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2-23 13:15:06

2012年审计师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53)

 三、内部控制测评结果的利用
  1.确定实质性审查的性质、范围、重点和方法。
  这是审计人员运用内部控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的直接原因,也是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要求。
  (1)确定实质性审查的性质。方法选择。
  (2)确定实质性审查的范围。通常情况下,在控制评价所认定的失去控制和控制薄弱的业务系统或业务环节,固有风险较大的经济业务都应当纳入实质性审查的范围。
  (3)确定实质性审查的重点。确定实质性审查重点领域时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少内部控制的重要业务领域;二是内部控制设置不合理、控制目标不能实现的领域;三是内部控制没有发挥作用的领域。
  (4)确定实质性审查的方法。对于列入审计重点的项目,一般应采用详细审计的方法;对于列入审计范围的非重点业务,一般应采用抽样审计方法,选择较大规模的样本进行审查;对于未列入审计重点和审计范围的业务,一般可以选择较小规模的样本进行略查,或者不作检查。
  2.提出改进内部控制的建议。
  【例题·案例分析题】(2008年)2008年4月,某审计组对甲公司2007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甲公司主要从事中小型机电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关的资料和审计情况如下:
  资料:1.审计人员通过询问有关人员和审阅相关内部控制的规定,对甲公司内部控制进行了调查了解、描述,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测试。
  问题:“资料1”中,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时,可以实施的程序有:
  A.观察甲公司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B.选择若干笔业务对内部控制程序重新执行一次
  C.对会计报表项目进行分析性复核
  D.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记录www.ExamW.CoM
  『正确答案』ABD
  问题:“资料1”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的描述内部控制的方法有:
  A.录像与录音法
  B.调查表法
  C.流程图法
  D.文字说明法
  『正确答案』BC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审计师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方法》(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