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8-20 23:18:50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诊断与病因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起始于长骨的干骺端,成团的细菌在此处停滞繁殖。病灶形成后脓肿的周围为骨质,引流不好,多有严重的毒血症表现,以后脓肿扩大依局部阻力大小而向不同方向蔓延。
1.发病原因
致病菌常为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近年来也有毒性较强的溶血性白色葡萄球菌,偶尔可见沙门杆菌、肺炎球菌或其他化脓菌,大部分对青、链霉素有抗药性。常见的原发病灶有脓疱、齿龈脓肿及上呼吸道感染。
2.发病机制
骨髓炎的发生,细菌毒力大小是外在因素,全身状况或局部骨骼抵抗力是内在因素。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慢,细菌易于繁殖。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聚集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形成栓塞,使血管末端阻塞,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扭伤和挫伤等所致局部组织损伤,常为骨髓炎发生的间接原因。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诊断:
1、患肢剧痛,不敢活动,长骨干骺端有深压痛。
2、化验检查:WBC升高,ESR加快,CRP增加,血培养阳性。
3、局部分层穿刺: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4、X线检查:早期一般正常,发病7~14天平片显示可有骨破坏,2周后逐渐出现松质骨虫蛀样骨破坏。
5、ECT:起病48小时即可发现感染病灶99mTC摄取增加,但特异性不高,对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6、MRI:对病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强,有早期诊断价值。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外科主治医师辅导: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诊断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