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2-23 13:15:06

2012年审计师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32)

三、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
  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由准备、实施和终结三个阶段组成。
  特点:一是由于社会审计是受托审计,因此社会审计通常不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二是由于社会审计组织不具有行政处理处罚权,因此社会审计在出具审计报告后,不做出审计处理处罚的决定。
  (一)准备阶段
  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估,并结合自身承受力,就是否可以接受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委托做出决定。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共同签订的,用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它也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文件。
  3.编制审计方案
  编制审计方案时应当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
   (2)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3)初步执行分析性复核;
   (4)初步评估重要性水平;
   (5)初步评估审计风险;
  (6)编写审计方案。
  (二)实施阶段
   1.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2.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实质性测试
  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可以采用检查、监盘、观察、询问、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技术方法,获取所需要的审计证据。
  如果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手续后,仍无法获取所需的审计证据,则注册会计师应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四种意见类型:
  无保留意见:
  保留意见:小错误,小范围受限制中华考试网(www.Examw。com)
  否定意见:大错误
  无法表示意见:大范围受限制
  3.重新确定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在准备阶段所确定的重要性标准,评价所发现的问题是否重要。
  由于在项目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往往会获得许多有关审计项目的意外信息,并且经常会受到许多诸如审计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重要性水可能会变化。
  (三)终结阶段
   1.复核审计工作底稿
  普遍采用的是主任会计师(所长或指定代理人)、部门经理(或签字注册会计师)和项目经理(或项目负责人)的三级复核制度。
  2.出具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经会计师事务所签章后,即可报送委托人,无须经其他单位审定。对于审计结果的处理和做出何种处理决定,以及对决定的监督执行,也完全属于委托人的事情,与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无关。注册会计师应对所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3.建立审计档案
  审计工作底稿归类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加以分档保管。
  【例题·单选题】(2010年)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审计特有的程序是( )。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B.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C.进行实质性测试
   D.确定重要性水平
  『正确答案』A
  【例题·单选题】(2010年)下列有关实质性测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财务报表审计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B.实质性测试必须采用详查法
   C.分析性复核是实质性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方法
   D.审计人员只有在实质性测试时才需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正确答案』A
  【例题·单选题】(2007年)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审计程序中,在审计准备阶段都应做的工作是( )。
   A.发出审计通知书
   B.制定审计方案
   C.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书面承诺
   D.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正确答案』B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审计师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