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0|回复: 0

[考试辅导] MPA论文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1 09: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作为一个农村人口居多的国家,大力发展农村体育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我国体育运动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城乡体育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农村经济较城市落后、农民健身意识不强、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场地设施不完备、农村体育人口较少、体育消费水平较低、政府体育部门的智能缺失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造成城市与农村的体育发展不协调。当城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如火似荼的时候,广大农村的体育基础设施却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有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正如田雨普先生所说,“农村体育不发展,农民没有机会参加体育活动,中国的群众体育就永远不能问鼎现代化,也永远不能称为全民健身”。也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水桶效应: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农村体育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发展农村体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把农村体育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即:外层、内层、中间层,外层是指体育物质的层次,包括体育场地设施、器物等,内层是指核心层部分,包括体育价值观念、体育思维方式、宗教情绪、民族性格、体育审美情趣、体育道德情操,中间层是指制度的层次,包括各种体育制度、由体育而结成的关系、社会体育组织和有关体育运动的各种理论。 " D0 M% I2 C$ P' n# P
  2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现状
1 h! V& M" }% k- ^- E  2.1我国农村体育物质层次的缺陷
( V; q7 `% G: B: p# c  体育的场地设施能够吸引广大农民参与体育活动,是进行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和重要载体,而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近70万个,其中占国土面积16.5%和占人口39%左右的城镇占全部体育场(馆)的比重为79.8%。而占国土面积83.5%并拥有61%左右人口的广大农村体育地区却只占20.2%的体育场(馆)资源[1]。这说明乡、镇、村地区的体育场馆条件较差,我国广大农村的体育场地及设施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多数农村地区没有专门用来锻炼的场所,而只能在自家庭院以及周边活动,体育器材主要以自制为主,体育活动形式受到限制,只能做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散步、爬山、荡秋千之类的,影响了体育文化的多样性。有关的调查表明,影响乡镇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缺少场地[2]。另外,有些体育设施由于质量不合格而不能够被有效使用,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国家机关部门的运动场所不对外开放,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本来就非常稀少的体育资源。
' P$ @$ g. {" E( n, M  2.2我国农村体育内层的问题 + C' W% }. O0 C+ e0 n% J: N
  2.2.1体育价值观混乱 % q) `8 G- T" n$ [) e
  体育价值观是社会成员用来看待体育运动的准则,它是驱使人们参与体育的内部动力,并支配和调节一切体育行为,决定着社会或个人对体育的基本态度。多数农民把劳动当成是体育,认为日常的劳动就足以代替体育,没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再去参加体育运动,健康意识薄弱,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更不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更有甚者,认为可以通过一些迷信的做法能够维持身体健康。据曹奔等对我国西北边远地区农民的调查发现,在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上,仍存在着较大偏差,21.8%和33.3%的农民认为生产劳动“能”或“也许能”代替体育锻炼[3],而众多医学调查资料显示,农民的身体健康水平远远不如城市居民。部分农村地区由于体育管理部门不够重视体育的发展,缺乏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导致人们对体育项目的规则、制度不明白,使很多体育项目的比赛无法进行,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运动的发展。
+ T8 H4 F9 G# ]! h" A  2.2.2体育审美意识偏低   F1 C/ G6 v6 Z
  体育运动的目的在于强身健体,并向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的运动美,几乎每一项体育运动都能展现人体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耐力,展现人类的形态美与精神美,但是由于自身对体育相关知识的匮乏、体育管理部门对体育运动及其美学价值的宣传力度不够,多数农民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以及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对体育兴趣的缺失导致发展农村体育的工作难以进展。 # R2 D8 }! [, J6 v
  2.3我国农村体育中间层次的缺点 0 P+ m9 P* c* \: }
  国家体育制度在农村的有效落实是发展我国农村体育的基本保障,我国农村体育中间层的问题主要出在政府和民间机构的管理上。
/ c6 W7 i# e4 l- t1 c0 t2 d- `- [  2.3.1政府体育部门职能的缺失 * p; h7 x* q- S2 r$ c7 w! O  u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较大,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很多体育部门在制定体育相关制度的时候一味强调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对农村的导向和表率作用,长期奉行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造成了体育价值取向上的单一化。农村群众自身的健身意识不强,文化程度较低,接收知识的能力也远远比不上城市居民,而且农村体育的硬件设施根本无法给城市相提并论,若强行把城市的体育文化照搬到农村,必然适得其反,这是不可取的。而社会体育指导数量的城乡差异,也是急待国家体育部门解决的问题,罗湘林认为,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缺位是束缚着农村体育的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人”和“机制”问题,具体是指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管理缺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组织缺位、农村社会体育指导的技术缺位,农村体育的保护、开发和发扬,需要真正能够扎根在农村的体育人才来担纲,同时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育与维持机制[4]。我国现阶段在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有80万人,但90%在城镇,10%在农村,所以相对于九亿人口的农村人口来说,仍是“僧多粥少”。目前,基层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并且现有的体育工作者也存在专业知识技能知识不足,缺乏专业的技术、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去工作,同时农村也缺乏造就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配套措施。人才,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缺乏人才的农村体育工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5]。全民健身委员会的作用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纵深发展,而当前的全民健身委员会基本上是形同虚设。李丹对四川农民体育调查的资料显示,“46.3%的乡镇没有体委、体协或体育指导站,有的村虽然设有体育组织,但机构不健全,多以村委会、团支部代管”。“93.4%的农村体育管理干部是兼职的”[6]。 7 |$ I! W. x+ i
  2.3.2民间体育机构的发展探究 " v; ]7 o& l6 {: M
  2.3.2.1农村体育俱乐部 $ M8 K" V: k$ r
  民间体育机构主要包括各种农村体育俱乐部、农村体育协会及一些非正式的自发组织。当前,我国农村已具备开展体育俱乐部的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其发展的市场潜力广阔,但同时存在诸多困难。首先,现有的农村体育俱乐部大多趋向于追求以城市体育运动为主流的发展,而忽略了将农村文化融进俱乐部的体育发展体系中;其次,乡镇的财政很难在体育方面有较大的投入和有效的管理,也难以把体育事业有效地纳入乡镇整体的发展规划之中;再次,农民的体育意识淡薄对农村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 Z5 N# p# y$ `+ y& s3 u' [  2.3.2.2农村体育社团
3 g2 L; q$ Q% [8 k/ y8 \( ~  由于农村体育社团和一些非正式的自发组织具备活动的灵活性、业余性,使其在农村有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存在许多隐患,没有明确的群体规范和组织章程,基础较为薄弱,政府对农村体育社团缺乏总体规划,以及民间与政府对体育社团的组织交叉。
8 R; q  o- p) V  e* d1 q  3促进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建议
  z7 F7 Z$ J! \$ X( d; \- o  3.1改善我国农村体育物质层次的措施
8 B9 l% R( ^+ y/ p  m8 Z% O  政府体育部门可以拓展筹资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加大体育彩票和福利彩票公益金在农村体育上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与社会同心协力发展农村体育的局面,以扩大对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投资建设,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选择开展何种体育项目应结合当地的基本情况,考虑当地的经济条件,以及群众的风俗习惯和体育爱好,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可以选择开展一些不花钱或少花钱、又不需专门场地器材,且人人都能参加的活动,如爬山、游戏、徒手操、武术、跳绳、毽子、上下坡跑等活动,以丰富农村体育的内容及形式,这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o4 p# A' F6 |! J4 B. H
  3.2改善我国农村体育内层的策略
+ u8 F& o; T, U; k* B* Z% r! S  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书籍等一些传播媒介向农民传送体育知识,使农民对体育有一定的了解,有条件的可举办各种体育报告会,邀请一些体育专家或名人来演讲,向人们传达健身的意义和乐趣。也可举办各种运动会,参赛的体育项目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选定,广泛开展,既可以镇为单位参赛,也可以乡为单位参赛。为满足参赛农民的利益需求,提高农民参赛的积极性,可设立一定数额的奖金。同时对运动会的获奖者进行广泛的宣传,将其定型为当地的体育明星,在不影响乡村整体形象的条件下,在允许的范围内张贴其个人海报,通过广播的方式,使农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魅力。 % m  z% q% _9 H
  3.3改善我国农村体育中间层的对策
. `: c0 B' [( M  在农村地区增设社会体育指导员岗位,可以从体育院校的毕业生中挑选合格的人选,也可在农民中选一些具备基本体育知识的人去体育院校进行培训,因为发展农村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所以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正确对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待遇、地位、荣誉等,尊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劳动,关心其生活,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安心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体育指导员须针对当地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貌等开发一些有利于当地农村体育发展的项目,有条件的农村,可借助远程体育教育模式,利用网络对农民进行体育教育,这也是解决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严重短缺问题的一种手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制定各种体育制度的时候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对于农村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可调动社会各种资源,发挥政府、乡镇、居民的积极作用,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民俗体育文化,为建设农村体育服务。而农村体育社团的发展首先应该明确民间与政府之间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尽早健全有关体育社团的法律法规。 " k3 ~( ~) w( ?
  3.4开发农村体育产业的战略   x) d4 D9 e0 N6 l- [! q& I4 F
  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居民体育发展的基础。农村居民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能够为居民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取决于经济发展带来的个人经济状况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的观念、思维方式的转变[7]。各农村地区应该结合自身的自然环境、人文气息以及风俗习惯积极开展各类体育休闲运动场所,以吸引城市居民的参与,吸纳外部资金的流入,有利于农村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对接,促进体育文化的交流。国家应该扩大对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投资,或提供土地和银行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吸取社会力量投资,繁荣农村的体育用品市场,承办农村体育竞赛、修建体育场馆、经营体育休闲公园,促进农村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时也促进体育产业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迅速发展。 - ^; Q7 L2 b  F. Z: \
  4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前景展望 ' R# J* m) y: J, B
  《全民健身条例》的颁布表明农村体育渐渐被引起重视,相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国家体育主管部门的有效调控及科学指导,我国农村体育会得到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关键问题在于基层体育管理部门能否真正落实上级下达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要杜绝体育部门之间贪污腐败的现象,避免体育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的现象,将体育经费用到实处,这才是农村体育发展的根本之道。在社会历史领域里,农民对体育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农村体育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但总趋势是前进的。
' v$ U5 M& ]1 Q! X  d/ D2 O  5结论 * W2 x6 s8 }( U! q# t' M
  农村体育是我国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农村体育是我国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然而农村体育的发展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是我国整个体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农村体育发展的矛盾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在不同的阶段所显现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农村体育的发展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要考虑到农村地区的诸多主客观因素,不能一味的把城市体育跟农村体育相提并论,要从发展农村经济的角度去谈农村体育的发展。可通过完善农村体育体制、科学的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及运动器材、建立社会体育指导部门来强化农村群众的健身意识,发展农村的体育人口数量,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实现与城市体育的接轨,合力推进全面健身,把我国建设为体育强国。 ! v! l! b! @- P
 [参考文献](References) 2 n' q$ x( _* X$ M2 G2 v! u$ _/ E
  [1]王亦君.农村体育教育令人担忧[EB/OL].中国教育网,2005(4). 1 m% [6 Q& a' u0 f
  [2]王俊奇,宋京佳,饶爱蓉.赣浙闽皖乡镇村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东:山东体育科技,2004(4):49.
2 c3 `. k7 c+ O: W8 t( O. R0 T  [3]曹奔,周全富,许光辉.西北边远地区农村群众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0-73. # H6 G% l4 H+ x  t7 b0 S' Y3 {$ V
  [4]罗湘林.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J].山东: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5):8-10. * O% r- E2 ^0 ^6 w" b/ `
  [5]章小兰,刘衍霖.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福建:福建体育科技,2009(4):14.
1 Q+ T  C" z" M* D( S  [6]李丹.四川省农村体育现状思考[J].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43-44. 6 ?$ e* ~2 l& h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65-23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0 15:46 , Processed in 0.2535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