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2-23 13:15:06

2011年《审计理论与实务》串讲:第7章(5)

(四)对内部控制进行再评价——有效性
1.目的:以确定完成审计工作所需执行的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2.控制风险的水平,可以用高、中、低的概念来表示。外语学习网
(1)低控制风险→较多地依赖、利用内部控制,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数量和范围。
(2)中等控制风险→有保留地信赖内部控制→扩大实质性测试的深度和广度,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项目检查的数量和范围。
(3)高控制风险→无法信赖内部控制,对经济业务实施较为详细的实质性测试。
若审计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完全不能预防或发现错误,就应将控制风险定为100%。内部控制越有效,控制风险就越低。
【例题9-单】(2007)下列情况中,应当将相关账户或交易的控制风险评估为低水平的是()
A.相关内部控制失效    B.难以评价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C.相关内部控制有效    D.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
【答案】C
【例题10-单】(2009)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设置比较健全,但未予有效执行,导致大部分经济业务失控,应将其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为(   )
A.低水平
B.中等水平
C.高水平
D.无风险
【答案】C
五、利用
1.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范围、重点和方法。
这是审计人员运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的直接原因,也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要求。
(1)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2)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①失去控制②控制薄弱的③固有风险较大的经济业务都应当纳入实质性测试的范围。
▲总结:缺少内控,内控设计不合理、不经济、控制测试得出控制不有效、固有风险大都是应当转入实质性程序的
(3)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
一是缺少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领域;
二是内部控制设置不合理、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领域;
三是内部控制没有发挥作用的领域。
(4)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方法。www.Examw.com
①列入审计重点的项目,详细审计;
②列入审计范围的非重点业务,抽样审计,选择较大规模的样本;
③未列入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的业务,选择较小规模的样本进行略查或者不作检查。
2.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审计理论与实务》串讲:第7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