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4|回复: 0

[说课]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涉江采芙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涉江采芙蓉》说课稿# s* g& \/ C8 H% y: ^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程这四个方面加以介绍。不当之处,恳请指正。 ! t% H. ]% O3 P1 T
  一、说教材 5 J. M+ @+ u) L+ R( ]- F" E
  1、编者意图
+ |! m* B: L* g6 [5 X# x  `% u  古诗《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Ⅱ选编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单元。总的说来,必修Ⅱ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的诗歌及其发展,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该单元是必修Ⅰ诗歌单元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为必修Ⅲ的诗歌的鉴赏打下铺垫。这样的编排顺序,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便于由浅入深地学习我国的古典诗歌。教师也能够据此而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1 }% t# z( J1 j  C" ~8 N  2、《涉江采芙蓉》简析 2 C- u  H) H3 K( m' i
  对于本首古诗所表现的内容,历来存在争议,个人赞同双关说,诗题中的“芙蓉”二字一语双关,既指“芙蓉”这种香草,又暗含“夫荣”之义,以“芙蓉”寓“夫荣”。
9 u% ~' _+ u, d3 E  该诗首先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然后说所思之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遂;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
& X# E1 t: n, g1 f1 V  3、教学目标   I( y0 h* J  E8 j9 b& G
  ①知识目标:注重意向分析,理解诗歌内容。 : |7 l, t6 [! A( h% T  t
  熟读成诵,理解其双关的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 z7 B' n( F& H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初步掌握通过意向分析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 v4 R1 J  n8 S: r" R( e# L  ③情感目标:通过本首诗歌的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古诗的热爱之情。 ; ]! C5 O7 Z. f
  4、教学重点:
: B1 J4 k8 }+ K! ?  U  展开想象的翅膀,细心揣摩诗歌的意向。缘由:意向分析是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5 G8 G5 v0 T# D
  5、教学难点:
- w  C$ r  V! V2 d& J6 h  弄清作者的身份,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抒发的感情。缘由:这首古诗离我们的时代比较遥远,要学生用今人的思维去揣摩古人的思想感情,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况且,陶冶学生的情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 t. @" O8 W" G5 A
  二、说教法、学法
) H. s! T! I1 T3 l9 T  诱导探讨法为主
$ `2 f' j' k7 d- i* T  阅读分析法为辅 ' m, ^# G; e6 X. T
  三、说教程
8 H2 l# K' }4 B  (一)导入
+ V5 O- O: a  O  g- y1 g  1935年,陆侃如在巴黎大学文学院博士资格答辩上,一位教授突然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孔雀东南飞》为什么要向东南飞?” 只见陆侃如面不改色,稍微思考了一下,从容地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立即博得满堂喝彩。《西北有高楼》是我国早期五言组诗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陆侃如引用这首诗为自己解难,说明古诗十九首影响深远。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下面请进入《涉江采芙蓉》。
. k4 s' f& N& q. w4 a5 A6 `, i  (二)学生朗诵,教师正音并范读。
" w' S! j1 o1 p# D  采之欲遗谁? 遗,读如(wèi)赠送。 4 t9 J- Z, H; e# A0 ?
  (三)文学常识介绍
/ M( v# o0 `: j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作品。原非一时一人所作,梁代萧统因各篇风格相近,合在一起,收入《文选》,题为《古诗十九首》,后世遂沿用这一名称。诗歌内容,大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和士子彷徨失意的消极情绪。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表现委婉曲折,是早期文人五言诗的重要作品,对后代产生很大影响。 " w$ H# ]- A% v1 d3 L  Z; e& N3 C
  (四)鉴赏
! |% _6 c0 m9 R  1、合作探讨 + T" C! _& x# x
  ①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 T! G3 R$ j( W  (提示: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 ) * j. t! w" e) w6 x3 z( ~. N3 K2 l
  ②诗歌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么艺术作用?
* e1 K6 H6 Q7 I8 Z  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 h& k  h& D8 b$ E: \- w
  ③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8 h* |2 d. X$ Y; L  明确:诗歌讲究“起、承、转、合”,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销魂作铺垫。
! e* N0 @; {: d; e' N5 y+ |! j  ④诗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远道”的吗?如果不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 h' j; \. q: F" l
  提示:这句诗是全诗发展的顶点,同时也是转折点。   ^; K, q, V8 V2 s: o& y& A5 L
  ⑤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 Y. k  B) G% K4 y- [/ }  明确:“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这两句并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 0 h3 h) n: m. s7 }8 @
  ⑥本诗的最后两句除了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体会到什么?
- s" i( g3 G5 a0 q) g) Q  明确: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 K% a3 @% O) K" p  2、教者小结
8 D2 t3 P& V$ k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故在教学时应当注重对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 Z" z( @. g8 p; \2 A$ \
  3、板书设计
1 P9 w5 D4 y3 V1 w  涉江采芙蓉
2 n& Q* x; F& R/ J& M: {# G  意境高洁、清幽 7 s  T9 ?- u; d. [" B0 ^' y5 h" O
  含蓄不尽,余味悠长
4 w4 x& M9 x" C  z: O$ v% g  (五)指导背诵
) b0 S! n6 g/ n  L6 j  明确:按照诗意的“起承转合”来记忆背诵。 ' Z3 J" s4 B, g# k" X
  (六)问题探究 " T1 A$ ?$ v( o% o
  关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环顾”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还顾”者则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9 04:39 , Processed in 0.12274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