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18 22:52:00

2012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肾小球滤过膜

  滤过的结构基础。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浆中除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余成分都可通过滤过膜形成原尿,因此,原尿是血浆的超滤液。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中,基膜上的空隙较小,对大分子物质起主要屏障作用。物质通过滤过膜的难易决定于分子量和所带电荷,电荷中性分子的通透性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带正荷物质通透性大于带负电荷物质。滤过膜通透性发生变化会导致原尿成分的改变,如出现大分子蛋白质等,而终尿内出现异常物质(如大分子蛋白质)可能病变在肾小球滤过膜,也有可能病变在肾小管、集合管等部位。
  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1)滤过面积
  正常成年人两肾总滤过面积在1.5 m2 以上,病理情况下,急性肾小球肾炎,炎症部位肾小球毛细血管管径变窄或完全堵塞,使有效滤过面积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原尿减少。
  (2)通透性
  正常较稳定,一般允许分子量小于69 000或有效半径小于3.6nm 的物质通过。如果带负电荷,上述分子量和大小的物质也不能滤过。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滤过膜通透性增大,或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导致尿量增多,出现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如通透性减少,导致少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肾小球滤过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