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5|回复: 0

[走进韩国] [韩国观察] 韩国人离不开“圈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7 00: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们常说“金秋十月”。不过,十月的韩国不仅称得上是“金秋”,而且堪称是“红秋”。每年的十月中旬,韩国漫山遍野都披上了晶莹剔透的红叶。虽然韩国人说秋天是读书的季节,但说是登山的季节似乎更加贴切,因为秋天的山上到处都是登山客。这些登山客们穿戴十分专业的登山装备,一看就像是某某“山岳会”的成员。韩国大大小小的山岳会可能有成百上千个,它们不仅是登山爱好者们的业余组织,而且也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扮演着纽带作用。
; R' C' b; K, k+ @" P# Z( O5 c" ^  m, G
“山岳会”只是韩国数千种社团中的一种,因为韩国是个盛行成立各种社团组织的社会,每个社团实际上都是一个圈子。韩国人几乎都生活在多重圈子中,他们觉得,如果不不归属于某个圈子就会焦躁不安,不归属于某个圈子就会觉得遭到了排挤,不归属于某个圈子也当然对事业发展不利。" m( r2 P% r: I! D0 x
0 B5 L, I8 B. B/ V( b
韩国人的这种特性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非常突出。他们每到一个新环境就寻忙着找自己的归属,否则总是觉得很没依没靠。韩国人见面时总是喜欢问对方老家在何处,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是在哪个部队服役的等等。韩国人一般不喜欢单独行动,甚至在饭店、食堂里也很难看到一个人单独吃饭,因为觉得一个人吃饭非常孤单可怜。韩国人也不一个人喝酒,更不自己给自己倒酒,因为这显得没有朋友。即使在韩国语中也能体现出韩国人的这种圈子或群居意识,如韩国人即使一个人居住,也会说这是“我们的家”。
( i% O" F& g4 c/ l" l
1 d% g2 B$ T$ {; }& C* v% C由于这种特性渗透到了整个社会,所以韩国人从出生开始就注定要归属于某个圈子,特别是个人无法选择的血缘、地缘和学缘圈子。如果出生在光州,就等于一辈子都被划为“湖南人”;如果出生在大邱,则一辈子都是“岭南人”。在韩国,湖南人与岭南人可能平生都不会为伍,在政治上更是严重对立。如,韩国大国家党议员中很少有湖南出身的人,而民主党议员中则很少有岭南人。除了地缘构成的终身圈子外,就是学缘构建的半终身圈子了。韩国人从小学开始就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同学会和校友会,他们定期举行各种聚会,构筑了非常牢固的关系网络。
( {+ J9 z( v7 D$ c, O, k! t# F; V/ M/ a/ Y$ [1 B+ U1 M9 J' [; f. f' @
归属于不同的圈子基本上就决定了一个人一辈子的命运。因为各个圈子的会员走到任何一个地方都相互帮助,展现出强大的凝聚力。在韩国,“高丽大学校友会”、“湖南老乡会”和“海军陆战队战友会”号称是最具凝聚力的三大圈子。据说,韩国大企业的高管主要是高丽大学的毕业生,法律界和政界则是高丽大学和首尔大学毕业生的天下。韩国媒体曾指责说,现任总统李明博的第一任内阁要么是李总统的高丽大学校友,要么是他所在的“所望教会”的教友,要么就是岭南地区的老乡。有人曾分析说,前任总统卢武铉之所以比较失败,主要是因为没有上过大学,身边没有强大的校友圈子支持。实际上,韩国延续几十年的“三金政治”也是圈子文化在政治上的典型表现,前总统金大中出身湖南,前总统金泳三出身岭南,前总理金钟铋出身中部忠清道,这三大地区势力形成的圈子之间的合纵连横一直左右着韩国现代政治格局。
. Y" n/ @0 [7 A! a4 _4 l
  U. ?0 }4 m: Z“聚则生,散则亡。”这是韩国人世代坚守的信条。他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成立各种各样的组织,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并通过各种聚会来巩固既有的圈子,从而进一步强化这种认同。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年末的时候韩国人都会因各种各样的圈子聚会而忙得不可开交。韩国人的圈子文化在国外也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他们到每个国家都会很快形成聚集区,分布在中国各大城市的“韩国城”就是典型。  _9 d' O4 j' w

0 _3 B$ o) ], v% I/ @. o, O5 {" A尽管韩国的圈子文化对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但其副作用也是相当明显的,那就是排斥其他集团,排斥其他族群,排斥其他国家的狭隘、极端的排外主义。显然,这是全球化时代韩国需要克服的一大课题。. }# G0 ]1 N+ A) h7 g9 E

. U5 l) d1 q) G, M* N- V5 s! f(文中所述仅代表他个人观点,不代表朝鲜日报中文网观点)$ S4 o8 g8 T8 ^$ _
8 v4 M& T4 W' A1 d  W0 x( }
  詹德斌 专栏撰稿人 |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韩国长安大学讲师。在中韩两国的主要报纸、杂志和学术刊上撰文数百篇,是一位精通于韩半岛问题的“韩国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0 19:03 , Processed in 0.19321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