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0 23:15:47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

  1.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是消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称病灶清除术。
  2.手术指征:死骨分离清楚,有死腔伴窦道流脓,包壳充分形成。间歇期进行。
  3.手术禁忌征:①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以抗生素治疗为主,积脓时切开引流;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未充分形成:包壳充分形成后手术;③开放性骨折合并感染。
  4.手术方法:必须解决3个问题:①手术摘除死骨,清除瘢痕和肉芽组织;②消灭死腔:改善局部血运;③闭合创面。
  (1)清除病灶:清除死骨与炎性肉芽组织,闭式冲洗吸引2~4w,体温正常,流出液清晰可拔管。
  (2)消灭死腔:
  ①肌瓣或肌皮瓣填塞术:死腔较大,削骨量太多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例。
  ②蝶形手术:只用于死腔不大,削骨量不多病例。
  ③闭式灌洗:小儿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清除病灶后,闭式灌洗2~4w,吸引液清晰时拔管。
  ④松质骨填塞术、含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术。
  ⑤其他:病骨切除术、截肢术:病程长窦口皮肤恶变;足部多处慢性骨髓炎不可能彻底清创;可能引起全身淀粉样变性的慢性骨髓炎。大块死骨暴露而包壳未完全形成的,将死骨清洗、消毒、削尖两头后放回原处。
  (3)闭合伤口:应一期缝合伤口,置负压吸引管。伤口不能缝合的,腔内填塞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条,包管形石膏,开洞换药,称Orr疗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慢性血源性骨髓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