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7-3 12:10:56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现象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过程 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形式
情绪情感过程 对事物的态度和主观体验,如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等。
意志过程 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克服困难的活动就是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三类: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其他研究方法:心理测验法、自我报告法、内容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社会测量法、元分析法等
第三节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细胞及其功能
神经元(2002,选,1)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它的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神经元按突起的数目可以分为单极细胞、 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 按功能可以分为传入神经元或感觉神经元、传出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的另一作用是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这种绝缘层叫髓鞘。 (2007,选,1)神经冲动的传递;神经冲动的电传导
第二节 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言语区(2005,选择,1)
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言语区包括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的第 44、45区,亦称布洛卡区(2004,选择,1) 。听单词引起威尔尼克区的激活。
大脑的结构;初级感觉区;初级运动区;联合区;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一侧优势;鲁利亚关于脑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
第三章 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第一节 感觉的心理物理学研究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这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2001,选择,2)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E=1/R。E代表绝对感受性,R 代表绝对感受阈限。
韦伯定律:K=△I/I (2002,选,4)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刺激强度与感觉大小的关系
第二节 视觉
颜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色调、明度和饱和度(2005,选择,2)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视觉适应;
后像(2004,选,3) :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
视觉的传导机制;视觉的中枢机制;视觉感受野;特征觉察器;色调;颜色混合;色觉理论;三色说;拮抗过程说;视觉对比
第三节 听觉
高音(2007,选,3) :高音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为 16~20000赫兹。
其中 1000~4000 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
音响;声音的掩蔽;频率理论;电话说;神经齐射说;位置理论;共鸣理论;行波理论
第四章 知觉
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产生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是知觉。
第一节 知觉的特性
(2002,简,1)
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总是从背景中把少数的事物分出来,对它们作出清晰的认知,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之为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在知觉的过程中,认知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2005,名,1)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恒常性的种类有:(1)形状恒常性(2)大小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或意义性。
第二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 是人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的直接认知。
图形的组成;图形识别;距离知觉;方位定向知觉
第三节 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
时间知觉的形式包括:①对时间的分辨②对时间的确认③对持续时间的估量④对时间的预测等。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空间位移特性的认知
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上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2002,选,5)(2008,名,1)
网像运动系统和头眼运动系统;真动知觉与似动知觉。
第四节 错觉
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叫做错觉。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第一节 概述
意识的机能和作用(2006,简,1)
意识具有觉知性、能动性和历史制约性三个基本特性。
意识的作用: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催眠:催眠状态是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睡眠;梦;白日梦与幻觉
第三节 注意
注意的两个特点:集中性和指向性。 (2001,选择,1)
随意后注意(2007,名,1) :随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分类
第四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注意的认知理论(2005,论述,1)
过滤器理论;衰减器理论 ;后期选择理论;多阶段选择理论;认知资源理论
资源限制理论;双重加工理论
第六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及其分类
短时记忆:是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记忆容量为 7±2 个组块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就是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第二节 记忆的生物学基础
均势说;定位说;SPI理论
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第三节 遗忘与记忆的保持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或回忆。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005,简,2) :他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证明: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
引起遗忘的原因(2002,简,2) :由抑制或干扰引起遗忘、有压抑造成的遗忘、由衰退引起遗忘、由线索提取引起的遗忘、由脑损伤引起的遗忘
进行有效的复习,提高记忆效率(2007,论,1) : (1)及时复习(2)正确地分配复习时间(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相互影响(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第四节 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关系(2004,简,3) (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被试的内隐记忆并未受到作业任务类型的影响,而外显记忆则明显受到了影响(2)保持时间不同(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4)呈现的方式的影响不同(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

会计考友 发表于 2012-7-3 12:10:57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2006,名,1)思维的过程;思维的种类。
第二节 表象和想象
表象的特征(2007,简,1)(2004,选,8)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活动的基本特点 (2004,名,7)
想象的功能;想象的综合过程;
第三节 概念与推理
概念是指某类事物的概括。它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思维形式,主要通过语词表现出来。 (2002,
选,6) 概念形成;策略在概念形成中的作用;推理;
第四节 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2008,简,2)
问题解决的策略(2006,论,1) : (1)算法式(2007,选,4) (2)启发式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2005,选,3) :分为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
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创造性思维
第八章 语言
第一节 语言的特征与结构
语言的表征(2002,名,1) :语言在人的记忆系统中的存储形式叫语言的表征。它分为形式表征和语义表征两个层面。形式表征指语言符号在记忆中存贮与提取的方式。
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结构;语义表征的两种比较普遍的观点
第二节 语言活动的脑机制
威尔尼克区(2006,选,2)威尔尼克区在大脑左半球颞叶颞上回处,它主要作用是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因而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关系。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受性失语症。
第三节 语言的感知与理解
语言的感知;语言的理解
第九章 动机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动机的功能(2005,简,1) :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04,简,4)(2008,论述,1)
马斯洛把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往上依次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动机的含义;需要;需要的结构;动机和工作效率;耶基斯-多得森法则
第二节 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2001,选,1)行为的动机强度是由效价和期望相结合所决定的。
归因理论: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之为归因(2008,名,2) 。
自我决定理论;自我效能理论;成就目标理论
第三节 动机的种类
成就动机;权利动机;交往动机
第四节 意志行动中的冲突和挫折
意志;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及其作用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区别;情绪、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的脑中枢机制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2008,简,1)
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
第四节 几种重要的情绪理论
詹姆士—兰格理论(2008,选,4)
詹姆士和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肌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这些身体变化的知觉。
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动机 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坎农—巴德理论;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十一章 技能
第一节 运动技能
运动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
运动技能的种类;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征
第二节 练习及其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2002,选,1)
练习曲线;练习进程的特点;如何通过练习提高技能
第三节 技能的相互作用——技能的迁移
技能的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第十二章 能力
第一节 能力及其结构
双因素说: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 因素)构成。 (2006,选,4)
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2002,选,11) :吉尔福特认为能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内容、操作和产物。
能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的结构;多因素说;斯腾伯格的三元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
第二节 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实践因素
第十三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的概念
人格具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
气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受到遗传和生理因素影响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其实不是指一时性的而是指人们在许多场合一贯表现得比较稳定的动力特点。 (2005,选,4)
性格:指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性,它是人格的主体。
第二节 人格理论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2006,简,2) :
人格特质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另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的三个因素是;人格的五因素模型;类型理论体液学说;体型学说;性格类型说;心理动力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第三节 人格与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冲动与沉思;同时性与继时性。
第四节 人格成因(2004,论,2)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教育因素
自然物理因素;自我调控因素
推荐阅读:
2012同等学力心理学综合考试大纲
2012同等学力申硕西医综复习策略
2012同等学力申硕法学综合考点解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等学力申硕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