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3|回复: 0

[复习资料] 2011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议论文材料(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家作品》- W6 P9 y- B' Y+ r
  老舍本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月牙》,《我这一辈子》等等。解放后,创作话剧《茶馆》《龙须沟》等等。擅长描写北京底层平民生活,作品具有浓郁的京味,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 }2 w4 f+ h. s; g( N
  《课文讲解》" `" [4 ^! M6 J6 Y3 S' j1 J
  一,本文主旨
" g. H' A! Q' O8 _  1840年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用钢枪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伴随着政治经济压迫,西方的物质文明涌进了中国。中国传统的文化被西方物质文明所代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作品描写一个老拳师在社会急剧变化中既认识到大势已去,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有所调整,又在内心深处,背负着因袭的重担,于是只能用温旧梦来慰藉自己的痛苦的心灵,以不传断魂枪作为与时代抗衡的一种手段。
: t7 J+ ^" k8 Q- z. n/ n2 H+ e* Q5 O  二,课文串讲
4 c* Y! I9 f, B0 j  h* M  全文分为三部分7 B  c( @  t; i5 O+ S
  第一部分:“开始——有年月,有地方,千真万确,敢起誓。”7 G" |3 X- }- Z/ O" j
  描写时代变迁,沙子龙的落寂,徒弟们对他的崇拜。
- h8 T' Z- q8 G+ G5 z  第二部分:“王三胜,沙子龙的大徒弟——他独自上了天汇。”
+ M& f$ Y$ r+ q, R3 g& ]1 K' K  描写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街头卖艺败给孙老者,沙子龙不传“五虎断魂枪”。2 s: x; V: g8 M8 t/ e
  第三部分:最后两段。描写徒弟们对沙子龙的失望,沙子龙被人们遗忘。7 l! v9 o3 i: i
  《学习要点》9 D. v+ a: s  ~  ^
  重点掌握小说开始部分环境描写的意义。2 o5 r: ]  h3 D- O0 B" a& G
  展示了时代背景,有三层意思。(1)时代发生了急剧变化;(2)传统文明正逐渐被西方文明所替代;(3)落后的封建文化无力抵御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侵入。3 A3 a' f6 ]' I# l+ u2 w
  沙子龙的性格特征。
' r0 N$ M! J0 w/ A  落伍孤寂,保守固执是他的主要性格特征。
' g! {9 T" t5 Z  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特征。
; |  i! C" q0 M( x( W* u( D  王三胜;粗俗浅薄,争强好胜;, Y" M. M$ E; c
  孙老者;执著进取,爽快利落。
+ M/ N( K3 _/ y3 S& E  小说主人公是沙子龙,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对沙子龙性格起了鲜明对照的,反衬的作用。
9 F) T- x* n2 _9 W/ y  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白描手法。
. z& Y2 O2 x: x, X! U) ^  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主要采用白描手法。
# N3 q* H$ _% M/ y* A  如对孙老者,王三胜的肖像描写;对人物的语言描写。& [* i; o& E6 n5 f7 [. K$ s
  人物的动作描写:如王三胜“扣枪,向前躬步,枪尖直奔老头子的喉头去”。“抄起枪,连枪带人滚了过来,枪尖奔了老人的中部”,真切地表现了王三胜急于求胜的心情,鲁莽好胜的性格。
3 }. o4 q; r: }) E, g; p6 ^  掌握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_6 ^; K. Y" [& X' @4 _$ F
  孙老者的眼睛“黑得像两口小井”,后来“更深更小了,像两个香火头。”这个比喻,赋予人物动感,活力,对丰满人物形象起了很大作用。) q1 O7 j. r* t- W) g' ?
  《重点段落简析》
6 U+ k% f0 l7 r( _5 L; N  \  文章结尾“夜静人稀,——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 |$ e9 M# L8 v  }( W% h" {6 g  这段的意思及意义。作品结尾,交代了结局。沙子龙已被人们遗忘,然而他仍像从前一样,既沉湎于往日的旧梦,又报定不传的宗旨。他的复杂心态,再次展现,强化了主题。
7 A) n, ^! N$ L0 [  这段运用画面描写,剪影勾勒的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6 13:22 , Processed in 0.4580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