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2|回复: 0

[中医妇科] 妇科指导:产后发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3: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产后发热”。
  一、病因病机
  1.感染邪毒 产后血室正开,胞脉空虚,若产时接生不慎,或产后护理不洁,邪毒乘虚入侵直犯胞宫,正邪交争可致发热。产后正虚,若邪毒炽盛,与血相搏,则传变迅速,热入营血,甚则逆传心包,出现危急重证。
  2.外感 产后气血骤虚,元气受损,腠理不密,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人,营卫不和,或正值暑令,卒中暑邪,亦可致发热。
  3.血瘀 产后恶露不畅,当下不下,瘀血停滞,阻碍气机,营卫不通,郁而发热。
  4.血虚 产时、产后失血过多,阴血骤虚,以致阳浮于外而发热;血虚伤阴,相火偏旺,亦致发热。
  二、辨证论治
  1.感染邪毒证
  主要证候:产后高热寒战,热势不退,小腹疼痛拒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紫暗如败酱,气臭秽;心烦口渴,尿少色黄,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
  主方: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或解毒活血汤加减。
  若持续高热,小腹疼痛剧烈,拒按,恶露不畅,秽臭如脓,烦渴引饮,大便燥结,舌紫暗,苔黄而燥,脉弦数者,此乃热毒与瘀血互结胞中。医学教育网整理治宜清热逐瘀,排脓通腑。方用大黄牡丹皮汤加败酱草、红藤、益母草。如有盆腔脓肿,则要切开引流,胎盘残留宫腔者,在抗炎下清宫。
  2.外感证
  主要证候:产后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头痛,肢体酸痛,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养血祛风,疏解表邪。
  主方:荆穗四物汤加防风、苏叶或参苏饮。
  若外感风热,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身疼痛、咳嗽痰黄、口干咽痛、微汗或无汗、舌红、苔薄黄、脉细数,治宜辛凉解表、疏风清热。方用银翘散。
  若邪入少阳,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咽干、默默不欲饮食、脉弦,治宜和解少阳,方选小柴胡汤。
  若产时正值酷暑季节,症见身热多汗、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舌红少津、脉虚数,为外感暑热,气津两伤。治宜清暑益气,医学教育网整理养阴生津。方用王氏清暑益气汤。
  3.血瘀证
  主要证候: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或下亦甚少,色紫暗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和营退热。
  主方:生化汤加味或桃红消瘀汤。
  4.血虚证
  主要证候:产后低热不退,腹痛绵绵,喜按,恶露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自汗,头晕心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补血益气,和营退热。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地骨皮。
  三、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的药物组成
  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6 16:54 , Processed in 1.14328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