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6|回复: 2

[CCNA] CCNA1-9章学习笔记详解(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 20: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网际互连
4 Z; M2 ?& g7 N( F把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一些小的网络就称为网络分段,这些工作由路由器,交换机和网桥来按成。
( i( e' z0 e  M引起LAN通信量出现足赛的可能原因如下:
8 g' f/ C; T: k" }1. 在一个广播域中有太多的主机5 Y5 X% c- _" ~/ p3 }+ T, N
2. 广播风暴
6 i- g7 ~8 Y# g  u( o& N, k) v3. 组播
) p6 p) @$ x3 Z; d! r2 e! _2 _+ }9 n4. 低的带宽
( W- v; W8 M  L' B$ L/ P3 n' o2 I( Z路由器被用来连接各种网络,并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路由到另一个网络。7 n5 T1 ~0 n& S% q
默认时,路由器用来分隔广播域,所谓广播域,是指王端上所有设备的集合,这些设备收听送往那个王端的所有广播。尽管路由器用来分隔广播域,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路由器也用来分隔冲突域。5 J  V+ x0 `7 I3 @5 _
在网络中使用路由器有两个好处:
$ w4 V5 q. }5 x" g* a+ U5 t1. 默认时路由器不会转发广播。2 Z  L1 N! B& f8 _; o
2. 路由器可以根据第三层(网络层)信息对网络进行过滤。- d. X( K! ?) O: l& B8 _* ?1 K
默认时,交换机分隔冲突域。这是一个以太网术语,用来描述:某个特定设备在网段上发送一个数据包,迫使同一个网段上的其他设备都必须主要道这一点。在同一时刻,如果两个不同的设备试图发送数据包,就会产生冲突域,此后,两个设备都必须重新发送数据包。
* ]! N' g) _8 y+ g8 q网际互连模型+ ]8 t: M* T+ a5 ^  N% o9 B1 l2 i& |
当网络刚开始出现时,典型情况下,只能在同一制造商的计算机产品之间进行通信。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化组织创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也就是OSI七层模型。
( W( _* B/ T# ~% i( GOSI模型时为网络而构建的最基本的层次结构模型。下面是分层的方法,以及怎样采用分层的方法来排除互联网络中的故障。2 l7 n# I9 `% U/ }2 m$ i4 B6 U& C
分层的方法
% T6 x8 A* _* u6 q参考模型时一种概念上的蓝图,描述了通信是怎样进行的。他解决了实现有效通信所需要的所有过程,并将这些过程划分为逻辑上的组,称为层。
  ^; \0 Y/ C  U0 c5 U3 |参考模型的优点
% F$ Y3 a  U' W( M! o; l" rOSI模型时层次化的,任何分层的模型都有同样的好处和优势。; H; H% r0 g( J) A+ R
采用OSI层次模型的优点如下,当然不仅仅是这些:
5 p0 o# b% F( U1.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提供商进行开发。
$ |: N, x6 N4 A- u& Q2. 允许各种类型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 o* c5 n6 X# Y6 ^& G# l  O# T  z3. 防止对某一层所作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1 y- N7 ^7 m8 M8 y4 N+ h0 \, S9 Y+ o
OSI参考模型. X' f8 V4 {) e1 J3 ?" v
OSI模型规范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帮助不能类型的主机实现相互之间的数据传输。4 q/ J, U/ a' I, k" k- t# C- m
OSI模型有7个不同的层,分为两个组。上面三层定义了中断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将被彼此通信,以及如何与用户通信。下面4层定义了三怎样进行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0 g+ W) T) L; E- z! y( |; G2 P下面4层定义了怎样通过物力电缆或者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 F* E8 p" ^! \, P. J6 h传输层:
/ f$ ]8 C+ ?/ Z. ~1. 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传输
  [6 z" v8 r8 u% f/ s, \( B# J/ I2. 在重传之前执行错误纠正/ q6 F8 D& o4 |5 R0 v/ I. z
网络层:
- t5 O3 P! |( x/ K& ~: d1. 提供逻辑寻址,以便进行路由选择.: H! M3 N6 z8 h4 W- |4 w
数据链路层:
4 O* X! K4 e6 A( f+ y4 `1. 将数据包组合为字节,字节组合为帧
; x( |' E3 ~5 ]( R2. 使用MAC地址提供对介质的访问
) R! V6 x7 h& i5 A( H& d0 @3. 执行错误检测,但不纠正7 n# b3 F- Q2 o1 l
物理层:; K; u5 {4 M1 x. w
1. 在设备之间传输比特流
% Z. ?" I0 Z. Y$ ~6 p- \, \' u2 o& C8 m6 ]! `# l+ }1 e0 V1 K7 t# ?7 B
2. 制定电压大小、线路速率和电缆的引脚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CCNA1-9章学习笔记详解(1)

</p>工作在OSI模型的所有7层的网络设备包括:" y- R$ {3 k$ Y3 f; P4 `$ @0 `
1. 网络管理系统(NMS)' m$ t. `& s# Y' O
2. WEB和应用程序服务器4 ^: D/ G* d2 K' y
3. 网关(非默认网关)
. ~6 x7 M( q1 [0 T4 C0 B3 m6 q4. 网络主机' z) o1 v( ?0 v* o2 G; T  T
OSI参考模型的7层和各层的功能# f0 Y4 {* C/ V# R( ~) b
1. Application layer 文件、打印、消息、数据库和应用程序  v) ^3 B2 H, u2 Q$ z5 q5 v7 r
2. Presentation layer 数据加密、压缩和转换服务9 Z7 }) X2 a, L
3. Session layer 会话控制8 p5 m7 A, \! C* E) @2 N) I
4. Transport layer 端到端连接
# E7 W1 I5 H/ k7 s; k/ }- t5. Network layer 路由选择
9 B( g2 w9 ?; L9 T# I6. Data Link layer 数据组合成帧
" C0 H/ B$ b% ]9 ?  _& ]7 L3 C$ Q7. Physical layer 物理拓扑% b$ p* j6 J# v. `- c! B
应用层:OSI模型的应用层是用户与计算机进行实际通信的地方。' C, Z% B6 f) r  f
表示层:表示层因它的用途而得名:它为应用层提供数据,并负责数据转换和代码的格式化。6 J4 z  ]  H/ j; C# {' e
会话层: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实体之间的会话连接。/ W2 l' z$ `( i" E$ A' y9 w
传输层:传输层将数据分段并重组为数据流。
5 G4 x* t4 c8 ]5 V9 K- q网络层:网络层负责设备的寻址,跟踪网络中设备的位置,并决定传送数据的最佳路径,这意味着网络层必须在位于不同地区的互联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流。
, Z) F1 X8 {% z' D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并处理出错通知、网络拓扑和流量控制。
  L3 Q+ w3 W# ~5 v. n物理层:物理层是最低层,物理层的功能有两个:发送和接收位流。
3 R9 r; U1 |/ Q3 s* `5 c以太网(ETHERNET)组网
! W6 ?& u/ \# w% R以太网采用竞争型的介质访问方法,允许网络上的所有主机共享同一条链路的带宽。
2 u+ R% A0 P/ T- J' ^, c以太网采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  }, ~1 _( Z' I3 p" G. h0 Z
采用CSMA/CD协议的网络将承受巨大的冲突压力,包括:
7 {% p0 b& V- F1. 延迟
, |/ O2 O4 L9 H  l: s( b2. 低的吞吐量
' I/ W# W5 K# ^3. 拥塞
" T" d$ M( j5 A6 X8 B5 c& ^6 W半双工和全双工以太网
* [0 {! z. P/ i半双工以太网在原始的802.3以太网中定义,它只适用一对线缆,数字信号在线路上是双向传输的。
4 \) ?0 u; J4 {# b, Y半双工以太网也采用CSMA/CD协议,以防止产生冲突,如果产生了冲突,就允许重传。
( t3 b3 r% t4 O3 u全双工以太网是用两对电缆线,而不失向半双工方式那样是用一对电缆线。/ b: P" c) t* W
全双工以太网可以用于下列3种情况:7 X3 v3 }# E9 R
1. 交换机到主机的连接
$ d) b5 l/ f- h* U0 b! q/ v2. 交换机到交换机的连接- k" R5 ~0 \8 M
3. 使用交叉电缆的从主机到主机的连接4 Q8 d* r' l! d' ]" k2 o
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
. X. P5 o* I" r8 {' Y1 @) o5 @& T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负责以太网寻址,通常成其为硬件寻址或MAC寻址。
$ y" l; }; e' X% w' @: ~& O/ w+ s有四种不同类型的以太网帧可用:
1 s' e# p  D! g- {* n% R1 w  `1. Ethernet_II) [! x4 D! t# P1 x
2. IEEE 802.3) }. Y7 h+ R+ c8 p  E1 y; }% c
3. IEEE 802.2
1 s% I' v+ ~! D1 T1 i. }  M5 _4. SNAP
. E  z. _, Z  i# y6 j! bEthernet寻址" j9 ]  U1 C6 v0 s
它采用截至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地址进行寻址,MAC地址被烧入每个以太网网卡中。MAC地址也叫硬件地址,它采用48位(6个字节)的十六进制格式。
- R. a; X- N! m  ?Ethernet帧4 m/ n4 p( `( u1 ?! j% G) I- w- B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位组合成字节,并将字节组合成帧。. Y& E) I+ J* f/ j! o3 U8 q
802.3帧的格式:# P! f/ A: }7 G4 r
前导(Preambl)6 x5 N1 E7 a" H: w9 i% i( D
帧起始定界符/同步(Start Frame Delimiter,SFD)/Synch
* g' C+ X3 z3 E( z/ Z; o  c3 K& a目的地址(Destination Address,DA)6 u. J( @1 z0 \) M# ?% r
源地址(Source Address,SA)
/ g8 U# j2 F9 l" z长度(Length)或类型(Type)字段9 Q1 ]. x/ x4 a
数据(Data)6 e" c- t0 w  J1 n
帧效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 v' b: w8 S, }
Ethernet物理层
: D4 Z* K6 v/ A( n# }0 {5 `3 l' [1 Q$ k9 i! s
Ethernet最早由DIX实现。这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s的网络,其物理介质可以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光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3 2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CCNA1-9章学习笔记详解(1)

</p>下面是原始的IEEE 802.3标准:
- ]  F) P0 p, E. q1 W10Base2
: K, C" h2 s% @  E/ q, S" ?10Base50 X- P6 V9 m/ n( q  P
10BaseT* ]6 Y- T; @1 q8 s4 a
下面是扩展的IEEE 802.3标准:
! H# j+ y9 \5 H" D! [+ a& w7 q100BaseTX
5 c! I' q6 Q' u6 I  h2 h. [- }& _100BaseFX
. F, E0 q7 E/ Y, i, d0 P1000BaseCX
* l( r7 E# j3 E; k1000BaseT* [' T! u) w0 V2 F- Q4 ?
1000BaseSX( b, j+ _8 x% g+ U# W; ^, d
1000BaseLX
7 a7 w* F. }; e8 x7 JEthernet电缆的连接
) v6 M9 ^  Y- ~6 h可用的Ethernet电缆类型有:8 y, o( T5 n; ?6 x8 e2 Z
1. 直通电缆
0 e8 X  A8 m- F2. 交叉电缆0 z$ G1 f, ?! n" K* p4 A, @
3. 反转电缆( {& D( p0 J1 m
直通电缆:
! w6 h/ @/ w: s/ ?1 h' B& A+ ~1. 主机到交换机或集线器
! s0 r) d, J, R+ p* O7 {2. 路由器到交换机或集线器, R. @1 j5 U, L
交叉电缆:8 i, J; D8 _& i: c$ d' \: Y
1. 交换机到交换机
- ^  e- ], W) ~1 w2. 集线器到集线器
- O) w; z5 V8 C: d3. 主机到主机: ]. U$ [, Q2 |' `
4. 集线器到交换机
7 U  _) |, I6 D' N1 Y5. 路由器直连到主机# I* Q/ E6 N$ j& I9 W
反转电缆:; x5 ~% |- y0 P( n% b5 p
这种类型的电缆不是用来将各种Ethernet部件连接起来,而是反转的Ethernet电缆来实现从主机到路由器控制台串行通信(com)端口的连接。
! m' v9 O7 \) N6 i" v  a3 B无线联网(Wireless Networking)
, u$ d/ P( n+ C" W. `下面是各种类型的无线网络7 ]) \* X( e8 m( \% |. y& f8 a
1. 窄带无线(Narrowband Wireless LAN)! S7 S% d% E5 K, I6 o2 w. [
2. 个人通信服务(PCS)
( @  Q8 s* |  e! V- {, `3. 窄带PCS
9 ^$ w) I2 l* I0 F6 D' K- w8 ?4. 宽带PCS3 R6 B. ~9 R4 h) X
5. 卫星
1 \$ H/ k) w  G% x0 ]; W6. 红外无线LAN
0 t& @+ V8 \8 ^( c6 O7. 扩频无线LAN
( T/ Z, n, r  [. q& q1 G$ Q, D' s) H数据封装+ J0 d- }+ W7 o$ {
当主机向其他的设备跨网络传输数据时,数据就要进行封装,就是在OSI模型的每一层加上协议信息。每一层只与接收设备上相应的对等层进行通信。
& Y$ u( Z; z& B: A- t' V: P! ]8 NCisco的3层(层次)模型
6 b! R6 [5 ^# `% B1 eCisco的层次模型可以用来帮助设计,实现核维护可扩展的、可靠的、性能价格比高的层次化的互联网络。
* r7 J5 r. A. L2 [) g. HCisco定义了3个层次,下面是3个层次和他们的典型功能:8 y  u/ \9 ?- ]* k1 o
1. 核心层:骨干
8 N) w: H0 }: |% T% h; f" x核心层就是网络的中心。他位于顶层,负责可靠而迅速的传输大量的数据流。网络核心层的唯一意图是,尽可能快的交换数据流。
8 R  |# a, Y' W/ g# s8 K1 A2. 分配层:路由+ E* Y! D0 `0 F5 C& ]. j1 U
分配层有时也称为工作组层,它是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通信点。分配层主要功能是提供路由、过滤和WAN接入,如果需要的话,他还决定数据报可以怎样对核心层进行访问。
  U  p- n: i3 v+ f, Z! t6 a3. 接入层:交换
7 P9 a5 V: G# n. d& R1 J接入层控制用户和工作组对互联网络资源的访问。接入层也称桌面层。大多数用户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将在本地获得,分配层处理远程服务的数据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16:37 , Processed in 0.4629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