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3-18 19:30:04

2012年企业管理知识精讲第3章:企业经营战略

  第三章 企业经营战略与决策
  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的起源与演变
  一、战略管理的起源
  企业战略的提出与社会发展和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科技的迅猛发展;
  其次,资源供应日益紧张;
  第三,竞争的压力;
  第四,环境的限制。
  战略(strategy)原是军事术语,是战争的方略。针对全局,长远,指通过敌我双方力量和其他因素的对比分析,对整个战争的发展所做出的全局、系统的判断和安排,并以此作为战争的指南。
  中国,《孙子兵法》。
  古希腊,军事指挥官,STRATEGOS。
  拿破仑时代,战略被认为是赢得一场战争的宏大和周密的计划。
  发展成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思想,二战之后。
  美国,1972,安索夫,《战略管理思想》。正式提出“战略管理”的概念。
  商场如战场,争夺有限的资源,“争”。
  二、战略竞争的含义和特征
  定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为求得长期生存的稳定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
  特征:
  (一)全局性。企业整体,系统,生存和发展。
  (二)长远性。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总体发展问题。
  (三)指导性
  (四)竞争性
  (五)系统性
  (六)风险性
  三、战略管理的演变与趋势
  (一)战略管理思想的发展
  1.开创阶段,20世纪30年代末至60年代末
  巴纳德《经理的职能》,在有关影响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的分析中提出了战略因素的构想;
  《战略与结构:工业企业史的考证》分析了环境——战略-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追随战略”
  《公司战略》认为战略构造是一个有控制、有意识的正式计划过程,高层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制定和实施战略计划。
  2.基本形成时期,20世纪70年代
  安德鲁研究公司的战略思想问题,提出制定战略过程中的SWOT(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threat)分析框架。
  安索夫“战略管理”概念,系统提出战略管理模式。
  3.争鸣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三个学派: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
  结构学派,认为产业结构决定产业内的竞争状态,并决定了企业的行为和战略,从而最终决定企业的绩效。因此,其战略思想的基本点是对产业结构分析。
  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能力学派:认为组织内部的技能和集体学习,以及对他们的管理的技能,是企业竞争力的源泉。首先,战略的核心在于企业的行为反应能力,其次,核心能力来源于企业组织内的集体学习。最后,通过企业内部环境分析,了解企业自身的能力结构,制定竞争战略。
  资源学派,在分离的结构学派和能力观之间架起了桥梁。承认产业分析的重要性和资源与竞争力的重要性。
  【例题】结构学派是战略管理流派之一,其战略管理思想的基本点是对( )进行结构分析。
  A.市场
  B.竞争
  C.产业
  D.环境
  【答疑编号11030101】
  答案:C
  【例题】在战略管理思想的争鸣阶段,在结构学派和能力学派两大学派之间起沟通作用的是( )。
  A.系统管理学派
  B.经验学派
  C.资源学派
  D.联盟学派
  【答疑编号11030102】
  答案:C
  4.不同流派的融合阶段。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
  (1)战略联盟理论,基于信息技术的战略管理思想。
  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营实力相当的企业,为达到共同拥有市场、共同使用资源等战略目标,通过各种协议、契约而结成的优势相长、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式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网络组织。
  使企业拥有了诸多竞争优势:
  第一,不涉及组织的膨胀,避免了企业组织过大,效率降低的“大企业病”。
  第二,分散风险并获得规模和范围经济
  第三,企业可尽量采用外部技术资源,实现内外资源的优势相长,具有更活跃的创新机制和更经济的创新成本。
  第四,降低了进入市场的壁垒,防止因竞争过度失去了自身的市场,扩展了企业的版图。
  (2)基于IT的战略管理思想。
  信息技术及信息系统与产业结构、核心能力、资源等具有至少同等的重要性,而不是依附它们。信息技术应成为一项以经营为主导的部门行为,而不是以技术为主导的参谋职能。
  (二)战略管理发展的趋势
  1.注重在实践中摸索和提升理论
  战略必须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2.积极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顺应新技术的发展方向
  3.更加重视物质要素与精神要素的相互作用
  将短期经济效益和长远战略利益结合起来。注重人们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的培养。
  4.企业经营战略越来越多元化、交叉化、综合化
  多种经营
  5.企业战略既要借鉴“整体面”的经验和理论,又要和本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整体面”和“个案”相结合,进行合理调整
  6.企业员工参与战略决策是大势所趋
  是企业战略能否贯彻的关键
  7.战略情报的调研更加重要
  企业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和分析信息,作为制定战略的依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企业管理知识精讲第3章:企业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