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回复: 0

[其他] 经验分享:英译汉巧译定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6 09: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审订译稿的时候发现,许多句子的译文不顺,究其原因,往往是定语没有处理好。在英语里,可以用作定语的成分很多。单词、从句、分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都可用作定语。单词作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语前面,其他定语一般放在后面。汉语里,定语一般放在被修饰语前面。因此翻译时若把定语仍译成定语,而且仍放在前面,译文当然就不顺了。
! [+ t& K* p% i& i! o% [  定语如果不译成定语,又能译成什么呢?
' l6 b0 R1 i# V) d+ N  关于定语从句的译法,已经看到不少文章。各种教程和专著中也有专门的章节加以论述。这里只举两个例子。
; l( ~' `" y# d! K6 P% e% g7 u+ p( D  例1 The police are concerned for the safety of the 12-year-old boy who has been missing for three days.
' E2 U/ q" \* J" _0 y  那个12岁的男孩失踪三天了,警方对他的安全感到担忧。
; ^$ l& ]. u6 x. o' g9 _- S( I  例2 Each of London’s districts had a distinct character that marked it off from its neighbours.& B8 ?  t! E; i* x/ u
  伦敦的每个区都有鲜明的特征,与邻近地区不同。- ]$ A- P) o% x, x9 z3 {1 f% k
  例1的译文用了两个主谓结构,也可以说是两个并列短句。若译作“警方对那个已失踪三天的12岁男孩的安全感到担忧”,异文就因定语太长而不顺了。例2的译文用了一个主语带两个并列的谓语。总之,这两个例子,原文都是主从结构,而译文都是并列结构。这也正是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最大的区别。/ @3 d$ ]. e2 m+ ?: O1 F
  例3 Police investigating the train derailment have not ruled out sabotage.+ h( P/ P( ~8 e
  警方调查火车出轨事件,没有排除人为破坏的可能。, C/ J! }# M- Z" O5 S
  例4 Any event attended by the actor received widespread media coverage.- C: B- F$ k4 ~* D% }% c) o
  这位演员参加任何一项活动,媒体都作了广泛报道。2 X: @5 X  h5 h9 l. p0 f
  例3和例4,原文各有一个分词短语*作定语:investigating……和attended by ……。例3的译文用了一个主语带两个并列谓语,例4的译文用了两个主谓结构,这和上回所说的定语从句的译法是完全一样的。译文中没有出现“调查火车出轨事件的警方”之类的话。
; M- r3 f0 X$ A5 [9 C  例5 He was the only one to speak out against the decision.( Q# G) T. D3 ]. h
  只有他站出来反对那项决定。
2 I& |# l) s) S9 z  例6 He had long coveted the chance to work with a famous musician.8 F1 B+ O0 n; }  W2 n8 f! C; N
  他长期渴望有机会与著名音乐家一起工作。
2 |( T0 P. j1 b0 K3 _) p8 q  例5和例6,原文各有一个动词不定式短语作定语:to speak out … 和 to work with …。例5 的译文直接把定语变成了谓语。例6的译文用了一个“连动式”(参看胡裕树《现代汉语》第363页),把原文动词不定式短语化作“连动谓语”的一部分。这样处理,译文比较简洁。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例5保持原文的结构,译为:“他是唯一一个站出来反对那项决定的人”,一个17个字的句子里,定语竟占了14个字,是不是显得长了一点?
% R+ b) j. D" L- [5 W  例7 The cut in interest rates is good news for homeowners./ o3 t+ K! [  Q. ?
  降低利率对于私房买主来说是个福音。0 Q+ x& _$ P4 N! p
  例8 I admire her coolness under pressure.
! k; n( G1 V$ W$ T  }  我佩服她在压力下能保持冷静。
8 Q. p7 U/ y. U' V5 K5 P, ^2 X  例7和例8,原文各有一个介词短语作定语:in interest rates 和 under pressure。译文没有按原文的结构,译作“利率的降低”和“在压力下的冷静”,而是加了动词,译为“降低利率”和“在压力下能保持冷静”。我感觉,相对而言,英语名词用的多,汉语动词用的多。英语里常见一个句子只有一个谓语动词,剩下一大堆名词,用介词串连起来。这种句子译成汉语时,往往需要增加一些动词,这样才能使译文顺畅。- t. J0 ~9 a. x4 ~! o5 D
  最后谈一谈单词作定语的问题。有人可能觉得,遇到单词作定语时,主要是个选词问题,只要选一个适当的词放在那里就行了。在有些情况下,也的确是这样,但有时也不这么简单。
. k. d* D* T% ^! y  例9 Loose clothing gives you greater freedom of movement.1 g* E1 {4 x, r5 l
  衣服宽松,可以活动自如。
0 N0 |$ W9 s* X- ]$ j; |  例10 I don’t want you mucking up my nice clean floor.
! t& S( Q" _4 j: ~  我这地板又干净,又漂亮,不想让你弄脏。9 Q; R% Z0 j( _6 P
  这两句译文都把定语变成了谓语,句子中间有停顿,听起来从容、自然。若照原文的结构,译成“宽松的衣服使你活动起来更为自在”和“我不想让你弄脏我干净漂亮的地板”,倒显得过于拘谨了。
, j# E. R4 b* H  例11 A few cushions formed a makeshift bed.
# y- _8 R' C. _6 E1 T  临时用几个垫子拼了一张床。5 g# i6 D$ o; x0 b" ?0 A3 {
  例12 His mere presence made her feel afraid.
; Z- J; F" |  I( l- q  他当时在场,这就足以让她害怕了。8 N  c1 H$ ?  T
  这两句译文都把定语变成了状语,这也是翻译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汉语总说“拼了一张临时床”,听起来很怪,那就不如说“临时……拼了一张床”了。mere是用来加强语气的,但mere presense 在汉语里很难找到相应的搭配,只好在后半句用“足以”来加强语气了。
5 ~$ A; J4 \  K+ k$ c. F* o  例13 With a few notable exceptions, everyone gave something.
; Y3 ^( @& l$ \  a! V7 q0 ]( p  人人都给了些东西,只有几个人例外,很是显眼。" m; [  R; E! L1 T5 ?, M3 G$ _1 g
  例14 It’s been a nail-biting couple of weeks waiting for my results.& i; {- x9 N" d" g' o: [6 O
  这两个星期等结果,弄得我坐卧不安。' W) e1 w, g. d/ U$ q$ P8 w
  这两句译文都把定语放到句子末尾来处理。notable和nail-biting在原来的位置上是很难译的,那就最后来处理吧。在汉语句子里,往往先说具体的事情,最后才评论、表态,或说出自己的感受。
/ ^7 g4 y7 _) r" T! h4 W4 p3 o  定语是一种修饰语,状语也是一种修饰语,和定语有相似之处,这里就不多说了,请读者自己去琢磨。
" ]: T- s) R) P* ^: C" k) m6 p; G  在英译汉方面,除了理解问题外,我集中谈了一个定语问题。这是因为我在审订译稿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句子问题就在于定语没有处理好,或者放大一点说,修饰语没有处理好。因此,把修饰语处理好,译文的质量就能提高一大步。不知你有没有同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7 13:07 , Processed in 0.2105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