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2-23 13:15:06

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金融风险管理

2011年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 宏观经济学基础
第三章 货币政策分析
第二节 货币政策分析
  货币政策分析包括三个方面: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和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知识点、金融风险管理
  金融风险——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决策失误、客观情况或其他原因使资金、财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实践证明:
  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秩序,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努力,而中央银行的有效监管和金融机构完善的内部控制更是至关重要的。
  (一)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指国际组织、政府或国家权力机构,尤其是中央银行从整个社会的利益出发,采取立法等方式,对金融业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监督经济主体从事金融活动,其主要目标是从整体上保持世界和各国金融环境的稳定性。
  1.宏观金融风险管理着眼于整个金融市场,对市场上每个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约束,降低市场的交易风险。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增强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从而降低金融风险;
  (2)维护和促进有序、高效的金融秩序,促进各市场参与者合规、稳健经营,保障各投资者的利益。
  2.宏观金融风险管理手段:
  (1)建立市场运行的法规体系,包括参与者的经营范围控制、操作规范和行业规定等方面,如“商业银行法”、“票据法”和“资产负债管理办法”;
  (2)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包括各种指导方针、行动准则和具体措施等,如“浮动汇率制度”、调整准备金率等;
  (3)对市场进行监控和约束,包括对市场准入、经营稽核和市场退出的全程监控等;
  (4)建立市场的保护机制,帮助消除风险隐患和防范风险扩散等。
  (二)微观金融风险管理
  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经济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实行审慎经营,以及运用既经济又适用的方法,对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行为过程。
  1.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是风险管理控制目标,将风险消除或控制在一定程度内;
  二是损失控制目标,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微观金融风险管理的手段:
  一是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等相互制衡的管理体制,做到权责明确,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是制定内部运行制度,并严格执行有关的制度,规范操作行为;来自www.Examw.com
  三是采取保证约束措施,如签订合同等;

  四是运用科学手段来缩小或转嫁风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级审计师《审计专业相关知识》:金融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