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6|回复: 3

[风险管理] 2011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与例题解析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4: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为您提供“2011年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与例题解析”,帮助考生抓住重点知识点,充分备考。
第3章 信用风险管理
3.1 信用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就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而言,信用风险仍然是其所面临的最大的、最主要的风险种类。
冲刺备考
★2011年银行考试五科包过练习全程辅导
★ 2011年银行从业考试在线免费模拟练习
★ 2011年银行从业考试免费短信提醒订阅
3.1.1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单一法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以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本书所述的单一法人客户包括企业单一客户和机构类客户。
商业银行在对单一法人客户进行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时,必须对客户的基本情况和与商业银行业务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客户的类型(企业法人客户还是机构法人客户)、基本经营情况(业务范围、盈利情况)、信用状况(有无违约记录)等。
2. 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
财务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达到评价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业绩、经营效率,进而识别企业信用风险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
(1)财务报表分析
①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主要关注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质量能否充分反映客户实际和潜在的风险。
②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
③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
④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
(2)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主要分为四大类:
①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 / 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100%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100%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
②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购货成本/[(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回报率(ROA)=[税后损益+利息费用×(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收益率(ROE)=税后损益/平均股东权益净额
虽然从表面上看,各项周转率越高,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就越好,但实践中并非如此。
③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
=(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的缺陷是仅仅考虑利息因素,更理想的保障倍数应当是将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本息支付合计数相比较。
④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偿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计
其中: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
或: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
通常,流动比率较高或呈增长趋势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较好或得到改善。但流动比率不能反映资产的构成和质量,尤其不能反映存货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速动比率在分子中扣除了存货,能够更好地反映短期流动性。但速动比率也有其局限性,没有将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或时间预期考虑进来。
(3)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表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的现金流、投资活动的现金流、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净营运现金流量(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净损益+折旧+/-非现金的收入、费用项目(摊销、递延税项等)+/-营运资金的变化额
本年度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融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分析通常首先分析经营性现金流;其次分析投资活动的现金流;最后分析融资活动的现金流。
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时,应当全面考虑所有与信用风险相关的信息,通过完整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和趋势分析,揭示出借款人的财务健康状况,以判断还款来源和还款的可能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贷款,对于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对于短期贷款,应当考虑正常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否能够及时而且足额偿还贷款;对于中长期贷款,应当主要分析未来的经营活动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本息,但在贷款初期,应当考察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融资能力和投资能力来获得所需的现金流量以偿还贷款利息。
此外,由于企业发展可能处于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或衰退期,进行现金流量分析时需要考虑不同发展时期的现金流特征。
3. 单一法人客户的非财务因素分析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1)管理层风险分析
重点考核企业管理者的人品、诚信度、授信动机、经营能力及道德水准:
(2)行业风险分析
(3)生产与经营风险分析
行业风险分析只能够帮助商业银行对行业整体的共性风险有所认识,但行业中的每个企业又都有其独特的自身特点。就国内企业而言,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经营管理不善。
① 总体经营不善
② 产品风险
③ 原料供应风险
④ 生产风险
⑤ 销售风险
(4)宏观经济及自然环境分析
4. 单一法人客户的担保分析
担保方式主要有: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
(1)保证
在对贷款保证进行分析时,商业银行最关心的是保证的有效性。
① 保证人的资格。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其它组织或者公民可以作为保证人。国家机关(除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和职能部门,均不得作为保证人。
② 保证人的财务实力。
③ 保证人的保证意愿。
④ 保证人履约的经济动机及其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
⑤ 保证的法律责任。保证分为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两种。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在主合同规定的债务履行期届满没有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2)抵押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或第三方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物。
① 可以作为抵押品的财产的范围及种类。
② 抵押合同应包括的基本内容。
③ 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
④ 抵押物登记
⑤ 抵押权的实现
(3)质押
质押又称动产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方将其动产移交债权人占有,将该动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动产质押中,债务人或第三方为出质人,债权人为质权人,移交的动产为质物。
① 出质人和质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质押合同。
② 质押合同时效
③ 质押合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④ 质物的所有权转移
⑤ 质押担保的范围
⑥ 质权人对质物承担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⑦ 债务履行期届满时质物的处理。
⑧ 权利质押的范围
⑨ 权利质押物的权利行使日与债务履行期不一致时的处理。
⑩ 权利质押的生效及转让
(4)留置与定金
留置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该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留置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和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这一担保形式,主要应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主合同。定金是指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5.机构类客户和小企业/微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识别和分析
①机构类客户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还要识别是否存在以下风险因素:
政策风险
投资风险
财务风险
担保风险
②在对小企业进行信用风险分析时,还应关注以下主要风险点:
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信誉风险
3.1.2 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 集团法人客户的整体状况分析
商业银行的集团法人客户是指企业集团法人客户。
企业集团是指相互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其他重大影响关系的关联方组成的法人客户群。确定为同一集团法人客户内的关联方可称为成员单位。
本书所述的集团法人客户仅指非金融机构类集团法人客户,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或其它金融机构纳入集团法人客户统一管理。金融控股公司中的商业银行不纳入集团法人客户管理范畴。
背景知识:企业集团的特征
① 在股权或经营决策上,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事业法人或被其他企事业法人控制。
② 共同被第三方企事业法人所控制。
③ 由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包括三代以内直系亲属关系和两代以内旁系亲属关系)共同直接或间接控制。
④ 对关联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重大影响。
⑤ 与自然人股东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应当与该自然人股东持有或控制的股份或表决权合并计算。
⑥ 能够实际控制后者的其他情况。
商业银行可以参照前述的单一法人客户分析方法,对集团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非财务因素以及担保等整体状况进行逐项分析,以识别其潜在的信用风险。但集团法人客户的状况通常更为复杂。其中,对集团内关联交易的正确分析和判断至关重要。
关联交易是指发生在集团内关联方之间的有关转移权利或义务的事项安排。关联方是指在财务和经营决策中,与他方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事业法人。国家控制的企业间不应当仅仅因为彼此同受国家控制而成为关联方。
分析企业集团内的关联交易时,首先应全面了解集团的股权结构,找到企业集团的最终控制人和所有关联方,然后对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否属于正常交易进行判断。
①纵向一体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集中在上游企业为下游企业提供半成品作为原材料,以及下游企业再将产成品提供给销售公司销售。
②横向多元化集团。这类集团内部的关联交易主要是集团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资产重组、并购、资金往来以及债务重组。
商业银行发现客户的下列行为/情况时,应当注意分析和判断其是否属于集团法人客户内部的关联方。
此外,在识别和分析集团法人客户信用风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还应当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①充分利用已有的内外部信息系统。
②与客户建立授信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当尽职受理和调查评价。
③识别客户关联方关系时,授信工作人员应重点关注。
④集团法人客户的识别频率与额度授信周期应当保持一致。
⑤在定期识别期间,集团法人客户的成员单位若发生权关系变动,导致其与集团的关系发生变化。
⑥对所有集团法人客户的架构图必须每年进行维护,更新集团内的成员单位。
2.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特征
集团法人客户的信用风险通常是由于商业银行对集团法人客户多头授信、盲目/过度授信、不适当分配授信额度,或集团法人客户经营不善,或集团法人客户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手段在内部关联方之间不按公允价格原则转移资产或利润等原因造成的。
(1)内部关联交易频繁
(2)连环担保十分普遍
(3)财务报表真实性差
(4)系统性风险较高
(5)风险识别和贷后监督难度较大
3.1.3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
1. 个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
个人信贷业务特点表现为单笔业务资金规模小但业务复杂而且数量巨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 老客户与新客户
(2) 信贷产品种类
(3) 客户年龄
(4) 客户的信用评分
(5) 其他可用于个人客户分类的变量
个人客户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自身作为债务人在信贷业务中的违约,或在表外业务中自行违约或作为保证人为其他债务人/交易方提供担保过程中的违约。本书所述的个人客户信用风险特指个人作为债务人在信贷业务中的违约风险。
商业银行在对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时,同样需要个人客户提供各种能够证明个人年龄、职业、收入、财产、信用记录、教育背景等的相关资料。同时,从多种渠道调查、识别个人客户潜在的信用风险。
①借款人的资信情况调查
利用内外部征信系统调查了解借款人的资信状况。
重点调查可能影响第一还款来源的因素。
②借款人的资产与负债情况调查
③贷款用途及还款来源的调查
④对担保方式的调查
大部分中资银行要求客户经理填写“贷前调查报告”或“贷前调查表”,呈送个人贷款的审核/审批部门。而国际先进银行已经广泛使用自动受理/处理系统,直接将客户的相关信息输入个人信用评分系统。
2. 个人信贷产品分类及风险分析
个人信贷产品可以基本划分为个人住宅抵押贷款、个人零售贷款、循环零售贷款三大类。
(1)个人住宅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析
①经销商风险
②“假按揭”风险:“假按揭”的主要特征是,开发商利用积压房产套取银行信用,欺诈银行信贷资金。
③由于房产价值下跌而导致超额押值不足的风险。
④借款人的经济财务状况变动风险。
(2)个人零售贷款的风险分析
①借款人的真实收入状况难以掌握
②借款人的偿债能力有可能不稳定
③贷款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或价格下跌导致消费者不愿履约
④抵押权益实现困难
还应当要求学校、家长或有担保能力的第三方参与对助学、留学贷款的担保;对用于购买商品(如汽车)的贷款,商业银行应对经销商的信誉、实力、资格进行分析考察。由于个人贷款的抵押权实现困难,因此应当高度重视第一还款来源。
(3)循环零售贷款
①贷款是循环的、无抵押的、未承诺的。
②子组合内对个人最高授信额度不超过10万欧元(或等值货币)。
③商业银行必须保证对循环零售贷款采用的风险权重函数,仅用于相对于平均损失率而言损失率波动性低的零售贷款组合,特别是那些违约概率低的贷款组合。
④必须保留子组合的损失率数据,以便分析损失率波动情况。
⑤循环零售贷款的风险处理方式应与子组合保持一致。
3.1.4 贷款组合信用风险识别
风险分散化,即将信贷资产分散于相关性较小或负相关的不同行业/地区/信用等级/业务领域的借款人,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资产组合的总体风险;与之相反,信贷资产过度集中于特定行业、信用等级或业务领域,将大大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在识别和分析贷款组合信用风险时,应当更多地关注系统性风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影响。
1. 宏观经济因素
2. 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
行业风险和区域风险同属于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形式。
(1)行业风险
(2)区域风险
区域风险是指特定区域内所有企业类客户履约情况和信用水平的综合体现。
区域风险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难以通过贷款组合完全消除,因此其成为影响资产组合信用风险水平的一种重要风险因素。从实践来看,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一般都没有区域风险变量。
3.2 信用风险计量
信用风险计量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信用风险计量经历了从专家判断法、信用评分模型到违约概率模型分析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特别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内部评级体系的方法(InternaRating-Based Approach)来计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对应的资本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和计量技术的深入发展。
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计量依赖于对借款人和交易风险的评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明确要求,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应基于二维评级体系:一维是客户评级,另一维是债项评级。
3.2.1 客户信用评级
1. 客户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
客户信用评级是商业银行对客户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风险的大小。客户评级的评价主体是商业银行,评级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PD)。
【单选】下列关于客户信用评级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评价主题是商业银行
B.评价目标是客户违约风险
C.评价结果是信用等级和违约概率
D.评价内容是客户违约后特定债项损失大小
答案:D
(1)违约的定义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当下列一项或多项事件发生时,债务人即被视为违约:
①商业银行认定,除非采取追索措施,如变现抵押品(如果存在的话),借款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对商业银行的债务。
②债务人对于商业银行的实质性信贷债务逾期90天以上(含)。若债务人超过了规定的透支限额或新核定的限额小于目前余额,各项透支将被视作逾期。
③以下情况将被视为可能无法全额偿还债务:
银行停止对贷款计息;
在发生信贷关系后,由于信贷质量出现大幅度下降,银行冲销了贷款或计提了专项准备金;
银行将贷款出售并相应承担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银行同意消极债务重组,由此可能发生较大规模的减免或推迟偿还本金、利息或费用,造成债务规模减少;
就借款人对银行的债务而言,银行将债务人列为破产企业或类似的状况;
债务人申请破产,或已经破产,或处于类似状态,由此将不履行或延期偿还银行债务。
(2)违约概率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0.03%中的较高者。巴塞尔委员会设定0.03%的下限是为了给风险权重新定下限,也是考虑到商业银行在检验小概率事件时所面临的困难。
【单选】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概率被具体定义为借款人内部评级1年期违约概率与( )中的较高者。
A.0.1%
B.0.01%
C.0.3%
D.0.03%
答案:D
违约概率的估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单一借款人的违约概率;二是某一信用等级所有借款人的违约概率。《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估计其各信用等级借款人所对应的违约概率,常用方法有历史违约经验、统计模型和外部评级映射三种方法。
与违约概率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违约频率,即通常所说的违约率。违约频率是事后检验的结果,而违约概率是分析模型作出的事前预测,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与违约概率容易混淆的另一个概念是不良率,使不良债项余额在所有债项余额的占比,二者不具有可比性。
2.客户信用评级的发展
(1)专家判断法
即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经营信贷业务、承担信用风险过程中逐步发展并完善起来的传统信用分析方法。
①与借款人有关的因素:
声誉(Reputation)
杠杆(Leverage)
收益波动性(Volatility of Earnings)
②与市场有关的因素
经济周期(Economic Cycle)
宏观经济政策(Macro-Economy Policy)
利率水平(Leveof Interest Rates)
目前所使用的专家系统,其中,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Cs系统使用最为广泛。5Cs系统指:
品德(Character)
资本(Capital)
还款能力(Capacity)
抵押(Collateral)
经营环境(Condition)
除5Cs系统外,使用较为广泛的专家系统还有针对企业信用分析的5Ps系统和针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骆驼(CAMEL)分析系统。
5Ps包括:个人因素(PersonaFactor)、资金用途因素(Purpose Factor)、还款来源因素(Payment Factor)、保障因素(Protection Factor)、企业前景因素(Perspective Factor)。
【单选】在客户信用评级中,由个人因素、资金用途因素、还款来源因素、保障因素和企业前景因素等构成,针对企业信用分析的专家系统是( )。
A.5Cs系统
B.5Ps系统
C.CAMEL分析系统
D.4Cs系统
答案:B
骆驼(CAMEL)分析系统包括:资本充足性(CapitaAdequacy)、资产质量(Asset Quality)、管理水平(Management)、盈利水平(Earnings)流动性(Liquidity)。
专家系统的突出特点在于将信贷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作为信用分析和决策的主要基础,这种主观性很强的方法/体系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对信用风险的评估缺乏一致性。此外,尽管专家系统在银行业的长期发展和实践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析框架,但专家系统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持,尤其是对关键要素的选择、权重的确定以及综合评定等方面更显薄弱。因此,专家系统更适合于对借款人进行是和否的二维决策,难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准确计量。
(2)信用评分法
信用评分模型是一种传统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利用可观察到的借款人特征变量计算出一个数值(得分)来代表债务人的信用风险,并将借款人归类于不同的风险等级。
背景知识:信用评分模型
20世纪60年代,信用卡的推出促使信用评分技术取得了极大发展,并迅速扩展到其他业务领域。奥而特曼(Altman,1968)提出了基于多元判别分析技术的Z评分模型;马丁(Martin,1977)、奥尔森(Ohlson,1980)和威金顿(Wiginton,1980)则首次运用Logit模型分析企业破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4: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与例题解析3

</p>信用评分模型的关键在于特征变量的选择和各自权重的确定。基本过程是:
①首先,根据经验或相关性分析,确定某一类别借款人的信用风险主要与哪些经济或财务因素有关,模拟出特定形式的函数关系式;
②其次,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相关因素的权重;
③最后,将属于此类别的潜在借款人的相关因素数值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出一个数值,根据该数值的大小衡量潜在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水平,给予借款人相应评级并决定贷款与否。
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①信用评分模型是建立在对历史数据(而非当前市场数据)模拟的基础上,因此是一种向后看(Backward Looking)的模型。
②信用评分模型对借款人历史数据的要求相当高。
③信用评分模型虽然可以给出客户信用风险水平的分数,却无法提供客户违约概率的准确数值,而后者往往是信用风险管理最为关注的。
(3)违约概率模型
违约概率模型分析属于现代信用风险计量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模型有穆迪的RiskCalc和Credit Monitor、KPMG的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和死亡率模型,在银行业引起了很大反响。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也明确规定,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商业银行可采用模型估计违约概率。
与传统的专家判断和信用评分法相比,违约概率模型能够直接估计客户的违约概率,因此对历史数据的要求更高,需要商业银行建立一致的、明确的违约定义,并且在此基础上积累至少五年的数据。
3. 法人客户评级模型
(1)Altman的Z计分模型和ZETA模型
Altman(1968)认为,影响借款人违约概率的因素主要有五个:流动性(Liquidity)、盈利性(Profitability)、杠杆比率(Leverage)、偿债能力(Solvency)和活跃性(Activity)。Altman选择了下面列举的五个财务指标来综合反映上述五大因素,最终得出的Z计分函数是:
X1=(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股票市场价值/债务账面价值
X5=销售额/总资产
作为违约风险的指标,Z值越高,违约概率越低。此外,Altman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Z低于1.81,在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风险,应被归入高违约风险等级。
1977年,Altman与Hardeman、Narayanan又提出了第二代Z计分模型——ZETA信用风险分析模型,主要用于公共或私有的非金融类公司,其适应范围更广,对违约概率的计算更精确。
ZETA模型将模型考察指标由五个增加到七个,分别为:
X1:资产收益率指标,等于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2:收益稳定性指标,指企业资产收益率在5~10年变动趋势的标准差。
X3:偿债能力指标,等于息税前利润/总利息支出。
X4:盈利积累能力指标,等于留存收益/总资产。
X5:流动性指标,即流动比率,等于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6:资本化程度指标,等于普通股/总资本。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资本实力越强,违约概率越小。
X7:规模指标,用企业总资产的对数表示。
(2)RiskCalc模型
RiskCalc模型是在传统信用评分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非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其核心是通过严格的步骤从客户信息中选择出最能预测违约的一组变量,经过适当变换后运用Logit/Probit回归技术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
①收集大量的公司数据;
②对数据进行样本选择和异常值处理;
③逐一分析变换各风险因素的单调性、违约预测能力及彼此间的相关性,初步选择出违约预测能力强、彼此相关性不高的20~30个风险因素;
④运用Logit/Probit回归技术从初步因素中选择出9~11个最优的风险因素,并确保回归系数具有明确的经济含义,各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⑤在建模外样本、时段外样本中验证基于建模样本所构建模型的违约区分能力,确保模型的横向适用性和纵向前瞻性;
⑥对模型输出结果进行校正,得到最终各客户的违约概率。
(3)Credit Monitor模型
Credit Monitor模型是在Merton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适用于上市公司的违约概率模型,其核心在于把企业与银行的借贷关系视为期权买卖关系,借贷关系中的信用风险信息因此隐含在这种期权交易之中,从而通过应用期权定价理论求解出信用风险溢价和相应的违约率,即预期违约频率(Expected Default Frequency,EDF)。
【单选】在法人客户评级模型中,( )通过应用期权定价理论求解出信用风险溢价和相应的违约率。
A.Altman Z计分模型
B.RiskCalc模型
C.Credit Monitor模型
D.死亡率模型
答案:C
(4)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
风险中性定价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假设金融市场中的每个参与者都是风险中立者,不管是高风险资产、低风险资产或无风险资产,只要资产的期望收益是相等的,市场参与者对其的态度就是一致的,这样的市场环境被称为风险中性范式。KPMG公司将风险中性定价理论运用到贷款或债券的违约概率计算中,由于债券市场可以提供与不同信用等级相对应的风险溢价,根据期望收益相等的风险中性定价原则,每一笔贷款或债券的违约概率就可以相应计算出来。
【单选】某一年期零息债券的年收益率为16.7%,假设债务人违约后,回收率为零,若一年期的无风险年收益率为5%,则根据KPMG风险中性定价模型得到上述债券在一年内的违约概率为( )
A.0.05
B.0.10
C.0.15
D.0.20
答案:B
(5)死亡率模型
死亡率模型是根据贷款或债券的历史违约数据,计算在未来一定持有期内不同信用等级的贷款或债券的违约概率,即死亡率,通常分为边际死亡率(MarginaMortality Rate,MMR)和累计死亡率(Cumulated Mortality Rate,CMR)。
【单选】根据死亡率模型,假设某3年期辛迪加贷款,从第1年至第3年每年的边际死亡率依次为0.17%、0.60%、0.60%,则3年的累计死亡率为( )。
A.0.17%
B.0.77%
C.1.36%
D.2.32%
答案:C
4. 个人客户评分方法
按照国际惯例,对于企业的信用评定采用评级方法,而对个人客户的信用评定采用评分方法。由于个人客户数量众多,历史信息的规律性强,因此主要采用基于历史数据统计的评分模型计量个人客户的信用风险。
参照国际最佳实践,个人客户评分按照所采用的统计方法可以分为回归分析、K临近值、神经网络模型等;按照评分的对象可以分为客户水平、产品水平和账户水平,按照评分的目的可以分为风险评分、利润评分、忠诚度评分等;按照平分的阶段则可以分为拓展客户期(信用局评分)、审批客户期(申请评分)和管理客户期(行为评分)。
(1)信用局评分
这一阶段常用的模型有:
①风险评分,预测消费者违约/坏账风险的大小;
②收益评分,预测消费者开户后给商业银行带来潜在收益;
③破产评分,预测消费者破产风险的大小;
④其他信用特征评分。
(2)申请评分
申请评分模型通过综合考虑申请者在申请表上所填写的各种信息,对照商业银行类似申请者开户后的信用表现,以评分来预测申请者开户后一定时期内违约概率,通过比较该客户的违约概率和商业银行可以接受的违约底线来作出拒绝或接受的决定。
信用局风险评分模型和收益评分模型是很有价值的决策工具,与申请评分模型具有互补性,可以组成二维或三维矩阵来进行信贷审批决策。不同的是,申请评分模型是商业银行为特定金融产品的申请者量身定做的,能够更准确、全面地反映商业银行客户的特殊性,而且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对客户将来的信用表现进行预测;而信用局评分模型通常是对申请者在未来各种信贷关系中的违约概率作出预测。
(3)行为评分
行为评分被用来观察现有客户的行为,以掌握客户及时还款的可信度。
5.客户评级/评分的验证(Validation)
(1)客户违约风险区分能力的验证
期基本原理是运用多种数理分析方法检验评级系统对客户是否违约的判断准确性。
(2)违约概率预测准确性的验证(校正)
其基本原理是运用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当实际违约发生情况超过给定阈值,则拒绝原假设,认为PD预测不准确。常用方法有:二项分布检验,检验给定年份某一等级PD预测准确性;卡方分布检验,检验给定年份不同等级PD预测准确性;正态分布检验,检验不同年份同一等级PD预测准确性;扩展的交通灯检验,检验不同年份不同等级PD预测准确性。
3.2.2 债项评级
1. 债项评级的基本概念
(1)债项评级
债项评级是对交易本身的特定风险进行计量和评价,反映客户违约后的债项损失大小。特定风险因素包括抵押、优先性、产品类别、地区、行业等。债项评级既可以只反映债项本身的交易风险,也可以同时反映客户信用风险和债项交易风险。
(2)债项评级与客户评级的关系
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是反映信用风险水平的两个纬度。一个债务人只能有一个客户评级,而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单选】下列关于客户评级与债项评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债项评级是在假设客户已经违约的情况下,针对每笔债项本身的特点预测债项可能的损失率
B.客户评级主要针对客户的每笔具体债项进行评级
C.在某一时点,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D.在某一时点,同一债务人的不同交易可能会有不同的债项评级
答案:B
(3)损失
客户违约后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债项损失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经济损失;二是会计损失。
(4)违约风险暴露
违约风险暴露是指债务人违约时的预期表内表外项目暴露总和。如果客户已经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为其违约时的债务账面价值;如果客户尚未违约,则违约风险暴露对于表内项目为债务账面价值,对于表外项目为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单选】若客户尚未违约,在债项评级中表外项目的违约风险暴露为( )。
A.表外项目已提取金额
B.表外项目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C.表外项目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D.表内项目已提取金额+信用转换系数×已承诺未提取金额
答案:C
(5)违约损失率
违约损失率(Loss Given Default,LGD)是指给定借款人违约后贷款损失金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比例,其估计公式为损失/违约风险暴露。
2. 债项评级的方法
(1)影响违约损失率的因素
①产品因素
包括清偿优先性(Seniority)、抵押品等。
②公司因素
③行业因素
④地区因素
⑤宏观经济周期因素
【单选】根据2002年穆迪公司在违约损失率预测模型LossCalc的技术文件中所披露的信息,( )对违约损失率的影响贡献度最高。
A.清偿优先性等产品因素
B.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C.行业性因素
D.企业资本结构因素
答案:A
(2)计量违约损失率的方法
①市场价值法。通过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信用价差(Credit Spread)和违约概率推算违约损失率,其假设前提是市场能及时有效反映债券发行企业的信用风险变化,主要适用于已经在市场上发行并且可交易的大企业、政府、银行债券。
②回收现金法。根据违约历史清收情况,预测违约贷款在清收过程中的现金流,并计算出LGD,即LGD=1-回收率=1-(回收金额-回收成本)/违约风险暴露。
【单选】采用回收现金流计算违约损失率时,若回收金额为1.04亿元,回收成本为0.84亿元,违约风险暴露为1.2亿元,则违约损失率为( )。
A.13.33%
B.16.67%
C.30.00%
D.83.33%
答案:D
3. 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通常是指信贷分析和管理人员或监管当局的检查人员,综合能够获得的全部信息并运用最佳判断,根据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对信贷资产质量作出评价。
2001年,我国监管当局出台了贷款风险分类的指导原则,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能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在分类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至少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①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信贷规章、制度和办法;
② 建立有效的信贷组织管理体制;
③ 实行审贷分离;
④ 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保证贷款档案的连续和完整;
⑤ 改进管理信息系统,保证管理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贷款状况的重要信息;
⑥ 督促借款人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贷款分类与债项评级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二者既区别明显又相互联系。
3.2.3 组合信用风险计量
1.违约相关性及其计量
相关性是描述两个联合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不仅仅是指两个事件概率的简单乘积。违约相关性的计量包括相关系数和连接函数两种方法。
(1)相关系数
线性相关是最常见的一种相关,可用统计学中最常见的简单相关系数来计量。
【单选】X、Y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类型借款人的违约损失,其协方差为0.08,X的标准差为0.90,Y的标准差为0.70,则其相关系数为( )。
A.0.630
B.0.072
C.0.127
D.0.056
答案:C
对于非线性相关,可通过秩相关系数(Spearman)和坎德尔系数(Kendall)进行计量。
上述相关性计量在数学上都具有良好的性质,目前在金融工程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它们共同的缺点是只能刻画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却无法通过各变量的边缘分布刻画出两个变量的联合分布。希望通过单比债项的不同损失分布来计算组合的损失分布,可以采用连接函数。
(2)连接函数
连接函数是一个把单变量概率密度函数连接成联合分布函数的函数。
2.信用风险组合模型
根据原理上的差异,信用风险组合模型可以分为两类:
解析模型。通过一些简化假设,对信贷资产组合给出一个“准确”的解。解析模型能够快速得到结果,但缺点是需要建立在对违约风险因素诸多苛刻的假定基础上。
仿真模型。用大量仿真试验(情景模拟)所产生的经验分布来近似代替真实分布。仿真模型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对信息系统的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1)CreditMetrics模型
CreditMetrics模型本质上是一个VaR模型,目的是为了计算出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一个信用资产组合在持有期限内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CreditMetrics模型的创新之处正是在于解决了计算非交易性资产组合VaR这一难题。
①信用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尔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则用信用等级表示。
②信用工具(包括贷款、私募债券等)的市场价值取决于借款人的信用等级,即不同信用等级的信用工具有不同的市场价值,因此,信用等级的变化会带来信用工具价值的相应变化。
③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从资产组合而并不是单一资产的角度来看待信用风险。
④由于CreditMetrics模型将单一的信用工具放入资产组合中衡量其对整个组合风险状况的作用,而不是孤立地衡量某一信用工具自身的风险,因而,该模型使用了信用工具边际风险贡献(MarginaRisk Contribution)这样的概念来反映单一信用工具对整个组合风险状况的作用。边际风险贡献是指因增加某一信用工具在组合中的持有量而增加的整个组合的风险。
【单选】CreditMetrics模型使用了( )这一概念来反映单一信用工具对真个组合风险状况的作用。
A.秩相关系数
B.连接函数
C.信用工具边际风险贡献
D.违约概率
答案:C
(2)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麦肯锡公司提出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直接将将转移概率与宏观因素的关系模型化,然后通过不断加入宏观因素冲击来模拟转移概率的变化,得出模型中的一系列参数值。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可以看做是CreditMetrics模型的一个补充,因为该模型虽然在违约计量上不使用历史数据,而是根据现实宏观经济因素通过蒙特卡洛模拟计算出来,但对于那些非违约的转移概率则还需要历史数据来计算,只不过将这些基于历史数据的转移概率进行了调整而已。该模型本身并不能计量出完整的等级转移矩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4: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与例题解析3

</p>【单选】多重信用风险组合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银行业中,其中( )直接将转移概率与宏观因素的关系模型化,然后通过不断加入宏观因素冲击来模拟转移概率的变化,得出模型的一系列参数值。
A.CreditMetric模型
B.Credit Portfolio模型
C.Credit Risk + 模型
D.KMV模型
答案:B
(3)Credit Risk+模型
Credit Risk+模型是根据针对火灾险的财险精算原理,对贷款组合违约率进行分析的,并假设在组合中,每笔贷款只有违约和不违约两种状态。Credit Risk+模型认为,贷款组合中不同类型的贷款同时违约的概率是很小的且相互独立,因此,贷款组合的违约率服从泊松分布。
3. 组合损失的压力测试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05年的定义,压力测试是一种风险管理技术,用于评估特定事件或特定金融变量的变化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潜在影响。
作为商业银行日常风险管理手段的有效补充,压力测试早期主要用于市场风险管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业界也逐渐开始利用压力测试来补充信用风险模型的不足。
压力测试主要采用敏感性分析的情景分析方法。敏感性分析用来测试单个风险因素或一小组密切相关的风险因素的假定运动(如收益曲线的平移)对组合价值的影响;情景分析模拟一组风险因素(如股权价格、汇率和利率)的多种情景对组合价值的影响。敏感度测试着重分析特定风险因素对组合或业务单元的影响,而情景分析评估所有风险因素变化的整体效应,更频繁地用于机构范围内的压力测试。
尽管压力测试并不困难,但过多的压力测试并不意味着抓住了风险管理的实质和要害,也不意味着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而且,由于每次压力测试只能说明时间的影响程度,却并不能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得管理者对众多的压力测试结果难以分清主次,因而对决策的帮助并不大。此外,压力测试只是对组合短期风险状况的一种衡量,因此属于一种战术性的风险管理方法。
3.2.4 国家风险主权评级
国际风险是指经济主体在与非本国居民进行国际经贸与金融往来时,由于别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变化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国家风险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政府未能履行其债务所导致的风险(主权风险),也包括主权国家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影响债务人履行偿债义务的能力和意愿。对国家风险的计量可以通过主权评级来实现。
主权评级指各国直接或间接影响债务人履行其对外偿付义务的能力和意愿的测试与排名。目前,比较通用的主权评级模型是由经济学家坎托和帕克(Cantor & Packer,1996)提出的,CP模型回归了标准普尔和穆迪赋予的主权风险评级,利用49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测量出主权风险评级中作为决定因素的8个变量:
① 人均收入:人均GNP(千美元)。
② GDP增长:年均实际GDP增长(%)。
③ 通货膨胀:年均消费价格通胀率(%)。
④ 财政平衡:相对于GDP的中央财政年均盈余(%)。
⑤ 外部平衡:相对于GDP的资本项目年均顺差(%)。
⑥ 外债:相对于出口的外币债务(%)。
⑦ 经济发展指标:IMF的工业化国家分类(1=工业化;0=非工业化)。
⑧ 违约史指标:1970年以来的外币债务违约(1=违约;0=未违约)。
朱特勒和麦卡锡(Juttner & McCarthy,2000)对上述CP模型适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评级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增加了下述5个变量,并运用回归分析对CP模型进行了扩展:
⑨ 利差变量:某国和美国相同期限的政府债务之间的利率差。
⑩ 金融部门潜在问题资产占GDP的百分比。
金融系统因政府而产生的或有负债与GDP之比。
私人部门信贷增长的变化率(用对GDP的百分率表示)。
实际汇率变量(用购买力平价作为均衡基点)。
与其他信用风险评级/评分相比,主权风险评级需要更多的经验判断,与其说它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蕴含着不可预见性的艺术。
3.2.5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下的信用风险量化
背景知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概述
《巴塞尔资本协议》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资产分为四大类,分别以相应的权重(K)反映其风险大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央政府的债权风险暴露权重为0;
对于OECD的商业银行及OECD以外的中央政府的债权风险暴露权重为20%;
抵押贷款的风险暴露权重为50%;
其他所有商业银行、企业、个人的风险暴露权重都为100%。
符合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必须满足:资本/信用风险加权资产 》 8%。其中,信用风险加权资产为商业银行所有债项风险暴露额与对应权重乘积之和。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不仅构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三大支柱,明确最低资本充足率覆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主要风险来源,而且对信用风险的计量提出了标准法、内部评级法初级法、内部评级法高级法三种方法。
【单选】下列关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及其信用风险量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了信用风险计量的两大类方法:标准法和内部评级法
B.明确最低资本充足率覆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三大主要风险来源
C.外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的用于外部监管的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
D.构建了最低资本充足率、监督检查、市场约束三大支柱
答案:D
信用风险评级分为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外部评级是专业评级机构对特定债务人的偿债能力和意愿的整体评估,主要依靠专家定性分析,评级对象主要是政府或大企业;内部评级是商业银行根据内部数据和标准(侧重于定量分析),对客户的信用风险及债项的交易风险进行评价,并据以估计违约概率及违约损失率,作为信用评级和分类管理的标准。
巴塞尔委员会针对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不同,提出了信用风险计量的两大类方法:标准法,基于商业银行资产的外部评级结果,以标准化方式计量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基于商业银行自身健全和完备的内部评级体系计量信用风险,但必须经过监管当局的技术检验和正式批准。
1.标准法
①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分为对主权国家的债权、对一般商业银行的债权、对公司的债权、包括在监管零售资产中的债权、以居民房产抵押的债权、表外债权等13类;
②对主权、商业银行、公司的债权等非零售类信贷资产,根据债务人的外部评级结果分别确定权重,零售类资产根据是否有居民房产抵押分别给予75%、35%的权重,表外信贷资产采用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转换为信用风险暴露;
③允许商业银行通过抵押、担保、信用衍生工具等信贷资产的风险敏感性,但缺点也很明显:过分依赖于外部评级,对于缺乏外部评级的公司类债权统一给予100%的风险权重,缺乏敏感性;此外,也没有考虑到不同资产间的相关性。
【单选】在计量信用风险的方法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标准法的缺点不包括( )。
A.过分依赖于外部评级
B.没有考虑到不同资产间的相关性
C.对于缺乏外部评级的公司类债券统一给予100%的风险权重,缺乏敏感性
D.与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相比,提高了信贷资产的风险敏感性
答案:D
2.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要去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内部评级体系,自行预测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期限(M)等信用风险因素,并根据如下权重公式计算每笔债项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K):
(1)公司、主权及商业银行暴露
①非违约风险暴露
②违约风险暴露
(2)零售暴露
根据对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依赖程度的不同,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两种:
①初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客户评级估计每一等级客户违约概率,其他风险要素采用监管当局的估机值;
②高级法要求商业银行运用自身二维评级体系自行估计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期限。
初级法和高级法的区分只适用于非零售暴露,对于零售暴露,只要商业银行决定实施内部评级法,就必须自行估计PD和LGD。
【单选】《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鼓励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使用基于( )的方法来计量违约概率、违约损失,并据此计算信用风险对应的资本要求。
A.外部评级体系
B.内部评级体系
C.宏观评级体系
D.微观评级体系
答案:B
3.3 信用风险监测与报告
信用风险监测是风险管理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指信用风险管理者通过各种监控条件,动态捕捉信用风险指标的异常变动,判断其是否已经达到引起关注的水平或已经超过阈值。信用风险监测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
3.3.1 风险监测对象
1. 客户风险监测
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风险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单个债务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客户风险构成信用风险的微观层面。
客户风险的内生变量包括两类指标:一是基本面指标(定性指标或非财务指标),二是财务指标。
①基本面指标主要包括:
品质类指标
实力类指标
环境类指标
②财务指标主要包括:
偿债能力指标
盈利能力指标
营运能力指标
增长能力指标
从客户风险的外声变量来看,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主要股东、上下游客户、市场竞争者等“风险域”企业持续交互影响的。上述相关群体的变化,均可能对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造成影响。因此,对单一客户风险的监测,需要从个体延伸到“风险域”企业。
2. 组合风险监测
组合层面的风险监测把多种信贷资产作为投资组合进行整体监测。组合监测能够体现多样化带来的分散风险的效果,防止国别、行业、区域、产品等维度的风险集中度过高,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商业银行组合风险监测有两种主要方法:
①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传统的组合监测方法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结构进行分析监测。授信集中是指相对于商业银行资本金、总资产或总体风险水平而言,存在较大潜在风险的授信。结构分析包括行业、客户、产品、区域等的资产质量、收益(利润贡献度)等维度。商业银行可以依据风险管理专家的判断,给予各项指标一定权重,得出对单个资产组合风险判断的综合指标或指数。
②资产组合模型。商业银行在计量每个敞口的信用风险,即估计每个敞口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的基础上,就能够计量组合整体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
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到整体价值的概率分布。
不直接处理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而把暴露在该风险类别下的投资组合看成一个整体,直接估计该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包括CreditMetrics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等。
3.3.2 风险监测主要指标
风险监测指标体系通常包括潜在指标和显现指标两大类,前者主要用于对潜在因素或征兆信息的定量分析,后者则用于显现因素或现状信息的定量化。
中国银监会对原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按照三大类七项指标进行评估,具体包括经营绩效类指标、资产质量类指标和审慎经营类指标。
有关资产质量的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良资产/贷款率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2. 预期损失率
预期损失率=预期损失/资产风险敞口×100%
预期损失是指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数学期望,代表大量贷款或交易组合在整个经济周期内的平均损失,是商业银行已经预计到将会发生的损失。预期损失=PD×LGD×EAD,其中,PD为借款人的违约概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违约风险暴露。
3. 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
单一(集团)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最大一家(集团)客户贷款总额是指报告期末各项贷款余额最高的一家(集团)客户的各项贷款的总额,客户是指取得贷款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自然人,各项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资本净额定义与资本充足率指标中定义一致。
4. 贷款风险迁徙
风险迁徙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变化的程度,表示为资产质量从前期到本期变化的比率,属于动态指标。风险迁徙类指标包括正常贷款迁徙率和不良贷款迁徙率。
(1)正常贷款迁徙率
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回收、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和不良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2)正常类贷款迁徙率
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正常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正常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3)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量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关注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定义与正常贷款迁徙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关注类贷款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4)次级类贷款迁徙率
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可疑类、损失类的贷款余额之和。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次级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次级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5)可疑类贷款迁徙率
可疑类贷款迁徙率=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可疑类贷款余额-期初可疑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期初可疑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末分类为损失类的贷款余额。期初可疑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是指期初可疑类贷款中,在报告期内,由于贷款正常收回、不良贷款处置或贷款核销等原因而减少的贷款。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与不良贷款率指标中的定义一致。
5.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6.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
该指标计算本外币口径数据。贷款实际计提准备指商业银行根据贷款预计损失而实际计提的准备。
3.3.3 风险预警
1. 风险预警的程序和主要方法
(1)风险预警程序
①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传递
②风险分析
③风险处置。按照阶段划分,风险处置可以划分为预控性处置与全面性处置。
④后评价
(2)风险预警的主要方法
①传统方法。典型的例子是6C法。
②评级方法
③信用评分方法。CAMEL评级体系
④统计模型。
在我国银行业实践中,风险预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可以根据运作机制将风险预警方法分为黑色预警法、蓝色预警法和红色预警法。
①黑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不引进预兆自变量,只考察警素指标的时间序列变化规律,即循环波动特征。
②蓝色预警法。这种预警方法侧重定量分析,根据风险征兆等级预报整体风险的严重程度,具体分为两种模式:
指数预警法,即利用警兆指标合成的风险指数进行预警。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是扩散指数,是指全部警兆指数中个数处于上升的警兆指数所占比重。
统计预警法。
③红色预警法。该方法重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其流程是:首先对影响警素变动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其次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风险分析专家的直觉和经验进行预警。
2. 行业风险预警
(1)行业环境风险因素
①经济周期因素
②财政货币政策
③国家产业政策
④法律法规
(2)行业经营风险因素
主要包括市场供求、产业成熟度、行业垄断程度、产业依赖度、产品替代性、行业竞争主体的经营状况、行业整体财务状况,目的是预测目标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该行业中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风险。
(3)行业财务风险因素
对行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分析要从行业财务数据的角度,把握行业的盈利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和资金营运能力,进而更深入地剖析行业发展中的潜在风险。行业财务风险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3 14: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银行从业考试风险管理知识点与例题解析3

</p>①行业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②行业盈亏系数=行业内亏损企业个数/行业内全部企业个数
=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行业内盈利企业盈利总额)
该指标是衡量行业风险程度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风险越小。
③资本积累率=行业内企业年末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总和/行业内年初企业所有者权益总和×100%越高越好。
④行业销售利润率=行业内企业销售利润总和/行业内企业销售收入总和×100%
该指标越高越好。
⑤行业产品产销率=行业产品销售量/行业产品产量×100%
该指标越高越好。
⑥劳动生产率=(截至当月累计工业增加值总额×12)/(行业职工平均人数×累计月数)×100%
(4)行业重大突发事件
3. 区域风险预警
(1)政策法规发生重大变化
(2)区域经营环境出现恶化
(3)区域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内部出现风险因素
4. 客户风险预警
客户风险分为客户财务风险和客户非财务风险两大类,风险经理在进行客户风险监测时,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客户财务风险的监测
(2)客户非财务风险的监测
3.3.4 风险报告
风险报告是将风险信息传递到内外部部门和机构,使其了解商业银行客体风险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工具。风险报告是商业银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媒介,贯穿于整个流程和各个层面。
1. 风险报告的职责和路径
(1)风险报告的职责
①保证对有效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和相关性的清醒认识;
②传递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
③实施并支持一致的风险语言/术语;
④使员工在业务部门、流程和职能单元之间分享风险信息;
⑤告诉员工在实施和支持全面风险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
⑥利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事件、活动、, , 状况的信息,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目标实施提供支持;
⑦保障风险管理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或者同级的风险管理部门、外部监管部门、投资者报告。
风险报告除了满足监管当局和自身风险管理与内控需要外,还应当符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息披露框架的风险汇总和报告流程。巴塞尔委员会强调,通过强化信息披露可以达到强化市场约束的目的。
(2)风险报告的路径
在报告路径的设计上,应当充分考虑管理链条长度与管理效率的关系。良好的风险报告路径应采取纵向报送与横向传送相结合的矩阵式结构,即本级行各部门向上级行对口部门报送风险报告的同时,也须向本级行的风险管理部门传送风险报告,以增强决策管理层对操作层的管理和监督。与传统的书面报告方式相比,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真正实现了风险管理信息/报告的多向化、交互式传递,在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独立性的同时,确保管理层对业务部门主要风险的实时监控。
2. 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从报告的使用者来看,风险报告可分为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两种类型。
②从类型上划分,风险报告通常分为总和报告和专题报告两种类型。
背景知识:商业银行的重大风险事项
① 重大信贷风险事项
② 重大市场风险事项
③ 重大利率风险事项
④ 重大突发性事件
⑤ 重大法律风险事项
⑥ 各报告单位认为应报告的其他重大风险事项
③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规定的不良贷款分析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基本情况
地区和客户结构情况
不良贷款清收转化情况
新发放贷款质量情况
新发生不良贷款的内外原因分析及典型案例
对不良贷款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提出继续抓好不良贷款管理或监管工作的措施和意见
对表外业务进行风险分析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基本情况
地区结构分析
表外业务垫款形成原因的分析
表外业务垫款变化趋势的预测,以及继续抓好表外业务管理或监管的措施和意见。
④巴塞尔委员会建议的信用风险披露内容。
3.4 信用风险控制
3.4.1 限额管理
限额是指对某一客户(单一法人或集团法人)所确定的、在一定时期内商业银行能够接受的最大信用风险暴露,它与金融产品和其他维度信用风险暴露的具体状况、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经济资本配置等因素有关。
1. 单一客户限额管理
针对单一客户进行限额管理时,首先需要计算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能力,即客户凭借自身信用与实力承受对外债务的最大能力。一般来说,具体决定一个客户(个人或企业/机构)债务承受能力的主要因素是客户信用等级和所有者权益,由此可得:
MBC(Maximum Borrowing Capacity)是指最高债务承受额;
EQ(Equity)是指所有者权益;
LM(Lever Modulus)是指杠杆系数;
CCR(Customer Credit Rating)是指客户资信等级;
f(CCR)是指客户资信等级与杠杆系数对应的函数系数。
商业银行在考虑对客户守信时不能仅仅根据客户的最高债务承受额提供授信,还必须将客户在其他商业银行的原有授信、在本行的原有授信和准备发放的新授信一并加以考虑。
在实际业务中,商业银行决定客户授信额度还受到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例如银行的存款政策、客户中间业务情况、银行收益情况等。此外,确定客户信贷限额还要考虑商业银行对该客户的风险容忍度,可以用客户损失限额(Customer Maximum Loss Quota,CMLQ)表示。
2. 集团客户限额管理
集团统一授信一般分“三步走”:
对其授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统一识别标准,实施总量控制。
掌握充分信息,避免过度授信。
主办银行牵头,协调信贷业务。
尽量少用保证,争取多用抵押。
授信协议约定,关联交易必报。
3. 国际与区域限额管理
(1)国家风险限额
国际风险限额是用来对某一国家的风险暴露管理的额度框架。国家风险暴露包含一个国家的信用风险暴露、跨境转移风险以及ERS(高压力风险事件情景)风险。国家信用风险暴露是指在某一国设有固定居所的交易对方(包括没有国外机构担保的驻该国家的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以及该国家交易对方海外子公司的信用风险暴露。跨境转移风险产生于一国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另外一国的交易对方进行的授信活动。
国家风险限额管理基于对一个国家的综合评级。
(2)区域限额管理
发达国家一般不对一个国家内的某一地区设置地区风险限额。我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区域风险限额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4. 组合限额管理
组合限额是商业银行资产组合层面的限额,是组合管理的体现方式和管理手段之一。组合限额可分为授信集中度限额和总体组合限额两类。
(1)授信集中度限额
(2)总体组合限额
设定组合限额主要可分为以下五步:
第一步,按某组合维度确定资本分配权重。
第二步,根据资本分配权重,对预期的组合进行压力测试,估算组合的损失。
第三步,将压力测试估算出的预计组合损失与商业银行的资本相对比。
第四步,根据资本分配权重,确定各组合(按行业、按产品等)以资本表示的组合限额:
以资本表示的组合限额=资本×资本分配权重
第五步,根据资本转换因子,将以资本表示的该组合的组合限额转换为以计划授信额表示的组合限额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不允许超过组合限额。
商业银行应尽快采取措施将组合敞开降低到限额之下。
组合限额一旦被明确下来,就必须严格遵守并得到良好维护。
3.4.2 信贷审批
1. 贷款定价
(1)贷款定价的决定要素
贷款定价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市场、银行和监管机构这三方面是形成均衡定价的三个主要力量。贷款定价通常由以下因素来决定:
贷款的定价=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
资金成本包括债务成本和股权成本,经营成本以所谓的部门成本包括在价格计算中。风险成本一般指预期损失,需要许多数据来确定一笔贷款的预期损失。资本成本主要是指用来覆盖该笔贷款的信用风险所需要的经济资本。在贷款定价中考虑资本成本是因为:信用风险引起的损失最终只有通过核销拨备的方式弥补,遵循外部日益加强的监管要求,获得商业银行股东所期望的投资收益率。RAROC在贷款定价中应用的一般公式为:
RAROC=(某项贷款的一年收入-各项费用-预期损失)/监管或经济资本
式中,预期损失代表商业银行为风险业务计提的各项准备,而经济资本则是用来抵御商业银行的非预期损失所需的资本。
(2)贷款定价的影响因素
贷款定价不仅受单个借款者风险的影响,还受商业银行当前资产组合结构的影响。
2. 贷款发放
(1)授权管理
授信权限管理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①给予每一交易对方的信用须得到一定权利层次的批准;
②集团内所有机构在进行信用决策时应遵循一致的标准;
③债项的每一个重要改变(如主要条款、抵押结构及主要合同)应得到一定权利层次的批准;
④交易对方风险限额的确定和单一信用风险暴露的管理应符合组合的统一指导及信用政策,每一决策都应建立在风险—收益分析基础之上;
⑤根据审批人的资历、经验和岗位培训,将信用授权分配给审批人并定期进行考核。
(2)授信审批
授信审批或信贷决策一般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审贷分离原则。
②统一考虑原则。
③展期重审原则。
3.4.3 贷后管理
1. 贷款转让
贷款转让通常指贷款有偿转让,是贷款的原债权人将已经发放但未到期的贷款有偿转让给其他机构的经济行为,又被称为贷款出售,主要目的是为了分散风险、增加收益、实现资产多元化、提高经济资本配置效率。贷款转让可以实现信用风险的转移。
贷款转让按转让的贷款笔数可分为单笔贷款转让和组合(打包)贷款转让,按转让贷款的资金流向可分为一次性转让和回购式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承担风险可分为无追索转让和有追索转让,按原债权人对已转让贷款是否参与管理可分为代管式转让和非代管式转让,按新债权人确定方式可分为定向转让与公开转让(通常通过招标)。大多数贷款的转让是属于一次性、无追索、一组同质性的贷款(如住房抵押贷款)在贷款二级市场上公开打包出售。
2. 贷款重组
贷款重组是当债务人因种种原因无法按原有合同履约时,商业银行为了降低客户违约风险引致的损失,而对原有贷款结构(期限、金额、利率、费用、担保等)进行调整、重新安排、重新组织的过程。贷款重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是否属于可重组的对象或产品
②为何进入重组流程。
③是否值得重组,重组的成本与重组后可减少的损失孰大孰小。
④对抵押品、质押物或保证人一般应重新进行评估。
贷款重组的流程:
第一,成本收益分析。
第二,准备重组方案。
第三,与债务人磋商和谈判,并就贷款重组的措施、条件、要求和实施期限达成共识。
3.4.4 经济资本计量与配置
1. 经济资本计量
信用风险经济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为了应对未来一定期限内信用风险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资本金,其在数值上等于信用风险资产可能带来的非预期损失。
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置信水平;二是银行风险计量水平。
2. 经济资本配置
①基于非预期损失占比的经济资本配置。
②基于边际非预期损失占比的经济资本配置。
3.4.5 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衍生产品
1. 资产证券化
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将其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已经存在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并按照信用等级进行分类,对应不同类别(信用等级)的资产向市场上的投资者发行不同收益率的证券,从而使信贷资产在原持有者的资产负债表上消失。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目前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和资产支持证券(ABS)。
信贷资产证券化具有将缺乏流动性的贷款资产转换成具有流动性的证券的特点,这种转换使商业银行既转移了持有贷款的信用风险,又可以获得贷款的组织安排、出售的收益,从而有利于分散信用风险,改善资产质量,扩大资金来源,缓解资本充足压力,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① 建立一个独立的SPV来发行证券,SPV与原始权益人实行“破产隔离”;
② SPV购买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资产组合(贷款池);
③ 评级机构为资产池的资产提供信用评级;
④ 采用各种信用增级方法提高发行证券的信用等级;
⑤ SPV向投资者出售抵押贷款证券;
⑥ SPV将出售抵押贷款证券的收益按和约转入原债权人的账户;
⑦ SPV负责向债务人收取每期现金流并将其转入购买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账户。
2. 信用衍生产品
信用衍生产品是用来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可以将单笔贷款或资产组合的全部违约风险,如转移贷款等债权得不到偿付的风险和信用质量下降的风险,转移给交易对方。常用的信用衍生工具有总收益互换、信用违约互换、信用价差衍生产品、信用联动票据以及混合工具(前述四种衍生工具的再组合)。
(1)总收益互换
总收益互换是将传统的互换进行合成,以为投资者提供类似贷款或信用资产的投资产品。与普通信用资产不同,它们处于资产负债表之外而不必进入贷款安排中,当然也不存在融资的义务。总收益互换覆盖了由基础资产市场价值变化所导致的全部损失。
(2)信用违约互换
信用违约互换是基于借款人的违约,违约不一定意味着对所有贷款全部违约,而是可能只代表延迟支付。此时,买方一般会获得与所发生损失相等金额的补偿。
(3)信用价差衍生产品
该产品是商业银行与交易对方签订的以信用价差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远期和约,以信用价差反映贷款的信用状况:信用价差增加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恶化,减少则表明贷款信用状况提高。信用价差衍生产品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 以无风险利率为基准的信用价差=债券或贷款的收益率-对应的无风险债券的收益率(绝对差额);
② 两种对信用敏感的资产之间的信用价差(相对差额)。
(4)信用联动票据
① 固定收益证券和相关的信用衍生产品的组合
② 以商业银行某些资产的信用状况为基础资产的信用衍生产品。
信用联动票据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通过SPV来人为地安排那些没有信用等级的贷款资产,同时也承担这些资产的信用风险。
相关推荐:
2011银行考试公司信贷辅导:贷款保证分析汇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4 12:58 , Processed in 0.28602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