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8|回复: 0

[复习资料] 文言文选择题复习指导(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4:2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选择题:
' O% ~* h0 Q$ v" z    选择题主要考核与课文阅读有关的各种文化常识,既包括大纲“复试考试内容”中提示的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也包括与各篇课文(尤其是重点课文)相关的背景、人物、课文体裁、出处、作者情况、学术流派等等。对这些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不仅要求全面广博,更要明晰准确,甚至细致入微。
. [3 \/ Q% s, h5 ]3 \! c    词语解释题与翻译题两种题型取消后,相关能力的考查也放入选择题中,要能够在选项中判断汉语基本现象,如古汉语特殊句式、文言虚词、词性活用等;要能判断修辞手法,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意思,文言文重点句的翻译等。  _! {2 W2 [# z& ^) Q. g
    阅读题:
, O" H( `7 @0 B5 a   分为文言文阅读及现代文阅读,约有20%的语料来自课外。课内语料包括精读与泛读全部篇目……* j' ]; U9 j. v. q1 R' ~
    要求根据给出的某段文字,从几个方面提出问题,考核的重点是综合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o! C8 p, c6 {+ n! B
    这些问题涉及到文字内容、各种文体的重要文体知识、主要表现手法、重点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的总结,如果没有较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没有相应的分析能力,是很难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的。这就提示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阅读课文,对于各课中的重点文字,一定要从各个方面分析并理解。而且在寻求正确答案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知其然,还一定要知其所以然有了相应的能力后,即便某段文字不很熟悉,也能做出正确或至少是接近正确的分析判断,就不至于答非所问。" C" w8 |2 V: G  R" m
    二、复习要求:1 x' ~* ^6 G  }* ]* j* A
       每一课课文的学习,都要求掌握作者的有关知识。
: N- h) `5 q) L; t% W* |    2, 认真阅读课文。古文阅读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八九不离十地能把课文读懂,不要求十分精确,但是课文的大概意思要读懂。第二个层次:要根据课文后面的注释,把古文重点字词一个一个精确地弄明白;现代文阅读要求理解课文主旨,掌握课文中考纲要求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写作特点、特殊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
) N. @- j, T" h6 |' }    3, 掌握本文的中心思想(主旨):4, 依照考试大纲的要求,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掌握:
0 r4 _0 i" n% }    三、汉语基本知识:1 ~" t7 }- z% b6 D- v
    1、 古今词义不同:(1)单音节词的词义扩大、缩小或改变加:[古]更,可表示更多,也可表示减少[今]更,只表示增多走:[古]跑[今]走路
5 t, t1 t, \2 i1 x. I1 _    (2)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造成古今词义不同的现象。8 Y' x9 I$ V( Y
    如:妻子——妻子和儿女(古)/妻子(今): U8 J2 H6 k9 v2 T6 S" C# A6 `
    感激(张中丞传后序)——感动、激奋(古)/感激、感谢(今)5 S2 C/ g# N! P( U' O7 Y/ Q
    2、通假字、古今字:颁白者:“颁”通“班”+ ~- q& c& k% Q  G0 a- T2 w; R
    涂有饿殍:“涂”通“途”
  n+ W  A. ]( L: y: v3 o- i    遂散六国之从:“从”通“纵”3 Z0 A! T/ B6 D4 O3 v
    而陛下说之:“说”通“悦”
3 r5 `1 `0 c9 Y* c( G    广家世世受射。 “受”通“授”,传授。$ {4 K6 Q8 ^5 @8 X
    军亡导,或失道:“或”通“惑”,迷惑。/ X' q* E- b( I+ F- p
    杀数人,胡虏益解:解:通"懈".汉军罢,弗能追:罢:通"疲".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悛悛”:通“恂恂”,诚恳拘谨的样子
" G5 y- T+ A+ `    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内”同“纳”
$ @* x/ H2 t- J) Q0 ?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陈”同“阵”,阵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卒:同"猝",突然。;佚乐:同"逸乐",安逸,快乐3、12个常见文言虚词(内容较多,放在第二讲)
+ B8 }5 \. n7 E4 \    4、特殊语法现象和句式:宾语前置句(倒装句):(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可以作为判断否定句的标志,如:不 木 无 毋 勿 弗 莫“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中的“莫己若”倒装,应为“莫若己”,译为“没有比得上自己的”。6 l2 C0 x5 G+ ?, A, q! y1 ]6 U: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 t, n* t% h4 D- D) n  H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常见疑问代词谁、何、曷、安、焉、孰等“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中的“何操”倒装,应为“操何”。' L: v/ Z: k, W  z( M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译文:“我敢埋怨谁呢?”9 `6 j: j, F+ T. T" a' B, q
    (3)宾语用指示词“是”、“之”复指,宾语前置。其中指示词无实际意义“无乃尔是过与”中的“尔是过”倒装,应为“过尔”* \0 G. q/ G& R5 f# G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中的“我之谓也”倒装,应为“谓我也”,译为“说的就是我啊”。2 [' G6 V% t* q! ?
    “姜氏何厌之有” 中的“何厌之有”倒装,应为“有何厌”,译为“哪有什么能够满足”; P% m4 o7 N+ @% c7 ~4 ^
    “其是之谓乎”中的“是之谓”倒装,应为“谓是”,译为“说的就是这个”(与《秋水》中的“我之谓”用法相似)1 z4 X. |4 C, ]/ \. T$ A1 h
    定语后置句(倒装句)5 X( M. L; ]& w4 k0 z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6 L/ d/ R+ F+ |7 S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z0 m7 c& Z. K3 q    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k, V. S, f+ J" Q$ T; ]% M& v
    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 G$ a; W. T) G# O) I* p/ D    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
  ~& N' ~9 s$ ^$ d) V( m+ o& p( H    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
) t3 @  e* c. E5 `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
9 I& `! S7 c5 O: b# S;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 `( D5 E1 X* C7 f8 T) X. M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X4 j, X6 W! @6 _% ~   
) z/ B" D4 E" j# f更多成人考试复习资料请进:育路教育网 成人高考频道:http://www.yuloo.com/crg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6 13:17 , Processed in 0.68480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