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5|回复: 0

[复习资料]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诗词部分(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蜀相》(重点课文)
- Z+ @6 }% s3 U2 |; a  《作家作品》$ Y$ ]3 H5 n+ H$ U7 q- `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4 F) {( p. L6 ]  t! i4 j! W8 ~
  其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有“诗史”之称。
! Z( T- L% M3 h; j  杜甫诗歌的风格是“沉郁顿挫”。5 O9 e9 q1 F: W
  本诗属于七言律诗。
$ S+ _, ~) J4 k' [, R! Q' t  B/ c  《主旨》
# D3 \* Y5 ?& K* T8 |  作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三国时蜀汉开国丞相诸葛亮祠堂,对诸葛亮历史功绩和忠心为国的精神给与热情地肯定,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给与高度同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国家动荡之阶,未能有所作为的感概。, a- x, r7 r7 P% n
  《课文串讲》
) _" R* T6 S* I& e  前四句描写景物。首句设问句,表示自己崇拜已久,来到成都,急于往访的心情。“自”“空”两字,表明物是人非,人们已经忘记诸葛亮了。
/ d6 T/ Y/ G. @, o# g  后四句抒发感情。“三顾”是明君求贤,“两朝”是贤相图报。最后两句是感叹诸葛亮大业未成,也寄托自己的感叹。( Y# S$ t7 _; K7 U9 T
  《词语解释》, p# [- B. K( t- Q, d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频烦:几次开济:开创基业,匡济国家
  z% b3 q" {- D% T  出师未捷身先死。捷:成功。
1 G0 V7 D# A. x" d* }) c* N/ N  《学习要点》
2 d. I6 G. m! {6 p# p3 s  将写景,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1 S# q2 M6 s6 ]# ^% A) T9 P+ O  前四句描写景物,但景中有情。寓情于景。五六句叙事,内中也含着感情。最后说出自己的理想,愿望,发表了议论。0 Y' Y/ ^7 {* l; u/ x' G$ n' h
  2,颔联对丈工整。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映阶”对“隔叶”。“阶”平声,“叶”仄声。“碧草”对“黄鹂”,“草”平声,“鹂”仄声。+ T, `3 o; O! u( `
  《重点段落分析》
: C3 i! P' B8 j  J4 w% t  全诗
9 C- u' r, {6 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泛读课文)! C) z, I3 C$ N
  《作家作品》
- C! \, `& g7 B% R0 U1 k( {2 f3 C4 m  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盛唐边塞派诗人;与高适并称“岑高”。
$ F6 q5 i: C8 e; P1 _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作者自拟乐府诗题;送别诗。
  {! x4 ]4 C, G0 I8 o+ l2 b8 N6 u( U  6 s5 n+ p9 |8 g% d4 B8 l, b" l4 m
  一,本文主旨
, w9 B' ?0 s0 _% X. J$ ^  这是一首白雪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西北边陲的风雪奇寒,抒发了与朋友分离时的真挚别情。属于七言歌行。
1 ^9 r$ I! U$ @8 A  二,课文串讲- D0 t( o) Q1 ?# ?" z2 U
  全诗分为两个层次。8 h/ k; _2 r% J7 n0 c# L% K
  第一层次:“北风卷地白草折——愁云惨淡万里凝。”描写大风中的雪景及难耐的寒冷;
$ ~2 P- P+ K4 d7 K+ L  第一小层:1—2句。描写大风;
% G0 d1 j3 G4 U# D) R$ j0 q, Y5 C1 ]& C  第二小层:3——4句。描写大雪。& U& L/ |8 z9 T+ ]! i
  第三小层:5——6句。描写转折句,从大雪转为严寒,从自然转为人物。6 q. y3 h* ~7 R8 ?1 q9 i9 p% n% O
  第四小层:7——8句。描写寒冷。- m( D) o( }9 P  c2 ^
  第五小层:9——10句。与开头呼应,描写冰,愁云。
8 J& r+ g* v- c: W' H  第二层次:“中军置酒饮归客——”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 }' _/ O6 t0 o
  第一小层:11—12句。描写营中送别情景。
" x3 t( F  P; _7 H# f- l% q5 G3 J# j5 s  第二小层:13——16句。描写送别诗的时间,环境,心情。( Q4 O! p5 |5 [
  第三小层:17——18句。描写友人远去,作者凝视雪上的马行的足迹。/ ?5 n  e) [- N- m
  三,词语解释: g* |" O3 l: x$ B/ _$ c
  1,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沙漠;阑干:纵横;, `, i; Y8 Y, v7 O5 N0 |
  2,中军置酒饮归客。饮归客:为归客设宴;- Y0 }  Q9 X: Z5 w
  3,雪上空留马行处。空:白白;马行处:马蹄印迹;
) f) f: @$ @0 X+ D2 G" _  《学习要点》! O' Y" i4 i. B; u! e: V
  1,分析的写景部分的特点。
; u3 q: l6 g6 o$ r) k  诗歌的一二句,写北风之大,不写别的景物,只写折断的白草,使“卷地”两字更加传神;在一年大雪之中,只选用八月之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十分形象的比喻,同时在严寒之中又出现春光明媚的景色,反衬了严寒之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写出了只有大西北才有的严寒景色,“愁云”两字又渲染了下文的送别之情:“风掣红旗冻不翻”既写风,又写寒。
* Z# C& @( O$ n) K9 a" Z  2,重点掌握诗歌最后两句借景抒情的特点。
/ N- c" u. x4 |) b$ \- s  v9 S  “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景,景中有情。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怅然若失伤感之情,对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意味丰富深永。3 g% f0 U( }. M* a
  3,重点掌握诗中的夸张句,比喻句。
! ]1 X  A2 Y0 a& v  夸张句:“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夸张地写出了大西北严寒景象。(注意:“风掣红旗冻不翻”不是夸张句)* \) P& h) `" b$ l9 o
  比喻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比喻大雪,传神地写出了雪的高洁,轻盈,明丽,在诗人笔下,冰封万里的西域风光,似乎成了生机盎然的江南春色,比喻形象,贴切,奇特,新颖,给人们留下极深的印象。
- |/ P& x$ O+ S+ j  4,背诵。: n" n; g  x5 b1 q6 ^
  《杜陵叟》(泛读课文)+ u, k2 q, q* y# X" H# ~9 i, J
  《作家作品》
( L' L+ s% X+ Z+ Q9 A. i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4 W9 @: ~6 c8 U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稹齐名。3 N  X1 |& Q6 v' T0 D1 v% }2 u/ c, y; A
  《杜陵叟》属于叙事诗,新乐府诗;
3 O, N- I8 q0 l1 x0 {! {2 x5 f- g  
9 R2 {* X3 ~. [/ g! w: Z  一,本文主旨
6 s* F% q% i+ k4 {& O) h  通过叙述受灾农民遭到长吏急敛暴征的经过,揭露封建官吏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诗的小序“伤农夫之困”就是此诗的主题。5 W. W/ o0 o4 `( H& o- c6 H
  二,课文串讲
/ b6 m9 l( M& O* m: i  全诗分为四层。$ j: C$ U& Z- Z5 c
  第一层:“杜陵叟,杜陵居——禾穗未熟皆青干。”描写春旱秋冻,灾情严重。
2 d( G( ^# ?. D1 _% c( W  第二层:“长吏明知不申破——明年衣食将何如。”揭露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依旧横征暴敛。百姓只好卖田,卖地。
! `. k, n$ y) Z# x9 [  第三层:“剥我身上帛——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直接控诉官吏是吃人的豺狼。( O4 n% ~1 H7 C+ q; |0 Y' A  B
  第四层:最后八句。描写皇帝下诏免税,等到命令发下,大部分百姓已经破产,只得了一个虚名。$ v2 M$ H, c+ ]) s  S: n
  三,词语解释. U7 |8 R' c' A8 @' [5 ], V8 u
  1,麦苗不秀多黄死。秀:开花;3 h+ m' U7 y$ h4 f, L
  2,急敛暴征求考课。考课:官吏的奖赏标准。
2 @: r4 T; e( v  3,手持尺牒榜乡村。榜:张贴;$ O1 K1 ~4 a: t& M! R4 {
  《学习要点》
4 R8 c! Y( l7 N8 Y& g9 `, [  划分叙事层次。& ^; P* C8 M# \6 m
  分为四层。
4 V0 L: _0 q9 x! y  第一层,从开始到“禾穗未熟皆青干”。铺写杜陵叟的贫困与灾情的严重。
7 P  W3 l; G. ~! P5 F- w  第二层,从“长吏明知不申破”到“明年衣食将何如”,写长吏为了升官,向农民急敛暴征;/ w& Q6 k- |; Y3 p
  第三层,从“剥我身上帛”到“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直接控诉贪官的豺狼行径;
% O* B' h; u5 _, ]3 g0 t  第四层,“不知何人奏皇帝”到结尾,讽刺皇帝的免租令只是一纸空文。9 I3 g" X- p) ?) R  M/ K$ _$ V9 c
  重点掌握开头部分描写灾情之重的铺垫作用。
6 X2 C, M; o, c, N! ]8 Z( j1 P/ `  描写春天旱灾,秋天霜灾,颗粒无收。杜陵叟们已经陷入绝境之中。而地方官吏为了升官,隐瞒灾情,不顾百姓死活,急敛暴征。作品开头描写灾情,起到后文发展的铺垫作用,突出“伤农夫之困”的主题。
( f' D1 s8 Z% o) u8 Y  重点掌握由第三人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的作用。- m2 X  i/ ~5 D1 Z; R) g
  “剥我身上帛”四句由前面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直接控诉,(1)表达作者对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作者对农民的同情;(2)反映农民对官吏的强烈憎恨,加强了评判力度。1 g/ ~+ W+ T! d* j) Q
  掌握诗后八句对皇帝的讽刺意味。) j, A: R6 G# A
  作者把矛头直指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皇帝有了恻隐之心,好不容易下了免租诏令,但是诏令又迟迟不传下来,直到“十家租税九家毕”时,才下来,诏令成为一纸空文。灾民的希望破灭了。这诏令就是皇帝的一场骗局。灾民受到长吏的急敛暴征,又受到皇帝的欺骗。作者把矛头直指皇帝。1 x1 F  D  P2 l& W5 u) i
  《重点段落分析》
% x3 f! v- |& k  t7 Y  “杜陵叟,杜陵居——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8 l9 Z3 |2 J' @" Q+ N1 l  划分层次;分为三小层。一小层,前六句,写灾情之重;二小层,中间四句,写长吏急敛暴征;三小层,“剥我身上帛”,以第一人称直接控诉贪官的豺狼行径。/ g2 h. ^' X9 h" F
  第一小层的作用。写灾情之重,为下文作铺垫。( v3 M6 k8 ]9 t, a3 I: B
  人称的转变的作用。表现农民对贪官的愤怒,加强了评判力度;也表现了作者对农民的深深同情。0 k0 N7 A$ d" T; k
  《无题》(泛读课文): V4 Y# }1 u* |4 w+ X* x- q* ?
  《作家作品》
8 a% y. \, h! b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写七律,七绝,尤以“无题”著称;! Q* J1 v+ l+ `. j7 N# ]2 i  J2 @
  作品集为《李义山诗集》. ?# I9 w. E" ^+ D
  此首《无题》是一首爱情诗。0 r: R$ b% Y- p% e
  % v5 ^) z! K( a; _9 U
  一,本文主旨5 N, u; I* ^0 B* O: h! S
  表现忠贞,执著的爱情,抒写了男女双方深挚的相思之情。
  x& l& l3 D: S  二,课文串讲6 h% L- m: S. B, z6 v
  全诗分为四层。
& ^$ Z& H: r  v' Q  第一层:1——2句。描写离别之情。* i7 o- ?; N4 H* c* v9 ~& B( P3 o2 ^
  第二层:3——4句。运用比兴手法,述说离别之后,自己情思难断,哀愁不已。
7 b8 R1 y6 k# s6 t8 X. v- o' B* V  第三层:5——6句。设想对方的思念之情,年华流逝,孤寂难眠。
1 g; ^. N( I0 z% |* n% P  第四层:7——8句。借神话传说表达自己要去探望对方的心愿。8 f- y# A& Y$ B, H2 N
  三,词语解释
/ z2 E/ c3 }7 M/ M( |4 i5 f  1,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晓镜:拂晓照镜但:只;5 i5 {1 |; e' F1 R7 _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的机会很难,离别时更难分手;暮春东风吹得无力,百花逐渐凋残。
- i5 g6 ], [0 N$ m5 S/ q  《学习要点》
2 S% @( u7 \  b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爱情诗;
$ {: x/ O% m1 S. {1 G/ u  2,重点掌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的含义。
- x3 D/ r5 e6 m! z' v  所用比兴句。蚕“丝”用谐音,比喻相思;腊“泪”比喻眼泪,表示无穷尽的思念。
- L; O3 m) v0 R8 N4 V& u6 _  3,说明“晓镜”一句由自己推及对方,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
* ^9 H  `$ t1 Y- o1 S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两句是在设想对方。其作用有(1)设想情人也在思念自己,更加强自己的无限思念;(2)转写对方,也表现出自己对情人时时刻刻挂在心中。. w' `5 O, ^) H) O. v$ G0 G/ S
  《重点段落分析》' }# l6 I2 }: x& j( l8 l, t2 w8 P( l
  全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 02:11 , Processed in 0.24433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