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回复: 0

[说课]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涉江采芙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C" R- |+ c! A$ E6 ~" U% ?4 s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 b, t$ d( l' x5 t+ T/ S
  一、说教材
$ O4 T* Q! G3 n4 `- d* g5 G  1、编者意图
( H: C$ q7 f7 L. v  h; B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 l8 i+ E/ P* _7 @, l& y; `) [' g. y5 p  2、《涉江采芙蓉》简析
, b7 a7 Q3 e. K6 l( u6 R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 O$ e% c, \  j: i1 z  I, I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 n- K- s; m2 p- U  3、教学目标 2 {$ r8 M, S  x5 \# }! e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8 }8 k8 W& P- z0 ^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 R9 W6 ^$ i/ W4 u6 K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 }/ [( N& y9 o& H  l) `! v. A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2 \% m! _$ j/ w; ~0 g
  4、教学重点:
5 Y) D, M* G0 Y7 A& `  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 e: H7 ?( w- ^; l6 _  5、教学难点:
. z$ S. m. y6 X2 c9 i& J, U0 N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 y6 A1 i% T& X7 Q  二、说教法、学法
& ]8 V0 p' w, Y9 f2 [/ u7 @; m* j  诱导探讨法为主 ; O3 a9 O- I. |, y" L2 h$ }
  阅读分析法为辅
* @7 z% D9 X! ~* m  三、说教程
, W+ C0 C2 N0 M! J* o* U, d  (一)导入 * c1 Q2 }' d/ c) V4 y
  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 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西北有高楼》是我国早期五言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陆侃如引用这首诗为自己解难,说明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下面请进入《涉江采芙蓉》。 / L9 W- z4 J  L# ]
  (二)学生朗诵,教师正音并范读。 6 h9 W# T* H  }
  采之欲遗谁? 遗,读如(wèi)赠送。
7 \  g/ N, c8 Z* F  (三)文学常识介绍 2 @1 ^. B' |8 O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诗歌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
' M% n1 P0 u- b: W- p; F! I/ C  (四)鉴赏   u" L6 f  S' q8 q) _6 Z0 |) ^
  1、合作探讨
9 z: m" h4 k4 g' v1 b# H  ①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 L1 {8 Z2 P' Z8 p5 o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
% u- r, N% _0 P8 Q& @: ~* J4 }  ②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6 v$ w( I5 P) M- p/ B1 @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 K$ e) ~$ ?8 e: k# V+ z, y. b  ③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0 C2 k& u( Z- e( y1 r4 P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 t+ U  W) `7 M: g0 L! _* v  ④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1 `$ P: O# i+ \8 A$ j- t
  提示:这句诗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 - f2 K& s) |+ ]/ k2 K! V8 \
  ⑤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H  u" O6 h4 |8 o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9 i/ y. R" r0 `- H, g* x! v  M
  ⑥本诗的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 l' Y: U4 c9 X4 N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5 f6 N7 e4 N9 i; B  2、教者小结
0 Q/ d. K7 _9 g  E* j, z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故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5 I) V1 X3 K! X  `# j7 D& [5 f
  3、板书设计 2 ?, l9 `4 z7 N
  涉江采芙蓉
) y# f3 r; P; H* m. ^  意境高洁、清幽 0 I! O, O2 i- Q% W6 }- x" ~
  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 d1 ?& s8 G& ~) o9 D/ D- T! z$ y4 _
  (五)指导背诵
# }3 h2 C( Q1 Z  w2 S" n  明确:按照诗意的“起承转合”来记忆背诵。
; y( S) Q5 b% E) l  (六)问题探究
) q2 }& v0 V+ I8 B1 g4 C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0 10:41 , Processed in 0.2488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