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8|回复: 0

[公共基础] 2012银行从业《公共基础》:货币政策工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4: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当中央银行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可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买入证券,增加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通过商业银行存款货币的创造功能,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多倍增加。同时,中央银行买入证券还可导致证券价格上涨,市场利率下降。相反,当中央银行需要减少货币供应量时,可进行反向操作,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减少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引起信用规模的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市场利率的上升。为了改变公开市场上短期债券品种稀缺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从2003年开始面向商业银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这种票据具有无风险、期限短、流动性高的特点,从而成为商业银行的良好投资对象。
        (2)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缴存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两部分。
        存款准备金分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按照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这个比例通常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初始作用是保证存款的支付和清算,之后才逐渐演变成为货币政策工具。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需要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可直接运用的超额准备金减少,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减少,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商业银行贷款或投资下降,引起存款的数量收缩,导致货币供应量减少。因此,存款准备金政策是以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为基础的,其效果也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来实现的。
        1984年,我国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二十多年来,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2004年,我国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与其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状况等指标挂钩。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越低、不良贷款比率越高,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高;反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越高、不良贷款比率越低,适用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越低。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会抑制资本充足率较低且资产质量较差的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从而提高商业银行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性。
        (3)再贷款与再贴现
        ①再贷款
        再贷款是指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是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的再贷款分为三类:一是为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二是为处置金融风险的需要而发放的贷款,三是用于特定目的的贷款,这类贷款主要有中央银行对地方政府的专项贷款、支农再贷款、短期流动贷款、无息再贷款和中小金融机构的再贷款等。
        ②再贴现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未到期的已贴现商业汇票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转让的票据行为。
        作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再贴现政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以再贴现方式融入资金的成本,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供求:二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影响商业银行及全社会的资金投向,促进资金的高效流动。
        中央银行调整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是: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会提高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成本,降低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意愿,减少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或贴现。如果准备金不足,商业银行只能收缩对客户的贷款和投资规模,进而也就缩减了市场货币供应量。随着市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市场利率相应上升,社会对货币的需求相应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支出减少,经济增速放慢,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的作用过程与上述相反。我国于1986年正式开展对商业银行贴现票据的再贴现。
        (4)利率政策
        ①利率及其种类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收入同本金之间的比率,而现实中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
        ·市场利率、官方利率与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是在借贷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官方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也叫法定利率,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政策工具。公定利率是非政府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业协会等所确定的利率。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是以名义货币表示的利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利率,实际利率是扣除通货膨胀影响以后的利率。
        ·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款期间,不随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而波动的利率。浮动利率又称为可变利率,是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其调整期限和调整参考利率的选择,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一般调整期为半年。
        ·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通常我们把一年以下(含一年)的信用活动叫短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短期利率;一年以上的信用活动叫长期信用,相应的利率就是长期利率。
        ·即期利率与远期利率。即期利率是指无息债券当前的到期收益率。远期利率是从未来的某个时点开始到更远的时点的利率,也就是未来的即期利率,它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时期即期利率水平的预期。
        ②我国的利率政策工具
        利率政策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币政策实施的主要工具之一。中国人民银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地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
        目前,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调整金融机构的法定存贷款利率;制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制定相关政策对各类利率结构和档次进行调整等。
        (5)汇率政策
        ①汇率及其种类
        汇率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价格。汇率之所以重要,首先是因为汇率将同一种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联系起来。在两国国内价格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当一个国家的货币升值时,该国商品在国外就变得较为昂贵,而外国商品在该国则变得较为便宜。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商品在国外就变得较为便宜,而外国商品在该国则变得较为昂贵。汇率实际上是把一种货币单位表示的价格“翻译”成用另一种货币表示的价格,从而为比较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贸易商品和非贸易商品的成本与价格提供了基础。
        按照不同的标准,汇率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种类。
        ·基本汇率和套算汇率。各国在制定汇率时必须选择某一国货币作为主要对比对象,这种货币被称为关键货币。根据本国货币与关键货币实际价值的对比,制定出对它的汇率,这个汇率就是基本汇率。一般美元是国际支付中使用较多的货币,各国都把美元当做制定汇率的主要货币,常把对美元的汇率作为基本汇率。套算汇率是指各国按照对美元的基本汇率套算出的直接反映其他货币之间价值比率的汇率,比如,根据美元对日元、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可以套算出日元对人民币的汇率。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固定汇率是指由政府制定和公布,并只能在一定幅度内波动的汇率。浮动汇率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汇率,其涨落基本自由,一国中央银行原则上没有维持汇率水平的义务,但必要时可进行干预。
        o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即期汇率,也称为现汇汇率,是指买卖外汇双方成交当天或两天以内进行交割的汇率。远期汇率是在未来一定时期进行交割,而事先由买卖双方签订合同、达成协议的汇率。到了交割日期,由协议双方按预定的汇率、金额进行钱汇两清。远期外汇买卖是一种预约性交易,是由于外汇购买者对外汇资金需要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了规避外汇汇率变动风险而引起的。远期外汇的汇率与即期汇率相比是有差额的。这种差额叫远期差价,有升水、贴水、平价三种情况,升水是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贵,贴水则表示远期汇率比即期汇率便宜,平价表示两者相等。
        ·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官方汇率是指中央银行或外汇管理当局公布的汇率。市场汇率是指在自由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的实际汇率。
        ②汇率政策
        汇率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它通常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选择相应的汇率制度,二是确定适当的汇率水平,三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在这三项内容中,选择汇率制度是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
        2005年7月2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又一次改革。改革的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指中央银行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声望,使用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向金融机构通报金融形势,说明中央银行意图,劝其采取某些相应措施,贯彻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以限制贷款增减为主要特征的窗口指导,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虽然仅是一种指导,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发展到今天,已经转化为一种具有一定强制性的手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5 00:53 , Processed in 0.2976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