X% T. O0 f5 ~+ v
          ⑦回到家里,他和父亲,还有一大家人陷入了狂欢。父亲感动得泪水横流,不断地亲吻着他的额头:"我原本打算,你要是卖不掉,我就派人买下这件衣服。没想到你真的做到了!你真棒!我的孩子,你真的很棒……"父亲接着说道,"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件只值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何况我们这些活生生的人呢?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活丧失信心呢?我们只不过黑一点穷一点,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就在这一刹那间,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连一件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我还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  A& [. N/ ?  @2 `2 ?6 s3 z
       
% |0 M: l% Q3 d1 o& `% V  b          ⑧从此,他开始努力地学习,刻苦地锻炼,时刻对未来 充满着希望!二十年后,他的名字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叫--迈克尔 乔丹!
, m/ L1 u" J0 j2 ~/ A        . I1 U% G0 ~. ^; {8 U
          (选自《读写月报》,2011,4,有删改): L, M7 M( D/ o
        ( Z/ i3 ^: Q5 a: \
          18.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3分); q7 F) |5 K7 e% `# H$ ~: ~( ?' F
       
; u! b( l% q+ g  w1 R          19.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 b8 `2 Y) @& h: ]       
2 S1 ^3 c0 C$ ~1 j- U" L          (1)文中有两处"笑了",其内涵不同 ,请加以分析。(3分)
# @% P: b" F, n6 z. W        * _' J& r% e: h3 B. \
          (2 )理解"他的心中,有一轮灿烂的太阳升了起来,照亮了他的全身和眼前的世界"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3分)" ~. }0 H7 Z9 N* {8 J
        ' z5 L; z+ _# |( ^3 I) E5 u
          20.父亲三次让儿子去卖衣服,其目的是什么?父亲的用意有何变化?(5分)
4 m1 i/ Q1 I3 U6 V" Q& g8 F        ; d1 u/ G2 i, R7 Q; c. m& ?
          21.纵观全文,为什么说"高贵的生命不卑微"?(4分)
/ Q5 p) m; h1 _# V8 B, T        ( G" l3 K3 |  Q
          22.人物形象探究:有人认为本文主人公是儿子,有人认为是父亲,还有人认为是父亲和儿子。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4分)6 u" V7 M! m% d( Z8 d
       
* J2 n) h% ]' L          【参考答案】
8 M% |6 l. ~# [3 H1 X) ^! H       
. R# y. q" t1 [( r5 Z          18.(3分)交代了男孩的身份和他的自备心 理,为下文情节展开作铺垫;与结尾形成照应,使得文章结构严谨。(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 k& _, |  x  j  J! P
       
# f7 x7 ]$ z7 F8 A2 c- e' B          19.(6分)(1)(3分)第①处"笑了":女主演拉佛西被男孩的热情和纯真感染,感到高兴,决定满足男孩的愿望,为他签名。第②处"笑了":男孩为实现了自己的"计谋"而感到高兴。(答出一点得2分,满分3分)(2)(3分)太阳就是信心和希望(1分)。一美元的旧衣服都有办法高贵起来的事实,使得男孩从自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增强了自信,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2 F1 w2 ?8 Y1 |1 b+ g, U0 q6 Q        ) x# O8 V, d3 E% t$ Q
          20.(5分)通过卖衣服,培养儿子的自信心,使他能走出自备并明白每个人都是高贵的,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2分)。第一次用亲情打动儿子去"试一试",勇敢地走出第一步(走出自我)(1分);第二次鼓励儿子思考探索,想办法提高衣服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儿子的自信心(挑战自我)(1分);第三次进一步激发儿子的潜能,提高儿子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识(超越自我)(1分)。
# s) z- M8 N$ H% S- S+ S       
6 q2 ]7 c( c9 w          21.( 4分)生命不因种族、肤色、贫富而有贵贱之分,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是高贵的,不要妄自菲薄(自卑)(2分);只要不丧失希望,努力学习,刻苦锻炼,积极探索,不断奋斗,就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超越自我,终而获得成功,实现理想(2分)。! v$ d0 P/ f  b, Q1 {  |3 h+ z
       
' X& s8 _7 v- N7 Z- _) X" f          22.(4分)(1)儿子:通过三次卖衣服,走出了自卑,增强了自信,对自我、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这正是文章着力要表现的主题。从开篇和结尾看,文章都是围绕儿子来展开的。对儿子的描写所用笔墨较多。(2)父亲:父亲是儿子的精神导师,儿子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亲的精神引领,正因为父亲的精心引导,才使得儿子克服了自卑心理。没有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充满自信的儿子,更不会有后来名满世界的儿子,儿子的成功实际正是父亲的成功。父亲的身影贯穿在三次卖衣服的全过程。对父亲的描写所用笔墨也较多。
1 C: H' g" ~0 A: d8 Z1 Q% J        4 _* l% j- J; |$ x, L& F
          (3)父亲和儿子:在主题的表现上都是为了体现高贵的生命不卑微,父亲是精神引领,儿子是实践验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情节的展开上,父子两人共同推动情节发展。 在所用笔墨上,基本均等。(此题为开放题,可从主题、情节、人物与主题的关系、所用笔墨等方面分析,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 22:57 , Processed in 0.22451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