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4|回复: 0

[经济法] 免费讲座:2012年会计职称《中级经济法》辅导 第一章(B)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2 18: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已经开始了,刘春霖老师主讲的《中级经济法》一直以来都受到各地考生的欢迎,也希望这个讲座可以帮助考生顺利通过2012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p+ K; g7 i3 a7 L
- u% \: j$ ]4 ]) d. D/ E5 _: y' N3 }3 q: e
/ u5 M! P+ f5 a8 Y- n$ Q  F
刘春霖 主讲《中级经济法》2 \. S4 m8 M& p& y2 ]

$ F& i% F% M! F# y$ _知识点5: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6 K: v+ X& l) ?/ F4 C1 Q% B
( H' _3 |$ [, }  C一、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 j6 ^( e+ ^2 N" p
分析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属性,有必要引进“法律行为”的概念。
4 Q: k5 ]2 |- j4 |点睛:法律行为包括一切有法律意义和法律属性的行为,并非都是合法行为。但要注意,与法律行为相对应的概念是“非法律行为”,并非“违法行为”。
  L$ A( N; p( i% O. _$ P$ l在行为属性方面,经济法主体行为属于法律行为,具体表现:
1 V; ]& |" F0 s/ C9 g1 r- ~/ A(一)具有“社会性”。会对相关主体产生影响,是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产生的桥梁。8 p5 O$ X2 n9 m9 \* S( H2 b+ \
(二)具有“法律性”。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能够引起经济法主体间权利、义务的发生、变更或消灭。4 n- q0 D9 G& \1 \8 c
(三)具有“表意性”。体现和表达了行为者的意思或意志,尽管这些意思或意志未必一致。
) E# Y/ ?5 q  R! W# f% u" I- [+ s; v# Z% j. a- T, R. a
知识点6: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及其他分类/ c0 d" @2 ~- Y. p

- }6 l( F4 D% E: `二、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 h& l- v$ X) q  y5 u0 J
! \1 L8 v; F- h1 o2 b) D. ?
上述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基本分类中,注意:/ z% S3 K( v( M) ?1 K% t" \
(一)调制行为是经济法主体为了特定经济目的而在经济领域实施的,具有主导性。
( @2 [$ [7 H) _8 C6 d: X(二)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所从事的具有经济法意义的博弈行为,可能是经济法给与肯定评价的,也可能是经济法给与否定评价的。其中,横向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在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中所从事的各类行为;纵向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针对国家的调制行为所实施的博弈行为。5 ~) e7 N8 i% U- x7 V
【例题1·多选题】(2010年考试真题):横向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在相互之间的市场竞争中所从事的各类行为。下列各项中,属于横向对策行为的有( )。
" {$ d3 K; K0 L6 BA.依法纳税行为 ; l$ ~' X& w- M1 e% U8 g
B.不正当竞争行为 ! n& Z1 l; D3 ?$ \+ s8 t- D; z
C.逃税、避税行为
9 f; q" [2 X: T- A: ^3 a, j9 ND.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 k3 p1 T% l: t, n# O$ s+ m$ U+ U【参考答案】BD
6 f6 o! r5 N: G8 L4 |' \* V+ Y3 J9 K6 H【答案解析】选项BD:横向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之间的市场竞争中所从事的各类行为,选项BD发生在市场主体之间;选项AC属于纵向对策行为,是市场主体针对国家的调制行为所实施的博奕行为。 $ E# h8 Z! o2 S; y  S( i
三、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
0 w) L* G5 q: E, X(一)从主体角度分类$ r/ O$ x/ L  H: [5 D
从主体角度,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和非单方行为、自为行为和代理行为。. g2 m3 `4 j% @/ z& u7 i
(二)从行为对象角度分类/ j, ~) ]/ w, r- w4 A2 C3 J' C4 s  T: Q
依据行为对象,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8 r6 t! j/ a+ f6 |* [$ k
抽象行为是针对不特定对象作出,具有普遍效力的行为;具体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仅具有一次性法律效力的行为。9 }+ A; ]- r2 G2 f( t7 A
(三)从行为效果角度分类
* c3 y* o1 h8 l8 n+ q. B! _依据行为效果,可以把法律行为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 ?6 f& Z( Z5 c% P. n另外,法律行为还可分为合法行为和非合法行为、有效行为和无效行为。
& A! C& Q! A# T' O) x$ ], o6 S点睛:对于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其他分类,注意领会如下命题,这些命题可以在判断题或者选择题中进行考查:, P4 @3 [$ \) G1 |3 h6 E
1.一般来说,调制行为是国家单方行为,而市场主体的横向对策行为发生于多个市场主体之间,因而可以是非单方行为。
+ J4 Y+ }) m; ?" B* w! Y8 J2.调制行为往往是抽象行为、要式行为;对策行为一般是具体行为,可以是要式行为,也可以是不要式行为。
' X( P0 r' M$ M$ \3.调制行为可能是积极的行为,也可能是消极的行为。对策行为亦然。
; a  Z. E5 a9 u# H# I" E
8 t4 ~9 O. O4 ~$ H6 a6 ?$ W8 d知识点7:行为的相关要素
/ E$ M& e+ |& e( z
! e7 ]: F# U* G9 f; u! j& Q  ^# b四、行为的相关要素
7 q; ^0 j3 L2 h% C4 w7 I(一)主观方面:行为目的和认知能力/ {& Q- x' A8 |6 y
1.行为目的
; w' C2 d6 j5 \" u1 i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调制行为目的:首先要实现促进和保障经济的稳定增长等经济目标,并进而实现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等社会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最高目标。- i- G- o. M! M1 x$ r7 m7 V& |: [' E
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的对策行为目的: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或效用的最大化;同时力图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4 V1 g- f2 Y/ d6 }8 ?2.认知能力
' Z1 Q+ N3 y. B; ?# F超乎主体认知能力的行为,涉及是否要承担某种法律责任以及相关行为的有效性。- h* j+ L) `$ ~4 c/ V4 H) W
(二)客观方面: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
4 K6 N& g) ~1 m: ]4 l; R行为手段作为实现经济法主体行为目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对于确保行为目的的有效实现,十分重要。& ]# V8 }" {  k% l6 Y  O3 ^3 v9 [
行为结果可能与预期目标一致,也可能同所希望实现的目标有很大差距。  z/ {; [) N/ t& {# {

) d9 r. O7 u, Q! n& q. B知识点8: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次性及评价
. `, F& Z8 U. `
2 R" c% E% ?! W# p+ X+ L五、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1 o  h# s# [  g8 ?" u* @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层级性,即分为基础性行为和高层次行为,在经济法上是普遍存在的。一般来讲,被调制行为属于基础性行为,调制行为属于高层次行为。如:' N; v8 O' u. ]
(一)宏观调控法: T4 R- x* `  N8 W/ z
预算收支、国债发行等是基础性行为,但对这些行为的调控则是高层次行为;+ z% _1 d: K3 S# f' X( L: o( {
征税行为是基础性行为,而税收调控行为则是高层次行为;
+ c% t" p! Y* I! L4 w1 F货币发行是基础性行为,而通过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等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而实施的调控则是高层次的。
/ S* [+ B9 D; b(二)市场规制法8 j6 W9 G7 u  ^' y) X; x
市场交易是基础性的,规制市场交易的行为则是高层次的。
0 b& H- f4 `- I9 v六、对经济法主体行为的评价
! W6 A8 W9 j1 _3 _: q% ]; z1.对经济法主体的各类行为,都可以进行法律评价;法律评价的重心是对行为的合法性作出判断。
$ [: z# L) T8 D3 _+ x2.对经济法主体的行为进行法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行为进行法律规范,以使相关主体能够更好地把握可为、当为、必为和禁为的事项和程序,从而可以依法作为或不作为。
9 r# Q, V6 {9 {3 h, e
) m' c1 c# j4 O
  m7 o- \' m- O第四节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 a1 R8 R" W# I' O. n
知识点9: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 s& i) o) w0 c* G; q+ ?% Q

, |% ]" Q4 ?6 @" j  z一、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界定
( \9 {& m2 }, a经济法主体的职权:经济法主体中的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依经济法所享有的调控或规制的权力,是必须依法行使且不可放弃的。
# H% q- v  _+ V& o7 K* k7 `经济法主体的职权同时也是经济法主体的职责。6 U% T3 B2 H2 b4 \4 s6 q* P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是经济法主体中的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依经济法的规定而可以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要求其它主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这种权利是可以放弃的。
( @# k5 f' p+ Y经济法主体的义务:是经济法主体中的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依经济法的规定而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义务是不可以放弃的。
% G6 F! L3 s# w- t) @: z) K! D
% w+ U- Z- P4 f: c! {知识点10:调制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职权- B( s3 b  L8 d; ?! {* X: R* l, T
; Y2 V* N, P* J8 Y2 d
二、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职权6 ^- T1 m$ E4 G0 U9 w
(一)职权的分类与职权法定
) D$ Z7 N2 g% h/ k( Y, U# \3 P1 a( }1.职权的分类' l# Q: Q7 y# \& b4 W
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职权,总称为“调制权”,分为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两大类。具体分类情况:
! X+ p) O, A$ T1 i& t
2 L, i: N6 @. I) H/ ~# E! L' M 除了上述基本分类外, 根据调控或规制的具体领域,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还可做如下具体的分类:4 B# g$ a8 E# V. x6 K
6 A+ o& t8 O% k' Y) e. X! h
% n5 u/ ~" W5 D% t( n
; d3 w2 O8 i, N" ^( x$ m
2.职权法定+ T! K0 E* u. D/ ^; m
“职权法定”的表现:1 b: x% \. p+ t3 e8 _
(1)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宏观调控权和市场规制权,具体地规定于各类经济法的法律、法规之中;
6 Y7 t8 H  ~: ^(2)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调制权”与宪法联系非常密切。* P/ z" Q! h: Q; i( v, m, d
(二)调制权的分配
7 \. j; ~+ |) ]; b' P& n# N1.调制立法权5 r* f" h) p9 C: W
在我国,调制立法权实行“分享模式”。既可以主要由立法机关独自享有,也可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来分享,如国务院及其部门(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等。2 K$ T* x1 I0 ?4 P  t5 u9 C
【例题2·判断题】(2011年试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是行使市场规制立法权的行为。( )" c/ A2 e3 `) z
【答案】对
& C# I4 O# M! o, p9 N【解析】市场规制行为,主要包括对垄断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侵害消费者权利行为的规制权。而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行为,就属于行使市场规制立法权。- a6 H" @( D0 O" U, i6 M+ s
2.调制执法权
  W; t" O9 y  C# M9 o调制执法权,往往采取比较集中的模式,主要由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来分别行使。国务院所属职能部门分为两类:
) R$ f" ?4 b- g8 ?' j9 r(1)宏观调控部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等。" U5 h2 Z+ z+ u0 F6 l8 O/ [. B
(2)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等。
) S# ^6 Y7 j" ]2 L  p5 }点睛:注意如下这个命题,往往在判断或选择题中考查:
; p3 ?; Q7 l9 b/ ?7 z从享有调制权的主体来看,同一主体可能既享有调控权,又享有规制权。& B4 {' e+ |6 f# n# e4 `

! p9 y6 b* l1 r% k  ?1 x) y9 I/ R知识点11: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
- ]7 F3 {7 p: z5 X8 I! `5 p6 m' s% l$ n; Z. Y7 t( I
三、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0 A4 m0 R( i& V  ]# `* Q) u* X' Y, v
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包括:
. b1 v% h* N$ |(一)贯彻法定原则(主要是主体法定、职权或职责法定)
5 x, u0 E; D1 q8 E0 O" x1 }(二)依法调控和规制) }* k( G8 S  F- \# C, b. y. m
(三)不滥用或超越调制权、不得弃权。
: F! f# G* P3 C上述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中,核心是“依法调控和规制”
2 o9 g6 h* L% x+ i【例题3·单选题】下述调控主体与规制主体的主要职责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7 l* G& `; S% B% u
A. 贯彻法定原则4 s5 E" g+ v! K. i& }: d
B. 依法调控和规制- R4 o3 I$ ?7 z; V
C. 不滥用或超越调制权
- m# {9 d0 V* n: v- G2 y: q2 YD. 不得弃权
$ c7 m; m& q* h# r答案:B  J1 @" y0 k# [; ?5 A% v' }
2 J9 P, J; k$ s% O/ r7 G
知识点12: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权利及义务
3 [, x' N2 E( R7 m$ A8 J% F
+ v( e$ H! k1 _四、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权利
* o& r% H  b5 H$ q3 m. d5 X(一)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权利,可以统称为“市场对策权”;
8 o& T, J4 c8 j3 u(二)市场对策权是接受调控和规制的市场主体从事市场经济活动的一种自由权,市场主体可以享有接受或拒绝非强制性的调控和规制的权利;
+ f1 u) `& w, x1 w(三)市场对策权可以分为平等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对策权和市场主体对调制行为的对策权两类,在具体形态上可能体现为:竞争权、消费者权利、纳税人的权利等。其中竞争权包括公平竞争权和正当竞争权;消费者权利包括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等。
% f. P- J: Y3 M/ [! E) B五、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义务2 m  }, _3 @8 h
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主体的义务分为两类:0 O3 p4 I# F; l; t5 s8 Y
(一)接受调控和规制的义务
) Z& W; m' r+ l! L' g2 D(二)依法竞争的义务
# O) b- U1 N- C  e( P  {. C! l! s' K
知识点13:经济法主体权利义务的特殊性
- j9 U5 X+ Q8 {* x( K9 I4 y7 S. h3 D# B7 N
六、经济法主体权利义务的特殊性/ O* S4 m& @- N7 {; j
(一)从权利义务的配置来看,如果职权和职责分别归入广义的权利与义务之中,则在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的配置上存在着“不均衡性”。即调控主体、规制主体权利多,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权利少。* f+ n/ T) U1 M- T  V8 y+ p" `0 q" h
(二)在法律规范分布方面,存在着权利规范和义务规范在主体分布上的“倾斜性”。即权利规范的分布向调控主体、规制主体倾斜,而义务规范的分布向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倾斜。% P/ T7 x, i# M
(三)从权利义务的对应程度来看,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一方面,调控主体与受控主体、规制主体与受制主体不是平等主体,不能像民事主体那样至少在理论上权利义务对等;另一方面,与行政法主体之间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相比,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的不对等要更“温和”一些。5 k) C" S# v, _
, e7 A8 z/ L, j! {' r: @( g
* K" F7 u  ~0 W2 I3 N9 R
第五节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 " F: q) P8 `3 j( i0 K6 s
知识点14:经济法责任的分类和独立性与特殊性- I$ f+ f) P. M: o" P7 m5 Y
3 i* F) Z" b( D. v
一、经济法责任的分类
. ^/ J0 y# U# o' W6 W( t, T+ |/ R, X(一)依据法律门类的标准,根据经济法主体违反的经济法的法律部门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两类:违反宏观调控法的责任和违反市场规制法的责任。
7 A4 y0 Z: ?8 {1 G(二)依据法律主体的标准,根据违法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两类: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的违法责任、受控主体和受制主体的违法责任。; ?' D! n* s; u& @  {5 J! c
二、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与特殊性& t) \+ S! I8 m" n/ A* G1 {8 w5 Z" R  N
(一)经济法责任的独立性, r% o/ y5 {, _$ ^- Q3 N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并不是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其独立性。
9 D: J: v  |( e* `, t5 J0 U具体表现:
! M$ K' W' N5 X. Z3 W) M6 K1.经济法主体的责任同其他部门法主体的责任有明显不同; N% J4 R( f: k2 h4 i" r
例如,同民事责任比:( C1 g$ B' w2 w
(1)由于经济法上的调控和规制主体与市场主体并非处于同一层面,各自负有不同的职责和义务,因而他们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必然与平等的民事主体所承但的民事责任有很大区别(如调控主体与市场主体);
0 ?9 `6 S& `& T  _: p(2)不同类别的经济法主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有很大差别,而民事主体所承担的民事义务和相应的法律责任则一般是无差别的。3 U+ T! l. a. _$ W1 u0 w' D
2.经济法与民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一样,都是重要的部门法,违反这些不同的部门法所应承担的的法律责任当然也是不同的。
: g! h: V3 _' A(二)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8 z2 K! n$ w, {, w- ~, R, k
1.责任承担上的双重性(本法责任与他法责任,如市场规制主体可能既要承担经济法的责任又要承担行政法的责任)% b3 m% B3 H, ]/ @: ]8 I* i
2.责任承担上的非单一性(多种责任竞合,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竞合)
; k5 K' O" l) r# A0 M3.经济法责任的经济性
, h6 S/ I; R, k8 ~【例题4·判断题】(2010年考试真题):经济法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双重性,是指其具体承担的法律责任可能由“本法责任”和“他法责任”构成。( )
; g% G$ h: X# k' l) A7 o【参考答案】 √ 9 s" F& N/ Z' E  f4 u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经济法责任的特殊性,本题的表述是正确的。
! h- T& ]3 i% c" \
5 i+ M% ?) r! m9 e) V* E# B知识点15:经济法责任的类型/ s7 y, I' z. H' ]

/ ]4 [/ N; {6 p. u& L+ F! a9 [三、经济法责任的类型
+ I! b8 y" ^" c. u& @(一)按照承担责任主体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调控和规制主体的责任、接受调控和规制主体的责任。% O8 W9 W, O% _. I+ c2 q
同时,上述责任也可细分为国家责任、企业责任、社团责任、个人责任等。
% n. G- ]: R  U- M3 D(二)按照追究责任目的的不同,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赔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O7 Q; T4 s# |% a) E
(三)依据责任的性质,可以将经济法责任分为经济性责任和非经济性责任,或称为财产性责任和非财产性责任。前者如罚款、罚金、没收;后者如政治性责任、社会性责任、道义性责任等。9 A) ~0 M' a" `( L8 ?* ~6 m2 s
1 t! b+ B, G+ p6 S: e
' g, _( l8 X  Y. S& @

* v! v" Q+ d) z; Y! t( |' \知识点16:不同主体的责任差异与司法救济
; }! c5 r2 e: b- s4 j& b5 l; w/ P$ B4 Y2 f
四、不同主体的责任差异与司法救济7 g9 _7 o, S6 K" l  P+ C9 a
(一)不同主体的责任差异: L. ]: V: G, Z1 `9 D. f
经济法主体的身份和地位、行为目标和宗旨有别,各自的法律待遇、享有权利或权力的法律依据不同,相应的义务各异,因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N2 F% y- ^; ?' c" y: `& G9 j1 u
(二)不同主体司法救济的差异- l6 k$ B6 q" `& a1 p5 y1 i/ Q
1.市场规制法领域,规制主体的责任一般可以特定化,因此可通过司法途径来追究其责任。
% z+ v) v9 p3 Q4 k2.宏观调控法领域,调控主体的行为往往被认为属于抽象行为,因而在现行制度上不可诉,追究其责任比较困难。
+ ?" }+ {# j6 S, m; q  x  U
& j8 ~5 [1 b2 v9 f9 `, X' p* m知识点17:赔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0 j+ ]/ ?8 b" l" }: q1 ?

: z& w& W* c( i3 B2 X! u五、赔偿性责任和惩罚性责任
, M% K" y; ]2 }2 ?(一)赔偿性责任4 @( Q$ f8 e7 x, o5 a
经济法主体可能承担的赔偿性责任有两类:! S9 U7 e! b, F5 R( J
1.国家赔偿,其主体是国家
# I$ o" ~' K& Y6 ^(1)经济法的国家赔偿,不是狭义上的行政赔偿或司法赔偿,而可能更主要地是立法赔偿;6 R% {$ [2 k, _+ n: ]4 s% }; J
(2)国家还可能承担一种“实际履行”的责任,如必要公共物品的提供;
' O/ }; P* S8 b  T0 |4 {9 G- E& p(3)国家赔偿责任主要是由调控主体和规制主体来承担的。( q* E% x6 B9 f$ O" t+ w
2.超额赔偿,其主体是市场主体。5 X" T; E  G9 E" Q2 J
各种法律制度所涉及的赔偿责任主要包括类:等额赔偿、少额赔偿、超额赔偿。超额赔偿就是惩罚性赔偿。" s. `) J9 v0 l% g+ }! P6 w. j
(二)惩罚性责任
$ V3 r' c+ t. W$ M4 ]9 \! O& u; b1.惩罚性责任适用的条件
7 X5 G1 E$ D' d" b1 v当违法者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给更多的或不特定的主体,造成了更大范围的秩序上的损害,就必须在尽量补偿私人损害的同时,对其予以更为严厉的惩戒和处罚,从而使其承担惩罚性责任。  n/ Y  X4 N2 F3 M6 Z( Y, J7 g+ A! Y
2.经济法上惩罚性责任的形式
) q% K( r9 f; v0 @, v罚款、信用减等、资格减免等。& Y4 G% \7 T, z5 ]$ |& _+ Q
1 ?& s$ B3 J* ?) w, M6 a& j1 r

) k2 M9 z, J% l- L/ U- a! E0 W
" [. n+ b# ?9 a7 l% I3 D: _9 R+ C回到上一页" ~; a# j& E# f' v  H
0 S4 D/ I3 _/ P
    编辑推荐:
( q, c  C! i% T, y6 g) X+ B# j4 m 8 F1 i4 L9 @$ q# c( Y, e3 T
    ·备考2012《中级财管&中级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学习计划
& F6 e+ \* i. G3 J! ~8 ~0 Z    ·备考2012《中级财管&中级经济法》学习计划 / s5 E2 L% \1 Z! S; {2 e6 e! ?
    ·备考2012《中级财管&中级经济法》学习计划 ! Y( b4 K# l. Y! Q; W+ P: I3 w
    ·备考2012《中级经济法》学习计划9 d& e9 A4 Y# Y  M
& C( g& g( r5 I5 L1 y7 b. E
8 ^9 }% H  F/ H0 ^7 g
" i; ^3 x7 i- F7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5 16:54 , Processed in 0.2474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