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65|回复: 0

[复习资料] 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材料:议论文部分(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5: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灯下漫笔》(重点课文)! C, |: U6 y& g+ y8 g  C! Q
  《作家作品》- u4 b( T5 z9 ?! F* s1 n4 N
  鲁迅% M: l" m' X" n  r
  1,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z; m- t3 S0 `/ a
  2,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C+ F. ~% O$ d! k: f" g& R
  1918年在《新青年》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 ~) e6 N) y+ B5 [& n- s  《主旨》
% q: B" s2 A. R: M% N, e  本文时代背景(重点,是掌握本文的一把钥匙)# @! F9 o! o! ?% P
  本文发表于1925年,正是北伐战争的前夕,当时国内阶级斗争极为激烈。反动的文人为了阻挠青年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去,就一再引导青年人钻进“故纸堆”去欣赏中国的历史。针对反动文人的这一企图,鲁迅先生写作了这篇杂文。
9 r0 o' g, n6 D/ [/ W7 O' A$ y  本文通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对中国现状的揭露,指出中国历史的黑暗,现状的残忍,号召青年创造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 A# C) j! ~1 a  《疑难词句》
- C( c# m6 d0 M1 ~# F( y8 q" o) J  D  H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个太阳什么时候灭亡,我和你一起死。- H" `) E- {5 K/ v8 g& [) M
  到现在还为我们爱国者所自栩。自栩:自夸;
) o3 f0 l  n' r6 }; Q- x3 D# W7 y$ N  常有兵燹。兵燹:战乱;
0 I, P) {6 O' k( L  因此受了蛊惑。蛊惑:迷惑;
  `: `; B) M7 `# w. k+ x0 A  万姓胪欢。胪:传告;& ~5 g" y/ t0 ~0 J
  《课文串讲》% G$ {2 u9 j$ b' k* g) I* a
  全本分为两大部分。. W# C- {  t2 A7 W& T9 Z8 z$ j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剖析中国历史。
# K, u/ C; _  V. R: ?  V  第一层:(1——4自然段)写辛亥革命后,金融动荡,钞票贬值。百姓用高价兑现银元,明知吃亏,还满心高兴的生活实例,引出: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8 W/ a6 K4 L0 ], \6 I  揭示了国民的思想弱点,即容易苟安,满足。转自环 球 网 校edu24ol.com
8 T. c/ P& \1 {/ n$ Z  第二层:(5——11自然段)分析了被压迫的中国民众安于被奴役地位的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指出正是封建专制制度的愚民统治,造成民众的奴性十足的民族心理。把历史形象地概括为两种时代,揭示出“太平盛世”的真相。
3 ]% h2 f$ _. ]4 v/ M$ e4 E  第三层:(12——14自然段)揭露复古主义者的本质:向往做奴隶的地位,是民族心理在作祟。号召青年创建第三样的时代。4 u' j- D- [5 S4 j" f. Z8 R
  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剖析中国的现实,剖析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 C# K$ A4 p+ S  z8 \8 {
  第一层:(15——17自然段)通过一个日本作家的文章展示帝国主义对中国固有文明别有用心的赞颂。用现实和历史的事实揭露洋人赞颂的固有文明实际是“中国人用子女玉帛所做的奉献于征服者的大宴”。) g. q. _  Q, E4 b
  第二层:(18——20自然段)分析中国固有文明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N# A! M6 w  e) D% T0 n  第三层:(21——23自然段)揭示中国固有文明的内涵,就是保古守旧,苟活偷生。帝国主义赞颂中国固有文明的目的,就是反对中国现代化。结尾发出“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宴席,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9 T5 t' F9 b/ A  [
  《学习要点与难点》
9 {& s& C  M, U  本文第一部分的中心论点:
) B- i; \3 f0 I0 Y6 ]# |  [  对广大人民来说,历史是“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循环。
# g! V, [; N$ B- w+ v' g6 }  本文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 L7 C; Y8 R  V. J6 V% p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筵宴的厨房。”0 Q' V" t% d$ `) N3 b
  本文两部分之间的联系。  B+ a% Z0 o( b7 C0 d
  两部分互相联系,对应统一。
% p# j: u4 I% J# [* f, L  第一部分,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历史;第二部分,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的现状。两部分互为因果(重点)。因为历史与现状,心理与文化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因果。3 `, J0 {) d3 e1 q0 ~; s: I  g6 U
  两部分结尾,都指出“现在青年的使命”,“创造第三样的时代”与“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都是“使命”的重要内容。
/ T& J' d  d$ T. O  论证方法上面,两部分也都一样,都是从日常生活的感受入手,然后引用大量历史事实,文献典籍等论据,进行论证。1 Y) r4 s/ Q# p; K! y
  本文对中国历史的反思与剖析。
8 |3 ?3 q. @3 |: H7 @1 ]  历史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所谓“下于奴隶的时候”,就是战乱时候,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中国的历史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样两种时代交替循环。
; O' Z$ U& J0 e  5,本文对民族心理的剖析。% O) H+ H" Z& o+ ~) a; g/ u
  中国人“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高兴。”唯恐做不上奴隶,希望有个主子给他们定下奴隶规则,而这个规则稳定不变,则“万姓胪欢”,称颂“天下太平”。1 \: S1 J, _0 C+ |+ {8 U
  中国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民族心理是奴化性,麻木不仁,苟且偷安,俯首贴耳,屈服于统治者的暴力之下。
6 f4 \& W( G% r& {. O  本文三种时代的含义。2 K3 s8 L% J; D+ w
  第一种,“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社会处于战乱,百姓连性命全不保,连奴隶都不如;
8 X8 d( U2 r% {  第二种,“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社会比较稳定,百姓可以按照奴隶的规则生活;
) G2 w; T2 ]& d. n6 }8 Q  第三种,“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
$ b, H* T4 X9 h1 L# Q  7,“中国固有精神文明”“吃人”的本质。' O( v' }' M4 m! W. l
  封建统治者提倡的文明就是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一级一级制驭着,贵吃贱,大吃小,上吃下,“自己被人吃,但又可以吃别人”,作者指出,所谓中国文明者,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筵宴。; {& W# R) j5 u8 ]' f. k
  8,本文对当时中国现状的剖析。; R9 y5 V- I# y, L2 O
  文本在第二部分揭露了中国固有文明的吃人本质,同时还剖析了中国现状。在当时,人肉筵宴还在排着,而这些人肉筵宴只有阔人和外国人才能享用,而百姓则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这种严重的阶级对立和贫富悬殊,正是当时中国的现状。
8 e' w. Y7 n8 o% u. |  q  9,作者指出的当时进步青年的历史使命。$ w+ F" w" X; j7 S! N, ^
  创造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的时代;: h$ u% h1 m1 ^- S- X$ J: E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者筵席,毁坏这厨房”。
6 o; E! I* Q/ W# T1 N9 o! |  10,善于运用形象化,文艺性,高度理论概括相结合来说理论事。
1 g, G/ d$ b" T: L6 T# b  如把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一冶一乱”的历史形象地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作为了奴隶的时代”的交替循环;把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比作“人肉宴筵”。把旧中国比作“厨房”。等等。, f, |- H- S  i& N: }1 ^
  11,反语:“古人的良德美意”“自然就皇恩浩荡”,“就叫做天下太平”“人们便要心悦诚服”。有讽刺意味,并有深刻的思想感情。1 y: x! S  x) k# {$ I8 ?0 o( p
  暗示:“轿夫如果能对坐轿的人不含笑,中国也早不是现在似的中国了。”& U! `& B; u1 J) }0 R: @% b! B7 c+ v
  轿夫暗示人民大众;坐轿者暗示统治者。“不含笑”指敢于反抗。
: V6 B% M/ G2 J- _4 a4 Q6 {& N  比喻。
& i. b5 w; b$ c8 _2 Y# X  《重点段落简析》
% w$ u% U5 X; W, c  1,“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4 [& _6 T; m9 \& X5 s9 s" u  1,层次(1)开始至“有西餐”3 g7 t- v: e% W* s
  (2)“但茅檐下——每斤八文的孩子”
. Q* P; A! F4 t% B2 r& @9 `  (3)“所谓中国文明者,——”
1 P/ r+ T2 A1 c. f+ O7 u+ F* W4 ]  2,此段论点:吃人;' v) m3 E5 Y, ^) E
  3,论证方法:对比
* j6 x& @; C) p9 p  4,修辞方法:) [0 Z! ?- n- T5 b' L
  排比: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
3 a& ^  n  g' |+ V" S& l' ?  对偶: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
. o7 ~$ p6 w0 @9 F4 @3 ~0 _/ s  比喻:可以见各式各样的筵宴2 n. V1 l+ z$ w' ?$ f* h
  人肉筵宴安排人肉筵宴的厨房。, T' I- K' d6 k" P* S1 k
  《谈时间》(泛读课文)
* ^$ S+ y* v8 B+ l  I/ \6 W, D  《作家作品》. e8 D4 M1 K3 A1 r
  梁实秋“新月派”成员。主要作品《雅舍小品》。
+ Q7 Q: T1 C+ X  《主旨》& O' ~9 v) Y/ o
  作者以自己和古今中外名人对待时间的深刻体悟,论述了如何度过我们所能掌握的尚未逝去的时间问题。提出时间是生命和金钱,如何打发时间反映了人的不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c- o* O& C9 d: q; G' f7 z3 p$ w
  《课文串讲》
: r, v& V* X; z& b8 J  全文分为三部分。6 r: B9 A* k$ k! \- {4 V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作家以自己和古今中外人们对待时间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引出:时间极为宝贵,在人一生中要考虑如何支配时间。* o# Q2 w# `$ J0 E/ }; Z; z" a
  第二部分:4——7自然段。从不同角度思索和论述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
2 @% z, z" E. y, \8 h! @  4——5自然段,人们对时间的不同看法,分析时间的内涵,论述“惜阴说”的必要性。
3 N, G) a* f( ]2 g9 y; |  6——7自然段,论述如何打发时光的不同方式,提出“人各有志”。
" T# a8 N5 A% Q/ J# E$ e( b* F  第三部分:8自然段。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正确看待时间的价值,要好好思考“以心为形役”还是“立德立功以求不朽”。
  l% G& a; _- W& X9 b  《选择与安排》(泛读课文)
, `6 v: f; e: j/ i  《作家作品》
. J  z2 r  e0 y6 I. K6 q* F  朱光潜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M7 I; K( C" }5 C- p. l
  《选择与安排》收入《谈文学》3 {+ e) r8 k$ Q+ D) }& r, J0 G
  《主旨》6 r6 Q) C6 z5 C+ }: A6 k+ t2 h( f
  在作文运思时,最重要的,最艰苦的工作是在有了材料之后的选择与安排,给文章一个完整的有生命的形式。3 W6 d$ p: A) \0 P0 \: k
  《疑难词句》1 M1 Y' X/ s* D
  一切成功和失败的枢纽都在此。枢纽:事物的重要关键;& o) G  I! \, A. r
  在这上面鞭辟入里。鞭辟入里:词意深刻;) |- Y9 E7 q7 d" i/ k* ^0 d# F5 D% K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拱:环绕。
2 @1 t; A. ?* ]3 y4 }  《课文串讲》+ w1 {! R5 p# X1 ^/ X3 M
  本文分为三大部分。# o$ F5 ?: U, l1 Q% z& x
  第一部分(1—2自然段)重点谈文章在运思时,首要的问题是选择与安排,而不是搜寻材料。用类比方法把写作中的选择,安排的诀窍比喻成战争中用兵打仗。
; A6 U% H% z3 r9 a! U4 Q  第二部分(3——8自然段)集中谈关于写作应该如何选择,安排。7 q8 s% g. Q" _: K  E7 s$ P
  第一层(3—4自然段)正确的选择方法。用用兵之道谈选择的问题。列举戏剧小说中的例子,强调写人写事都必须选择重点,突出主旨,选择典型细节。$ O6 r) @) _% s& c- w5 I1 f  X; X
  第二层(5——8自然段)正确安排的方法。文章布局必须做到:一,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有中段,之间要有逻辑联系;二,头,尾,中段必须各在其位;三,有一股生气贯注全体。要阅读完美的作品来掌握文章布局的诀窍。
6 C+ n+ h- @/ l2 _  结构安排上的两个重要条件,1,层次清楚,条理缜密;2,轻重分明,以主旨为纲;文章显出轻重的办法:1,在层次上,2,在篇幅分量上。4 f8 ?/ s- a: g/ N2 V1 Y
  第三部分(9自然段)总结写作原理,经验。! ~/ u2 K) U/ z3 f: F8 A: R; U
  《学习要点与难点》  l3 R! h) A4 P2 s* j% a
  本文的主要观点
' |* M6 D. Y- ?4 @$ ^# c  主旨;( I/ `) B0 G6 }9 G- a4 b
  选择材料,一要进行剪裁,要舍得割爱,二要选最能表现主旨的材料;
1 Q2 s6 s6 b! P* \5 z  安排材料,一结构要完整,要有一股生气贯注全体,二层次要清楚,轻重要分明;
% P; S( F3 t6 x! f) s; R" g  写作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8 j/ `( E, L  }+ j% G7 h. ^
  本文的类比推理法。9 r- M/ Z7 w) X/ v: h- l& R0 U
  文章多以如何用兵来做比喻。/ D% ?: h1 q; Q2 x4 M$ k- O
  在论述剪裁时,“善将兵的人都知道兵在精不在多”。“虽是精锐,如果摆布不周密,纪律不严明,那也就成为乌合之众,打不来胜仗。”3 N4 l0 R5 {/ w) `' R
  在说明选择材料要为文章主旨服务时,“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击破主力,——”8 o- M' O" b5 r) K# \! [
  “古人所以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说法。”. s. C3 ?# F" p4 j6 {: N0 x
  在论述材料的安排时,“第二要事是安排,就是摆阵势,兵家有所谓常山蛇阵,它的特点——”。
; h$ C" M# z6 R  P1 ?; j  3,分论点“层次清楚”分析6 n5 ^5 C# i0 z
  文章要有层次;
7 Q+ B. k/ d0 p* ^  文章的头尾和中段各在其位,并使文章成为完整的有机体;2 r; s( P0 o! d* Y7 \8 U# F
  层次不清的表现,主要为脱节断气,前后矛盾,意思杂乱;; c7 X- ?( |+ b: v, P+ c$ I
  以上表现产生的根由在于思想的疏懈;( ]# _0 y8 l) j- A
  分论点“轻重分明”的分析。
5 f9 H/ m( b! p" c; a  轻重分明的作用;避免单调,使重者越重,效果强烈;
  z! x4 v" D, ]# [, A1 ^  艺术的特征是完整,必须做到轻重分明;
4 ^: U$ D, M) v! A5 M0 F  做到轻重分明的方法:在层次上,在篇幅分量上分出轻重;' [5 U7 e0 Q9 }/ n$ N9 T
  《重点段落简析》, e5 Q& V- n$ @- P5 a
  1,“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做文章不能切中要害,错误正与此相同”
) F0 R9 `% K7 I7 t7 a' i  论点:用兵致胜的要诀在占领要塞。; c8 j" @% E3 S. Y) j
  论证方法:类比法;# _7 {0 `+ O7 W- y) o& U/ }
  引用杜甫的诗,为理论论据,名人名言论据;1 Z3 e* h6 L: `
  “那还希望打什么胜仗?”属于反诘句。$ j/ f/ F8 N6 L' L3 w  \  k8 M# z
  2,文章的最后一段。
2 z$ H6 K$ z1 R2 W; f0 l  论点:写作文章有一定的理,没有一定的法;( B1 c; l: d  m3 w) T, |
  写作文章有一定的原理,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 c1 {3 I6 S. M% i  T& [7 n+ \7 ~
  引用《孟子》的话,工匠师傅能教人作工的法则,但是,要使其巧,则需要个人心灵去悟,师傅是无法教授的。
) Y# _2 v" h! k  (4)“艺术的基本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艺术虽有规律,但具体方法千变万化,只有把变化归于整齐之中,才是真正的艺术的基本规律。8 y: P* b. \- O" ~3 d( `
  最后一句,选自《周易》,作文之道,千变万化,全靠个人在领悟创作的规律后的巧妙运用。
8 Q/ `+ t4 h* L9 `& a5 ~  《论学问》(泛读课文)
6 V* _1 D: u* c, R  《作家作品》4 o( x: Z5 L3 ~2 E! j
  培根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7 l  T0 V6 ?9 ~5 F! e  马克思称他“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6 f. J% v, X& ~/ ^+ S  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 L0 f5 S/ [  D/ t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8 P' C. T  m! d  _3 y
  《主旨》
6 g3 U* o7 s: K7 u2 f. Q8 j) J. A  通过对学问的用途,读书治学的目的,读书治学的方法的论述,体现了作者唯物主义思想和重视实验科学的精神,具有积极的认识意义。
$ v% x7 K0 j6 k  《疑难词句》
8 a2 D5 ?, T$ c: L/ ]  地球:指一种体育运动。8 ]* O) y1 P! \
  《课文串讲》
* C$ G% ^% |+ x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 q" N* h6 B: o6 ]6 ]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集中谈学问的用途,治学的目的。
# q" j8 ^4 R: ?9 [8 y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集中谈治学的方法。* C) x8 s% O4 g8 B# o
  《学习的要点与难点》
+ j0 w/ J& A% R- H7 g- X  学习的用途。; D% i% a5 N) X# l3 n  a
  娱乐;(2)装饰;(3)增长才干。: \. L) b3 z* d" ]- Y$ P
  治学读书的目的。
4 {, l; X4 Y5 \  “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读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B' r1 s3 `8 @2 F: y* I
  作者提出学习的三种用途,但是更强调增强才干的用途,因为它能够提高判断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同时,也不排斥实践的重要作用。“学问锻炼天性,而其本身又受经验的锻炼。”9 ]3 l; W0 ~) V2 u
  3,治学读书的方法。
7 u1 {, L+ c( K2 b% Y: e: f# Q# C  “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可以吞下,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咀嚼消化”。
) n- x" t5 ?' y5 R/ P  即读书要采取选读,全读,勤读,精读四种不同方法。并且要与会谈,写作,笔记结合起来。
& J- n0 O; O/ Z  4,本文的排比句。7 Q" W4 g' R% Y: }1 R9 `
  在学问上费时过多是偷懒,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
4 ?+ c3 k) G1 D5 h3 I1 I7 B* Y9 b  多诈的人渺视学问,愚鲁的人羡慕学问,聪明的人运用学问。
/ P/ k! u+ n: G0 s+ V9 v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 L* X; R7 B, U8 H/ \7 Y  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V9 a# y! [& x- a) a* P
  (5)地球有益于结石和肾脏,射箭有益于胸肺,缓步有益于胃,骑马有益于头脑。& D# D$ m9 [% s$ _' ?% w4 Y
  5,本文的比喻句。
* Y6 g3 t7 E( x  U+ T; k0 g  (1)盖人底天赋有如野生的花草。野生的花草比喻人的天赋。
. B- k: @  w' `% B. B8 }$ T/ K* r  (2)否则录要的书就和蒸馏水一样。蒸馏水比喻录要的书。
6 V: Z4 f; d- ?; d, X  (3)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有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就如同肉体上各种病都有适当的运动来治疗似的。以运动能治疗疾病来比喻学问能补救精神上的缺陷。' E3 s1 U6 ^% y' c; s
  《重点段落简析》3 L" d0 a5 G7 r
  “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可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
3 G7 _) `* d) z3 J  1,本段的论证方法:类比法。用运动能治病来类比学问能补救精神上的缺陷。
1 q! U) `) v4 ?2 ~  2,修辞方法为比喻,排比能找出比喻的句子,排比的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3-29 16:16 , Processed in 0.1655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