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4 h+ G; v0 A% L9 Q7 L8 n% ~% n 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 \) Q3 l2 e! U: O 3.体内的反馈控制系统。
( j% A& W3 r4 m2 ]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h4 k. ?! R! e( C# |9 s G$ H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由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9 \' @& g* U2 K# o z2 t# Y' T0 C" f 3.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7 p1 v. [7 u: X7 q. g, Q
4.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4 r' Y; e8 m. Q
5.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1 ]/ j, [1 Y0 \/ j, S9 D$ \7 ] 6.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9 ?# U5 n) J* }+ q3 Z" Q
7.骨骼肌的收缩、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 p/ }. B4 \2 j) k1 w& ~ (三)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 X# I0 m! e( V" f' ?8 e! E 2.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理特性和功能。 s# A( w) I7 o8 r+ }1 }0 [1 j/ K
3.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U! s* b) Q# s
4.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与止血栓的溶解。
3 I( V0 u9 Y, c/ u6 g" |" {; t5 @ 5.ABO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t6 m, o# L9 D6 r; D
(四)血液循环1.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 Z; N# M) \% u: ? 2.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0 K* m2 K+ [. G b/ o9 \+ K
3.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肌收缩的特点,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0 `( N/ B0 S3 i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1 H* V+ y% [0 u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7 K% w' q2 X, {* {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I7 M t& J" e
7.心脏及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和心迷走神经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 ~# p$ k- c2 x! {" K- d
8.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8 K3 o1 V! u4 b4 P1 q4 V; K4 `2 F
9.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9 p2 s( c! F# r d$ S
10.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0 ]0 Z, I( Y! b) s& }9 ]
11.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 H1 S# Y4 d* |* O* _9 v2 t0 Y5 _
12.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6 z* O, |) ^* R7 k1 h: z G (五)呼吸1.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胸膜腔内压。肺表面活性物质。
' G. Q. v4 q' D: x( H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 n! z- o7 m) m
3.肺换气的基本原理、过程和影响因素。气体扩散速率。通气/血流比值及其意义。
3 v O$ }. ~- r8 ^& f 4.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和运输。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 i% J B% x/ p$ g6 ~; O' |; Y: w 5.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 [* x" \+ m% f- I6 N. |. m n+ ^
6.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H+和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