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1|回复: 0

[复习资料] 成考《大学语文》复习材料记叙文(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报刘一丈书》(泛读课文)
& o  \7 @- ]0 V; }    《作家作品》# D# h' y4 p+ I; t4 a
    宗臣与李攀龙,王世贞等被合称为明代“后七子”。有《宗子相先生集》。
" F/ \2 W; D5 O" `    本文属于书信体记叙文
- w; y8 p7 u5 G7 H3 v+ k- i    《主旨》
3 l5 T+ a- H2 ?% e/ z% B  M    作者接到刘一丈的来信,针对刘一丈对作者“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评价,就“上下相孚”的内情,本质作了揭示,反映了当时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时官场的混浊,吏治的腐败。
& t' L! }; J/ u- a: \; t, D    《疑难词句》9 I7 X+ i  t+ ?6 d( X
    1,何至更辱馈赠,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辱:谦词,对方年长于己,这样是屈辱了对方;馈赠;赠送的东西;益:更加! d- O+ S5 r% I9 _
    2,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门者:守门人;袖:动词,藏在袖子里;私之:偷偷给他刺:名片
% K0 G1 N7 D+ [5 z    3,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权门:有权势的人;岁时:一年中的季节;伏腊;伏祭与腊祭;一刺;拜见一次;经年:整年;间:间或;: k4 M' S: o3 K. E
    4,斯则仆之褊哉。褊:气量狭小。' I2 W8 p! m, \, t+ r0 n$ M, k
    5,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策马:用马鞭打马。- U) q7 X# G* f0 ]  U
    6,上下相孚,才德称位。上级与下级关系融洽,才能品德与自己的地位相称。2 k" z- i; T# E+ l5 ?: ^
    《课文翻译》7 K: B8 O! C$ v+ \7 U+ l1 H
    从数千里地,得到您经常赐给我的信,慰藉我的绵绵长思,就已经很幸运了。怎么竟然还承蒙得到你的礼品?那末我又将用甚么来回报您呢?信中情意切切,就您不忘家父的深情来看,也就明白家父深深思念您的缘故。至于您信中以“上司与下属之间互相信任,才德跟地位相称”来评价我,我倒对此深有感触。要说才德与职位不相称,本来我就自己知道。至于不能被上司下级信任的弊病,那我就尤其严重。
& A/ j& L, [9 e# U8 x% X    再说今天所谓的上司下级间的彼此融洽信任指的是什么呢?有人早晚用鞭子赶着马到权贵家的门口恭候拜谒,守门人故意不让进门,就讲一些好听讨好的话,做出女人的媚态,袖子里藏着钱悄悄送给他。守门人这才拿着谒见的名片进去,而主人又不马上出来接见。那人站在马棚里马夫和马之间,臭气熏染衣服,即使饥饿、寒冷、恶臭、闷热不能忍受,也不敢离开。到天快黑时,先前那个受贿金的出来了,对求见的人说:“宰相身体疲倦,谢绝会客,请客人明天再来。‘’而那人到第二天又不敢不来。夜里披着衣服坐等天亮,听到鸡叫,就起来梳洗,骑着马跑到权贵家门口。守门人怒气冲冲地问:”是谁?“回答说:”是昨天的客人来求见。‘’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来得这么勤快!宰相哪有这么早就出来接见客人" N0 \4 U  p6 N9 R9 n
    的?“那人心里对守门人的抢白感到耻辱,勉强忍住对他说:”没办法啊,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又得到那人送的钱,就起来放他进门,又让他站在昨天曾经站过的马棚里。幸而主人出来了,面向南接见他。那人惊慌地跑过去,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那人又拜了两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就奉上进献的礼金。主人坚持不肯接受,那人就坚持请他接受;主人故意坚持不肯接受。那人就又坚持请他接受。然后主人命手下人收下礼金,那人就又拜了两拜,又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连连作了五六个揖才退去。出来又向守门人作揖说:“承蒙您照顾我,以后再来,希望您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回了一揖。那人万分高兴,跑出宰相家。骑在马上遇到他所交往熟识的人,就高举着马鞭对人说:“刚才从宰相家出来,宰相厚待我!厚待我!”并胡乱吹嘘宰相如何厚待他的情况。就是他所交往或熟悉他的那些人,心里也敬畏宰相看重他了。宰相又偶尔对人说:“某人很好,某人很好。‘’听到这话的人也在心里盘算如何乘势交相称赞他。1 w! K9 C$ z6 Q: G# T) h
    这就是如今所谓的上司下僚互相融洽信任。您认为我能这样吗?前面所提到的权贵之家,我除每年的伏日和腊日也去投一次名片以外,就整年不去了。偶尔路过他家门口,就掩着耳朵、闭上眼睛,加鞭催马跑过去,好像在追赶什么似的。这就是我心胸狭窄之处吧,因此常常不被长官所喜欢。我却更加不管这些,时常说些大话道:“每个人的命运生来就已有安排,我只要安守本分就行了!‘’您听了这些,只怕要讨厌我太过于迂腐了吧?
- c) b# p9 k: R: A" v) Y    家乡人事多有变化,不能不触动我这个寄居他乡人的愁怀。至于您怀抱才能无法施展而处于困境的遭遇,则又使我悲伤、感叹。老天赐予先生(的福分和才华)很多,且不说您自己不想轻易放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想让您轻易放弃它,希望您能心情平静。1 D, _7 w1 z9 ^
    《学习要点与难点》
  v% H) o0 X! @: z* a    识记这是一封书信。6 \; `& X2 l- A# O/ R( f% x% s4 Y6 R
    描写的时代是明朝严嵩年间的事情;$ J, M/ o& B) O. r( w
    分析人物形象;
8 w, F* ?( }( r' [+ R) f6 _. D5 T    干谒者:求宠时先向守门人百般讨好,不耻于立在马厩之中;被召见时,奴颜婢膝;出门则大肆吹虚,得意忘形。1 {2 I' ?: ~0 s8 u
    权贵者:贪婪虚伪。5 i" X% `* ^5 b  y
    门者;狐假虎威;
: q+ n6 c. ~# m/ }9 d' W; O    闻者:趋炎附势。4 H/ n' B3 l" O0 U
    文章第二段,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干谒者,权者,守门人的言行举止。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m' y5 R( j2 Z2 D4 M2 ]
    《重点段落简析》
, B/ L+ [1 Y+ ~1 [$ ^    文章第二段
9 a& q- H( M2 x7 q+ f8 p    此段对某人干谒权门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3 d  t) y& A( i; G$ {
    拍马求宠,决非一朝之事。某人的经历说明了这点。先是进门难,再是权者故意不立刻接见,在马厩等待,又得第二天再来;等第二天好不容易见到权者,献上礼金,权者又不肯接受,只得几次“固请”,方才收下。文中就是通过干谒者受阻于门难入,脸难看,权者难见,礼金难送,一波三折,揭示出“上下相孚”的真面目。人物的典型形象写的活灵活现。
8 m: v$ g) A/ X1 G2 n: \9 L: Y    《马伶传》(泛读课文)
$ Z8 J+ Z3 l2 @* K    《作家作品》
! `8 [% L! j, G* E    侯方域明末清初诗文作家' }. b! H: ~7 m
    参加复社,对魏忠贤进行过斗争
: q/ r6 o" D4 _/ H    其代表作《壮梅堂文集》等。* x* F4 g5 {) j: ~. f1 U9 ]( S# f
    《主旨》
5 r! k0 I$ L: D1 H; b7 V3 x0 N    通过马伶与李伶较量技艺先败后胜,说明文艺创作的成功在于深入和熟悉生活,并要在现实中学习;事业的成就来自不怕挫折,刻苦钻研,持之以恒。侯方域是复社的成员,痛恨閹党,文中又有讥讽权奸之意。
) f4 Z8 `* Y/ X6 x    《疑难词句》
! y; O( H5 [, c. r- A    1,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等演到一半,演唱合音律节拍,声音高低快慢,两个班子都演得很好。——因为马伶比不上李伶的演技,感到耻辱,脱掉戏衣走了。——兴化部不肯换别的演员,就停止演出了,而华林部就此特别出名。
5 o7 c# J) o8 B3 ~9 O    2,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俦:同类;
5 s) y; K  l$ T    3,问桃花渡,游雨花台。问:探访;% _7 \9 ^! d$ x$ ?+ S
    4,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凌:超出;
: O+ p; j/ t! L    《课文翻译》  d1 i* R: ?$ w8 X
    马伶是金陵戏班里的演员。金陵是明朝的留都,祭祀土神、谷神的庙坛和文武百官还都在这里,而且又处在国家太平兴隆时期,人们容易寻欢作乐。那些探访桃叶渡、游览雨花台的男男女女,多到脚趾相错杂的地步。戏班子因演技高而出名的,大约有几十个,而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一个叫兴化部,一个叫华林部。0 o6 w* F: I$ @$ c* ~
    一天,有个新安商人聚合两个戏班子举办了一个大堂会,邀请了南京城里所有的贵客文人和那些艳丽的妇人、娴静的淑女,他们没有不来的。安排兴化部在东边的戏台,华林部在西边的戏台。两个戏班子都上演《鸣凤记》传奇,就是所说的椒山先生杨继盛的故事。等到演至一半,若论演唱符合节拍、讲究音律,声调高低快慢富于变化都称得上很好。当演到夏言和严嵩两个宰相争论是否收复河套时,西面戏台扮演宰相严嵩的演员叫李伶,东面戏台则是马伶。坐着的客人于是看着西面的戏台而赞叹,有的人大声呼叫拿酒来,有的人移动坐位更加靠近西面的戏台,头不再转向东面。演出继续进行不久,东面的戏台已不能再演下去了。询问其中的原因,是马伶因比不上李伶而感到耻辱,已经卸妆溜走了。马伶是金陵里善于演唱的著名演员,他走了以后,兴化部又不肯马上用别人替代他,于是竟然停止了演出,而华林部就此特别出名。9 r0 e/ X$ K  W7 K: z, V
    走后将近三年,马伶回来了,告知他以前戏班子的所有人,向那个新安商人请求说:“请您今天为我请一次客,把上次那些宾客请来,我希望与华林部一起再演一次《鸣凤记》,奉献一天的欢乐。”演出开始后,不久又演到争论是否收复河套,马伶又扮演宰相严嵩登场。李伶忽然大惊失色,匍匐上前向马伶自称弟子。这一天,兴化部的名声大大超过了华林部。0 U1 D- O5 R% S5 l6 n
    当天晚上,华林部的人来拜访马伶,说:“您是当今杰出的演员,然而无法胜过李伶。李伶扮演的严嵩宰相已经妙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诀窍而超过李伶的呢?‘’马伶说:”的确是这样,世上的人无法胜过李伶。而李伶又不肯把扮演的诀窍传授给我。我听说
) l2 I5 H3 `3 V    当今宰相昆山人顾秉谦,是与严嵩宰相同一类的人。于是,我跑到京城,请求在他门下做了三年的差役。每天在朝房里伺候他,观察他的行动,仔细听他的话,时间长了就掌握了他的特点,这就是我所拜的老师。‘’华林部的人一直向马伶拜别而去。
: c# R: w5 _4 _6 }    马伶,名锦,字云将,他的祖先是西域人,当时还称他马回回。2 r' Q' x% |( e1 B+ Z/ d
    侯方域说:马伶自找老师这件事,可真奇特呀!他因李伶演技高超,没有办法求得,竟然跑去侍奉顾秉谦,见到顾秉谦就好像见到了严嵩,以严嵩本人(的言传身教)来教授如何饰演严嵩,怎能不精妙呢?啊!羞愧自己的技艺不如人家,而远走千里,做了三年差役。倘若三年还学不到要学的东西,就仍然不回来。他的意志如此坚定,技艺的精湛又何须再问呢?& P" l7 g1 [/ e8 ?6 `. h) ]3 Z
    《学习要点与难点》1 |: {3 s# H* ^! I4 d" O: n
    这是人物传记。
/ V/ ^1 j5 p+ w3 J$ _* X# x    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9 Z/ S+ T- }* f/ a/ n* M    本文主要描写马伶与李伶两次较量技艺,前一次较量,详写李伶演出引起的效果,略写马伶的演出。后一次,重点写马伶,而又采取以李伶的“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的反应来衬托的手。: y" i: z. z2 _" U4 Z
    本文的倒叙手法。
2 E6 l- S$ R" ^: F' U& G1 s    文章先写马伶第二次与李伶较量,然后再记述马伶走京师学艺的情况,是倒叙的手法。
$ {$ T+ q& k4 _5 X2 p; ^    故事情节起伏变化,吸引读者探究原委,又以事实为铺垫,使对马伶获胜的原因的揭示更加坚实,充分,令人信服。: c4 z+ J$ B# w9 s; N  z/ _
    本文的写作动机。
% N2 E  v0 _' A( I, v    侯方域是复社成员,痛恨朝中閹党,写此文意在讥讽朝中奸权。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
8 c" j0 M8 K* j( m7 {3 {    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一举成功,“见昆山犹之见分宜”,有力地提示了严嵩与顾秉谦是一丘之貉,具有很强的讽刺意义。
( ^, Y1 T1 E+ A2 i    《重点段落简析》
3 D; Y7 v. v6 B: P+ b0 D$ ^9 Q    文章第三,四段。马伶与李伶第二次较量的情节。, Q! J& F% O% S: {3 I5 M4 m
    这段情节采用的是倒叙手法。先写较量,再写学艺。可以引起悬念,增强吸引力,以事实为铺垫,使读者信服。& J+ Z+ ~5 o' Z5 X- o3 D" J. N
    《往事》(泛读课文)' e) f  B" D% a* c$ h1 Y( u
    《作家作品》4 p* M! R9 {" [* \
    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文学研究会”成员;+ b& |' p; g- {* L) i
    早期作品有《超人》《寄小读者》《繁星》等等,作品热情歌颂了母爱,童真,大自然。解放后有《樱花赞》《小桔灯》《再寄小读者》。
* v% s% D8 _* N    《往事》是一篇抒情散文,选自《往事》。# v% q; h8 L/ Q3 V. Q& M
    《主旨》: b! k( _9 @, g
    文章借想象塑造了海神的形象,揭示赞美了大海温柔沉静,超绝威严,神秘有容,虚怀广博的性格与美德,托物言志,从而启发激励人们培养大海似的品性,陶冶情操,努力做个“海化”的青年。
4 ~: V) e! e) A, y& s& ]4 r# q    《课文串讲》1 N4 R/ P2 n- M- L* X- F- c
    全文分为三大部分。
  I/ H7 X" L! G2 [, \: w4 }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谈海的缘起。交代了谈海之难。
2 O8 g( O# K6 I6 x; J: j% o    第二部分(3——15自然段)“一次和弟弟们——竞没有一个海化的诗人。”
1 `6 ?; }7 }2 B+ |! A' x" j# e    从谈海说起,由赞颂大海的风姿和品性,引到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 e4 l" l! X1 o4 }9 c) [. F8 F    第三部分(16自然段)对人生的思索,点出谈海的意义。首尾呼应。
% E3 a! H/ A) y    《学习要点与难点》4 m' H! b5 P2 |
    掌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 K( S& b. f& Q8 y    作者用大量篇幅想象描写海神的形象,着意突出大海的秉性,用来象征人的性格气质,借大海这一具体的物象,来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认识,体现自己的情感志向,这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
8 u" T& ?+ J* L$ ~5 @- F" p    掌握拟人化的写作手法。" t2 X8 p5 o, I/ e0 a7 ^
    作者通过弟弟们之口,把大海当成人来描写,使大海不仅有人的衣着打扮,而且有人的行为感情,并由静到动,将海活化为人。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形象地突出了大海的特性,而且赋予大海明确的象征意味。
# ]6 i* p* z2 Z    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h+ i9 v7 g$ y! f0 Q" C
    文章开始写我认为海太单调,提不起写海的激情,就是先抑,然后再赞颂海的美德,这是“扬”。
* c& s8 ]  H  f/ K    《重点段落简析》1 j7 o/ P4 M9 m* G3 A5 q/ s
    文章开始1——2自然段。3 o0 \) J* E+ z  \+ v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常常因此默然,终于无语。”
" D1 u& Z5 I( w5 D    作者反复表示自己常忆起大海,说明她写大海念头已久;并说明写大海之难,大海的深广,内涵丰富,难以把握;这时先抑后扬的手法。! l  @) s8 J, b7 L
    这两小段对全文起到铺垫作用,为下文转入大海象征人格的主题作了情感与内容的铺垫。
* d' N. P& k% Q: Z# a    《背影》(泛读课文)
" ]# h0 M2 B) C, e0 {5 @9 q    《作家作品》5 B3 M' R; |1 O; M
    朱自清文学研究会成员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4 c: Z  k' F7 _' B; C0 n
    主要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等等( M& F3 e# u4 {0 b" y2 {
    《背影》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抒情散文,收入散文集《背影》。
4 d& t  W' b$ |    《主旨》/ N$ z5 ]6 E' s9 V  b2 G
    本文通过回忆父亲送子乘火车背上读书的情景,特别描写父亲送行的背影,表现了父子间真挚动人的感情。
$ J. O1 H8 m* T9 L    《课文串讲》" m* p9 |6 H( o0 r+ {; J7 K
    全文分为三部分。
. o# \6 W3 W# q# |9 h* \9 p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父子为奔丧在徐州相见,描写家境变故,重点交代了父亲送行的缘由。
' u0 f2 m. R  g9 m    第二部分:(3——5自然段)具体描写父亲当年去车站送行的情景。! k, \& `3 Q" f: C7 J
    3自然段,父亲原本请别人送行,后改变主意,亲自去送行,表达父亲对儿子的关怀。2 a) H" S: H& q* w
    4自然段,写送行时,父亲为儿子精心安顿,儿子对父亲“迂”的感受。+ B3 Y  s- W. B* h
    5自然段,描绘父亲翻越站台买桔子的背影。6 \+ b' c0 g% R; a* f% U
    第三部分:6自然段。与文章开始相呼应,通过回忆中父亲背影,抒发了作者对多年没有相见的父亲的思念。* a; m% W0 i% f+ x' C
    《学习要点与难点》
( k& @' P$ W0 K+ u0 F9 e    掌握通过记叙父亲为儿子送行一事表现父子亲情的特点。
0 Q; h+ D. \2 b$ d    文章中间三个段落详细描写父亲送子的过程。父亲先是因为忙,嘱咐茶房送子,又不放心,亲自去送。在车站,照看行李,送子上车,拣定位子,用大衣铺座位,反复嘱咐等等细节,着力描写父亲两次翻越站台为儿子买桔子的背影。其实儿子已经大了,但在父亲眼里。儿子还是小孩,总想为儿子安排得好些,为儿子多做些事情。如此牵肠挂肚,把父亲的对儿子的爱,体贴,表现得极其真挚,细腻。
; j% c$ E5 O+ ?2 Z( ~    作者以背影作为刻画的重心,角度独特,情意深切。
# }7 u. ?/ Z. ?    作者对父亲的描写,对外貌,表情一字未提。与一般描写人物角度不同。
; `3 Z8 t" }" J3 w  h0 J9 W+ B4 F    作者重点描写父亲买桔子时的背影,并通过四次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深入到父亲的内心情感。1,描写父亲的形体衣着,说明体态肥胖,行动不便,以此来铺垫;2,着重描写父亲两次翻越站台时的动作,姿态,而站台的高度与父亲的体态形成了反差,此种铺垫衬托了父亲翻越站台之艰难,从而父亲爱子之情得到突出的体现。
  W, x3 q- F4 z$ W    重点掌握儿子对父亲态度的前后变化是侧面烘托作者对父亲的怀念。9 Q  {0 D9 |) L7 A5 h9 w
    开始,作者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笑他迂,后面被父亲的行动感动得潸然泪下,既体现了作者的悔恨,反衬了对父亲的怀念,又从侧面烘托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 T5 c) H( j( X8 b
    人物肖像,行动描写时的白描手法。2 d/ |8 ?8 Z  q2 k
    文章运用朴实的文字,描写人物的外貌与行动。特别是父亲给儿子买桔子的情景,对父亲体态,衣着,动作的描写,不用比喻,不事铅华,只是把眼前看到的情景实实在在写出来,自然朴实,读者于质朴中体会厚实的亲情。3 u/ D1 `- v5 V- m/ P6 E9 Z* e8 j6 u
    本文的结构特点。
. D+ |* y+ g" t" a" ^    本文以背影微结构线索。共出现四次背影。第一次,点出本文中心,引起全文;第二,第三次,描写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事情,体现了父子情深;第四次,结尾,呼应开头。0 l  C! h  K0 p8 K0 [9 T! _
    《重点段落分析》
: z4 g, X& J# H/ v( e3 u% o    1,文章开始第一段。“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 {  Z/ }6 g9 M1 h' _$ v: d    (1)这段话的作用,为文章笼罩一种悲凉气氛。) U7 P8 s4 Q" S6 c3 l$ o
    (2)用人生的失意与生离死别作为父子分别的铺垫,在背景上展示父子深情,使作品更具苍凉感,更显父子间的真情。
5 W+ z* Z8 p7 }/ g. s    2,文章最后一段& R' s1 |( t# t( z  g& p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1 q/ Y& [/ Q( w. r
    (1)这段话表明旧社会中下层知识分子动荡不安和日益窘困的生活遭遇。
2 y) m& S2 M7 ]1 D7 {) E6 R& c    (2)述说父亲的颓唐,惦念儿孙,一方面为父亲深深感概,一方面更深刻体会到父亲对儿孙们的爱。
; U$ e& u6 t  r    结尾部分的描写与开始部分形成首尾照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17:39 , Processed in 0.35521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