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回复: 0

[中医妇科] 妇科指导:带下过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3: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带下过多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局部及全身症状者。
  一、主要发病机理
  本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
  湿邪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但有内外之别。脾肾肝三脏功能失调是产生内湿之因:脾虚失运,水湿内生;肾阳虚衰,气化失常,水湿内停;肝郁侮脾,医学教育网整理肝火挟脾湿下注。外湿多因久居湿地,或涉水淋雨,或不洁性交等,以致感受湿邪。
  二、辨证要点
  主要是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异常。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属虚属寒;色黄、质稠、有秽臭者为实热。
  三、治疗大法
  本病治疗以除湿为主。一般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和热毒宜清、宜利。实证治疗还需配合外治法。
  四、辨证论治
  1.脾虚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或如涕如唾,绵绵不断,无臭;面色白或萎黄,四肢倦怠,脘胁不舒,纳少便溏,或四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或腻,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
  主方:完带汤。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绵绵不断,质清稀如水;腰酸如折,畏寒肢冷,小腹冷感,面色晦暗,小便清长,或夜尿多,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主方:内补丸。
  3.阴虚夹湿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感,或阴部瘙痒;腰酸腿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或烘热汗出,失眠多梦;舌质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
  主方:知柏地黄汤。
  4.湿热下注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脓性,质黏稠,有臭气,或带下色白质黏,呈豆渣样,外阴瘙痒;小腹作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利湿热,佐以解毒杀虫。
  主方:止带方。
  5.热毒蕴结证
  主要证候: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质黏腻,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烦热头晕,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医学教育网整理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
  主方:五味消毒饮加土茯苓、败酱草、鱼腥草、薏苡仁。
  五、完带汤和止带方的药物组成
  完带汤:人参、白术、白芍、山药、苍术、陈皮、柴胡、黑荆芥、车前子、甘草。
  止带方: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六、阴道炎的鉴别诊断
  1.念珠菌性阴道炎
  带下特点:凝乳状,或豆腐渣样,质稀薄而有臭气,外阴奇痒难忍。
  妇科检查:阴道壁附有一层白膜。白带镜检可见念珠菌。
  2.滴虫性阴道炎
  带下特点:灰黄或黄绿色稀薄,或呈脓性状,腥臭味,有泡沫;外阴瘙痒。
  妇科检查:阴道壁可见散在出血斑点;白带镜检可查见滴虫。
  3.细菌性阴道病
  带下特点: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外阴坠胀,灼热或疼痛。
  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充血、触痛;白带镜检可找到线索细胞。
  4.老年性阴道炎
  带下特点: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阴道烧灼感。
  妇科检查:阴道黏膜薄且光滑,有点状出血或小溃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3 14:01 , Processed in 0.2163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