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4|回复: 3

[专八辅导] 八级考试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4 11: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
& U1 O& k3 Q/ n* O: \4 l* f! j  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 _& P" a2 E- _% T. N3 C$ }
  阅读理解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阅读是获取语言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阅读能力则是衡量掌握语言综合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学习阅读,学会阅读,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是最终掌握英语,提高整体英语水平的必由之路。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也设立了阅读理解部分,而且阅读部分在整个考试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该部分的得分直接影响到整个考试的成败,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考生都对此非常重视。八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部分主要是依据国家教委批准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英语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规定,运用科学的测试手段,检验英语专业学生对于高级英语阅读能力和技巧的掌握,从而检查各有关院校对于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完成和执行情况。
8 y3 G2 }$ O( f8 l6 c: ~  应该说到了准备八级考试的时候,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现在的关键是多做练习,大量阅读,通过阅读来提高阅读水平。如果还存在一些不良阅读习惯的话,比如用手指着读,默读时出声等等,就应毫不犹豫地痛下功夫去改正。下面列出了一些常用的阅读技巧,仅作提醒之用。希望考生能仔细对照自己的情况,尽快改掉不良习惯,以便提高自己的阅读效率。7 O& W; J6 ^- {9 O, ?, A
  1.略读( g6 Y+ ?$ v: ~6 J1 a
  略读(skimming)是常用的阅读方法之一,其主要特征是选择性地阅读。通常的阅读要求看到每一个词,每次注目看1-2个词。略读不需要看到每一个词,眼睛跳动的频率和幅度都有较大的提高,有时甚至从上一行跳到下一行。略读不可能使你对所读内容全部了解,但是你能大大地提高阅读速度,也能获得大量的信息。
, _+ l5 U  o8 s  略读的主要作用是了解文章的大意。经过略读之后,你对所读内容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再仔细阅读,这时你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S1 S* e# ?4 h* t
  大部分读者不需要正规的训练和指导就可以进行略读。但是有意识地训练会大大地提高$ q: A+ H; N3 Y6 |  A
  你的略读速度和效率。进行略读训练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某一篇文章,开始训练时,可以把略读速度定为平常阅读的5/4倍,以后逐步提高。略读的关键是增加眼跳的幅度,高度集中注意力,努力捕捉那些能引起注意或者你认为重要的内容。- t' w" k8 [& G( t
  2.扫读0 h; }" ^" x6 w, L7 G
  扫读(scanning)是以最快的速度扫视所读材料,在找到所需信息时才仔细阅读该项内容。如查找某个人名、地名、时间、地点等,也即在寻找特定信息、寻找具体事实、寻找答题所需内容时都用这种方法。
" E1 `$ t( w# c! w$ d4 ^  3.研读
1 X4 e9 r! O3 e8 E8 Z& p+ Q  研读(study reading)就是仔细阅读,对文章有透彻深刻的理解。根据考题,运用上下文、逻辑关系、背景知识进行判断和推论。对难句的理解和翻译用得着这种方法。  x' Z/ C% @; ~. N7 @- U
  提高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扩大词汇量。其必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x2 ?* |0 y$ K. h  1. 词汇量决定了你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量越大,你阅读得越广,视野就越开阔,你阅读理解的得分就越高。
) d0 N% j: t, w! i  2. 有限的词汇量必然会影响你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生词的含义只有在上下文中才能完全展现出来,并易于被识记、理解、掌握。换句话说,是上下文给某个词以特定含义,而这个特定含义往往是字典无法提供的。有的人或许会说,我们从中学到大学英语词汇都是通过背生词表来记的。但是这样说的读者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所学课文后面的词汇表都是为课文服务的,而且,教师上课时对某些词或表达方式所举的实例,实质上是为它们设置上下文。不少教师鼓励学生背句子、段落、或整篇文章,都是出于同一目的,即要学生在上下文中理解并掌握词汇和短语。& S  u8 q7 N$ ]6 e8 l9 O/ q( g' P! d; t
  3. 多读是扩大词汇量的最好的方法。不仅要读不同体裁的书和文章,而且要多接触不同题材,才能适应考试的需要。# e5 K9 E! W! D
  下边我们谈谈怎样解决八级考试中的阅读问题:
" \# h2 u; L+ ?9 j  1. 找出段落的中心思想
5 F. S( U4 Q; c  任何阅读材料都有主要意思,即大意(main idea)。文字材料的大意有不同的层次。一个比较长的句子可以说很多事情,但一般只有一个大意,可以用几个词概括;一个段落包括很多句子,但也只有一个大意,通常是段落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包含段落的大意。通常人们说“大意”指的是整篇材料的中心思想。
9 k) n/ [' x# T; s. m4 I4 i7 b  非小说体的阅读材料通常有比较明显的大意,其结构也比较清楚。文章的开头部分(introduction)会比较明确地指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主体部分的每一段也往往有主题句,通常在段首或段尾。有些文章的结尾还会对全文作一个总的概括。
9 S( S9 \/ c* a7 X0 n* _  2. 如何对待阅读中的词汇问题4 G: k6 i8 U8 F5 x3 ?/ f' I; N. b

/ ~) [  b$ Y9 ~1 W$ Q  阅读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生词。大纲中规定允许有3%的生词,也就是说2000个词中允许有60个左右的生词,但一般不会有这么多的生词。有的人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字典,有的则读完一两页后查字典,有的人则完全不管生词。其实阅读中遇到生词只要不影响你对篇章主要意思的理解,一般应该继续往下读。如果生词的确影响你对内容的理解,查字典当然是一种办法,但很不方便,而且频繁地查字典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影响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所以在平时阅读时,遇生词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上下文猜测。以下几条建议可帮助你猜测词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1:2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级考试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2)

</p>  (1)看看上下文中有没有生词的另一种说法,即找同义词。有时上下文会对一个生词作解( h7 i2 ~+ y, [5 L% M; w
  释,或者提供一些暗示。
0 o" x# _7 P3 ^# Z; o  ~# q  (2)看看生词在文章中的词性,即看这个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或其他词类。另3 ~4 y; V& @/ W; `6 J; @- t
  外再看看这个词在文中与哪些词搭配使用,再根据自己的其他知识,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猜测。(3)分析生词的构成,尤其是词的前缀和后缀。英语中很多词都是加前缀或后缀变来的。比如你认识这两个词write和similar,根据前缀re-和后缀-ity的含义,你就可以准确地
, M. a1 V4 _3 E/ Z  猜出rewrite和similarity这两个词的意思。
9 \  a) a# Q; _2 r  (4)看看同一生词是否在上下文的其他地方出现,把两处的语境相比较,也许能更加准确地猜出词义。5 O# ^$ z, f! O$ V
  (5)充分利用你关于所阅读的内容已有的知识。
# B) |+ \5 c- v  Q/ N  为了巩固阅读过程中的生词,在读完一篇后,你可以把本篇中最重要的生词查一下字典,准确地了解该生词在文中的意思。因为我们训练的篇章都是大纲规定的题材,在真题中也可能会遇到这方面的文章,甚至单词。8 T& s) H$ A  K, y" F/ m( V
  3. 推论出段落的隐含意思
$ ?  y# z: O+ \* O# z& T# ~2 m6 k  有时,为了某种目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说出某一意思,而是含蓄地表达。这种隐含的意思有时是篇章的主要意思。所以阅读短文经常需要推论(making inference)。有时一句话的含义需要推论,有时整个篇章的含义需要推论。以下几条建议可以帮助你进行推论:. E6 Q) V- z) j9 j/ `9 e
  (1)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写作背景进行推论。
  v+ T% K. M3 \; y9 O  (2)寻找作者直接陈述的诸多事件之间的联系。( _& f7 s0 W/ F7 t+ I6 C* b
  (3)仔细体会某些重要词的含蓄意义及其感情色彩。比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的意思都是“政治家”,但前者有贬义的色彩,即“政客”,后者则没有。
) I0 M( k! @! ^8 G  (4)从作者的语气、语调、措辞等文体特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reading beyond the lines)。
# c  H7 m) o( S% Y  (5)得出某一推断后,尽量从上下文中寻找证据。/ u8 h" j) D8 ]( B! M# z* Q1 Y
  (6)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把文章中所述的事情和自己的阅历或熟悉的事情联系起来考虑。
: y" E8 M. j2 m) |3 O8 M5 s  4. 预测下文内容
" |9 D; E8 E7 G1 {' l0 Z9 ?  预测下文内容也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预测与猜测不同。猜测是对自己没有把握的文字意思的假设,预测则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假想下文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预测之所以能够提高阅读效率,是因为它使你产生某种“期待”(expectations)。带着这种期待去读下文,你会努力为你的假想寻找证据,你的注意力将更加集中在文中的重要内容上。0 f, C. S" |2 `2 J
  当然,预测也不是随意的,必须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或已了解的内容加上你自己的一般常识进行符合逻辑的预测。当你继续阅读下文时,你的预测要么被肯定,要么被否定。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会加深你对原文的理解。以下是几条建议:
0 b3 p$ m! e5 `9 s1 ?6 z7 E8 {  (1)如果你对段落的主题思想已有初步的了解,想一想关于这一主题通常要描写哪些方面的事情,这些事情在本文中会发生吗?
: g8 b1 E& R) Y! n  (2)运用你的英语语言知识及语言在具体语境中的习惯用法,预测文章将要写什么。  J2 |  x) P. E, {9 \5 _2 I1 a
  以上的介绍没有特别将正常阅读和快速阅读分开,是因为无论阅读哪一部分的试题,都会用" S' l5 S( S+ X" S& b1 v
  到诸如 scanning、skimming的方法,但是由于八级阅读分为正常阅读和快速阅读两部分,有必要提醒考生,两者所给的时间是不同的。通常,正常阅读是四至五篇,答十五题。快速阅读是六至七篇,答十题,而后者的时间只有十分钟。所以,我们决不能在一篇上花太多的时间,只能采用跳读或寻读的方法来尽快获取信息,每篇文章,先读试题和选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 做题时,如果遇到有些题解不了,或是文章中某几句看不懂的情况,应该暂时放弃,先做其他题或继续阅读其他部分。在做完其他试题后,有时间,再来做这些没有把握的试题。千万不能为了一道题或一段文字而停滞不前。及时丢卒保车,才能保证总体成绩。5 q: \" Q# z4 S8 h6 t" X) F& w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靠短时间的突击就能提高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长期进行正确的操练。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是科学的语言测试,具有相当的信度和效度,靠投机取巧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所以,我们衷心希望考生们能通过训练,真正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在八级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 h& T1 {! q, ^2 D
  四。翻译(Translation)! F( q) d8 E2 I& c
  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 o3 z* b4 p% H- [" N0 t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的汉译英试题是对学生综合应用语言能力的一个测试。它既是对学生汉语水平的测试,又是对英语专业学生四年专业学习之后综合应用英语能力的检测。实践证明,我们的学生在四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对汉语的学习,因而在对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理解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可笑的问题;同时,汉译英测试也反映出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过程中,由于母语干扰或其它方面原因,也有很多典型的错误。这里我们仅从理解和表达两个角度,分析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汉译英常见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指出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汉译英教学中,加强学生基本功是该课程的一个核心任务。8 E  L) z& I( |) ?7 p( k

3 q% m" u# ^% x9 e6 T. t% \  一般认为,理解汉语对于汉语是母语的中国学生来说,不应该构成什么问题;翻译过程的第二阶段,即表达阶段,才是问题出现比较多的地方。但是,在我们的学生中,的确存在着因为汉语功底不扎实而造成错误理解的问题。 这种错误主要出现在对一些不能够从字面上推测意义的习语上,例如部分学生对“寒暄”、 “破天荒”、 “干脆”等词语会产生错误的理解。我们有的同学将“寒暄”译成了“coldly talk for a while”,这说明习语的理解对于汉语功底不深厚、光顾着学习外语却忽视母语学习的外语专业学生来说的确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其次,学生还会出现断句的错误。由于汉语语言的习惯,汉语句子在断句问题上并不严格,因此对句子的停顿很多情况下完全取决于读者的语感。学生对此往往认识并不充分,不敢果断断句,以为原文中的一个长句一定要用英语的一个长句来表达,因而出现跟原文风格不一致的译文,甚至在组织译文语言的时候出现很多语法错误。当然,汉语功底的欠缺、语感的薄弱往往也会造成错误的断句,从而导致错误的翻译。例如,2000年八级考试中,第一句话是“世界上第一代博物馆属于自然博物馆,它是通过化石、标本等向人们介绍地球和各种生物的演化历史”。很多同学用which这个关系代词来形成了一个结构很复杂的主从复合句,但是在组织这个句子时出现很多错误,造成修饰关系不明的情况。如果我们果断断句,翻译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1:2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级考试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2)

</p>  The world‘s first generation museums are museums of natural history. They introduce to the people with fossils and specimens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and various living organism on it. 用这样两个简单句来处理,就可以避免语法错误,而且可以使
" E1 o3 m3 P9 f. N9 E$ G8 G3 g  句子语义鲜明。5 C+ K& x" }0 \/ u- q2 L$ l( a
  此外,断句的错误还表现在词组间关系的断定上,比如,“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后者“科学”和“技术”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这种修饰和并列关系在汉语中并没有形式上的分别,这种关系是一种意合关系,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语感。很多同学把这两个短语分别译成了“science and knowledge”和“scientific technology”,由此可见我们在理解上还存在问题,学生们的汉语功底还不够深厚。6 r) ~1 `3 b1 x- ^
  另外,对原文的理解还需要结合一定的背景知识,例如95年八级考试汉译英试题中提“奥斯汀”这位作家,如果我们不熟悉这位作家,我们就可能连她的姓氏如何拼写也不知道。再比如说,“我的导师是亚裔人”(1998年八级考试),不能简单地翻译成“My tutor is an Asian”,因为所谓“亚裔”,是指亚洲的血缘,但并没明确国籍,根据上下文,却应该是美国国籍,因此这句话应该翻译为“My tutor is an Asian American.”,同样的道理,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的“除有一名来自德国外,其余5位均是亚裔学生”也应该处理成 “……except one of German origin, the rest five were all of Asian origin”。
# ]$ V/ r5 C2 N$ L, }% @3 l  1999年八级考试试题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句子“现今180万温哥华居民中,有一半不是本地出生的,每4个居民中就有一个是亚洲人。25万华人对温哥华的经济转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应该根据以上的理由翻译为
! o) B1 C$ h; B0 L% _+ S  “Of the present 1.8 million residents Vancouver, half are not native, and one in every four is of Asian origin. The 250,000 Chinese have been playing a decisive role in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of Vacouver.”
* b. L0 @" G( u9 a5 {2 b; b  K  由此看来,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我们就不可能把这些句子处理正确。
, x1 q! }, b5 e& l' y  对于政论文章的翻译来说,一定政治意识的缺乏会造成错误的理解和表达。例如,“振兴”、“统一”等,考虑到中国的历史,我们应该将它们分别理解和表达为“revitalization”或“rejuvenation”和“reunification”。再例如“个体户”、“国营企业”、“三资企业”、“计划生育”等概念,要求翻译时必须准确理解原意,然后在译文中作适当的表达,因而需要同学们熟悉官方的翻译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政论翻译,尤其在译名问题上,涉及到继承传统译名的情况比较多,因此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国内的外文刊物,如《中国日报》、《北京周报》、《人民日报》(海外英文版)等,增强政治意识,统一翻译口径,这样才能够把汉译英做好。
! W( }  d( ?8 ^( W8 i, \  总之,英语专业八级的翻译考试对译文的要求是忠实原文和语言通顺。翻译的功能是将原有的文字资料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从而使读者用其熟悉的语言了解原本用另一种语言表述的信息。鉴于此,衡量译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其所转换的信息是否准确,是否忠实于原文。译者对原文的把握、理解是关键所在。译者要对原文的思想、语气、风格有透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如果在这方面出现偏差,译文就会与原文有出入,也就很难做到忠实于原文。& e+ C) ~, @& r+ V$ i' m
  质量高的译文除了忠实于原文外,在语言上也要力求做到通顺。具体地说,就是所译语言要符合规范,行文自然、流畅,不带有过多生硬翻译的痕迹。就英译汉而言,译文应该断句恰当,句式正确,选词妥贴,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呼应自然,有一定文采。对于汉译英来说,要求译文的句式处理恰当,选词妥贴,英语比较地道。在八级翻译考试里,语言通顺对汉译英项目来说尤为重要。译文英语不地道,不仅会失去原文的文体风格,而且还会误转原意。6 _+ P" @' G4 P2 T( N! A
  五。写作测试(Writing)9 |/ v5 b" d; D/ g
  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 u5 M; }0 R: U
  写作项目是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五大项目之一,它的分值占总分的20%,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该项目要求考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提示写出300字左右的文章。文章力求做到观点清楚、例证充分、结构严谨、层次清楚、合乎逻辑、语言得体、无重大语法错误。 要想写好一篇文章,考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p8 x" Y; Y' i5 m
  1.审题8 Z" R8 T& E/ c( H
  在写作考试中要写出符合题目要求,高质量的作文,第一步是审题。所谓审题,就是通过阅读写作题目及相关信息或要求,正确领会题目的含义,了解题目要求,为构思合乎具体写作要求的文章框架打下基础。
8 x6 }% ~8 z( [" @  数年来八级写作项目已形成自身的特色。这个特色就是,该项目内的几个部分(观点、情景、标题、写作要求)具有内在的联系,从而构成一个整体。因此,审题就意味着不是仅仅浏览一个标题,而是要兼顾其它部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明确写作目的,领会写作要求。( E$ a. t8 H& b0 M4 [
# I7 n6 O$ K8 y/ `1 M
  以1997年的八级考试写作项目为例。该年的标题是 SOWING THE SEEDS,NURTURING GROWTH AND HARVESTING THE REWARDS.如果我们孤立地看题目的话,就很难领会该篇作文的具体要求和目的。但是,一旦我们把标题与前面的情景与观点部分联系起来,这个标题的含义就变得清晰了:它要求学生用标题所含的耕作过程来比拟获得大学学业成就的过程。同时,对具体语篇模式的要求(即ANALOGY)也显示在这部分中间。至于对作文修辞框架的要求,则出现在标题下面的一段文字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4 1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级考试题型分析与应试技巧(2)

</p>  总而言之,提高审题的准确性有利于学生理解题目含义,了解写作要求,进而有针对性地构思作文内容、布局等。 然而,在历年写作阅卷中我们发现,审题有误仍是学生经常犯的错误之一。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9 y- L- B  G1 g8 O- X" G/ ]
  1)不熟悉八级写作的设计特点,以为只看标题即可着手写作。这常常导致在文章内容上出现严重偏差。6 B. P% G. }% L/ ]9 J. n
  2)对情景观点部分的理解一知半解,未经仔细斟酌就提笔写作文。这往往会造成学生采用错误的语篇模式。
! s1 |1 Y& j0 I  3)忽略写作项目中对作文修辞框架的提示。这容易使得作文思路或结构混乱或失衡。& V. `1 }5 S  m9 B) C  B! f
  2.行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 q. p. U1 ?: x) O4 U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有以下两个特点。就八级写作项目而言,这主要体现在作文的内容和框架上。按照写作要求,一篇合格的作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包括作者的论点(THESIS STATEMENT)。论点应明确、清楚。第二部分是作文的主体。这部分的要求是通过恰当、合适的语篇模式(如:CAUSE AND EFFECT,COMPARISON AND CONTRAST,等等)来论证前面提出的论点。论证的过程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合乎逻辑。要做到结构严谨,就需要学生在写作中抓住中心,并围绕中心展开讨论。结构严谨的作文同时也应是层次分明的作文。为了使论证过程具有说服力,作文应采用一种层次结构。
/ U0 F. {+ G: S" ~- g3 \  所谓层次结构指构成语篇的句子或者各段之间在逻辑意义上存在着一种主从关系,它们或者是解释关系,或者是因果关系,或者是总分关系。书卷语体通常属于这类结构,即一个语篇往往由不同层次的语段构成。此外,作文应有逻辑性,文中观点的阐述要合乎情理,观点之间的衔接要自然、顺畅。第三部分为作文的结尾。一篇思想内容完整的作文离不开一个好的结尾。一般来说,结尾部分的内容应为前面部分的总结。因此,这部分应与前面部分保持论点上的一致性和统一性。结尾部分忌讳的是牛头不对马嘴,前后没有连贯性,因而破坏作文的完整性。
% O5 J$ O! ?: [" K% b  3.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6 c/ }# [+ i2 X. }  作文的思想内容都必须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八级作文要求语言得体、通顺,无重大语法错误。如果作文句不成句,用词不当,语法错误连篇,就很难将作者的意图表达清楚。
5 Q5 H6 |" _" O* s  但是,历年来的写作项目反映出学生在作文的统一性、连贯性和语言的规范性方面还普遍存
* S8 ~& I' S* O% }$ I( n9 E; w  在一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I0 d" Y; e3 G; d
  l)  作文中的论点未展开。这主要表现为没有按照要求在第一部分中阐明观点,而是东拉西扯,写了与题目有关或无关的细节或现象。比如在以IN SUPPORT OF DORMITORY POLICIES为题的作文中,一些学生不是开门见山地点明主题思想,而是列举了一些寝室里的情况或评论一些不良现象。最后由于篇幅有限,就在结束时提一句寝室制度就草草收尾。) Y: u0 {( ~, y& O6 v8 e
  2)  作文结构不严谨,段落没有主题句,且句际段落关系不明显。这种现象在考生的作文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些学生在写作时没有理清思路,按照一定的逻辑框架写,而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因此文章显得松散。
, g. l: Q7 h3 a. J0 c3 X  3)  作文首尾不一致。作文开头与结尾部分内容衔接不上,或自相矛盾。) d8 e. m4 j7 n3 L0 a  U
  4)  作文缺乏连贯性(COHERENCE)。在对历年考生作文的分析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现象:A. 差的作文中简单句多,而好的作文中则少;
% ]3 q; }8 A$ W/ ]1 k  B. 差的作文中从句和连词出现的频率大大低于好的作文;; q: c9 D7 o% \: L2 f- p! |& |: S
  C. 差的作文中各种照应的使用低于好的作文;
, s" u2 o4 E/ Y4 o) r9 R/ i+ G3 A  D. 差的作文中关键词和同义/近义词出现的频率低于好的作文。
7 p" B5 ?  Y! Q4 E6 R" _; d  以上部分简单地讨论了八级写作项目的要求、预期达到的标准以及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
& A( Q9 X% {1 V* s; c  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在结束之前,我们就如何提高写作能力谈几点看法:; Z- t4 X! X+ `1 d5 H/ O3 T/ j, ~& V  c
  1、写作能力的培养要从最基本的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进行基本功训练。
# T  c6 k& W' m  M6 _" a  b  2、就八级写作项目而言,要提高驾驭文章整体思路的能力就要加强逻辑思维训练,通过各类写作手法的操练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此外,要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学会使用各种语篇纽带,如 LOGICAL、GRAMMATICAL、SEMANTIC CONNECTORS,使作文思路清晰,论点鲜明,例证充分,语言得体,真正达到写作的要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0 21:42 , Processed in 0.55151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