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2|回复: 0

[政治] 汇总:马哲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历年真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22: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年的考核重点,尤其是对于热门考点常常会反复命题。 因此,这一部分是考生需要重点复习的章节。大纲规定的本章考点需要考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学会对眼下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跨考教育政治教研室结合考点,将这部分历年真题汇总统计如下,帮助考生学会参考利用和吃透历年真题。3 Q2 W' Q9 B0 V
' S7 a6 {1 t# v" R; f) `
  一、单项选择题2 s. A( z# p2 `& k
  1.【2012.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 L5 L- m3 Y0 s6 n" x! p2 D; q  A.肯定中包含否定
4 G4 Z) S' q; K# ~8 a& m: l  B.量变引起质变
8 L7 M& s* \  k$ `. o3 t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5 N4 D  d/ W8 S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7 T+ L' u  w# }& [" ^  2.【2011.1】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 对此,他解释道, “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短的粉笔头,但就这一点来说,愈短愈好。 但太短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 每断一次,必然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3 X) `2 h4 ~* V3 L  A.注重量的积累
  P) m9 x. |; Y, E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 h' z9 l% b% A' ?& h  C.坚持适度原则
7 U/ d  S3 V# i( U$ X8 O; P, ~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3 {3 m& L! w+ @, q3 D- H: a! k" G0 i
  3.【2010.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 A) K! ~, y7 q/ _# E) C7 m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5 s- Z* F* T4 i  D' M- C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B, E) v* I5 f+ o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 M5 _8 g  }  p; D3 K  D.有其因必有其果
4 v3 F3 T" @% ~( L: {  e1 b  4.【2010.3】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 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b' h0 X. I# ]- D; G6 k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u5 M( Q  ?6 y% L. i' _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3 g- ]4 F/ h! E( _% l: c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7 o0 a5 T6 j7 H. N4 j/ u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9 `2 {  A) J3 F' m8 D, K
  5.【2009.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i2 h3 f, r5 u& p& X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y; B8 L$ C# L! O. a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5 w" _! L/ u+ Y4 ]4 c# ~0 b4 I
  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 t/ _6 u: q; ~# u$ g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
7 Q1 ~6 V" |' V7 e, v; E" \8 e7 R& [% J) s/ w4 S- C8 Y* Y/ y
  二、多项选择题/ g* M1 m6 O4 D2 y9 D3 q
  1.【2012.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f+ p: v9 M) U2 V# ]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F' V1 d. M" A( Q8 C, C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6 p8 ~- D4 d, Q5 W7 b$ l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 Y* Y5 Q8 \$ g3 \) l2 w2 y$ L* C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 G& L8 |2 u$ N+ ]: v2 J! @5 s/ L' c6 |  2.【2009.1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9 g4 w( N; H" a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 |' e. E# j; d7 v, V6 K/ X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i* h' [" I7 C& L, F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 Y, f4 z$ |2 _# s+ x  B  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5 \- h! v. X+ p
. I. E1 U7 z5 D1 p" j
  三、材料分析题* J, k( D) s) ]2 v
  1.【2011.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V$ R; c& D) h; \& }6 M
  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 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者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
* H, v$ G5 _! I: e  Q$ \1 {% f& [  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 这时候,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分类投放——别把垃圾放错了地方。何谓放错?到处乱扔是放错,收集时搅混在一起也是放错,不同的垃圾只有往不同的地方放,才能实现资源的价值。即使还免不了要填埋、焚烧那些没有利用价值的垃圾,也得把它们分出来。( p) T# c( Z/ y( n/ z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换出绿色,好处多多不言而喻,但如何让人们乐而为久。2009年5月起,上海开始普遍推广新的垃圾分类概念,开展以“换出更绿色的上海”为名义的绿色帐户活动。
3 _6 \5 i5 W5 g) R; m; G6 V, k  何为绿色帐户?就是居民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积分换取环保小礼品:再生纸笔记本、绿色小植物、环保手电筒……上海推出“绿色帐户”的实践表明,办法是可以想出来的,关键是愿不愿意琢磨。中国的垃圾问题不比哪个国家小,我们只能“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 O7 v$ u) E* b9 _( Q8 `6 b& N. O  ——摘编自《人民日报》' n9 g" o; U2 X) B8 q5 i% S3 M; c) M3 ~
  (1)从实践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B* O, J# p' g+ x& F" J$ v# @
  (2)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说明“没有退路就多想出路”。
6 m1 {5 b! f, @8 z3 X" N, c  2.【2009.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 @; W! D8 s; ]! b. k+ B' w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 是不是华佗弄错了。 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0 t) o: c7 h7 C- N; m1 k- N" e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v: ^9 Z! {( T) m( \
  (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 K5 b* R+ j  R6 E4 ]5 }4 t, ^  (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7 07:43 , Processed in 0.4764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