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回复: 0

[法学基础] 2011年价格鉴证师法学基础知识辅导:刑事法律制度之犯罪(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5: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年价格鉴证师考试定于2011年9月3、4日举行,为帮助考生备考,育路教育网小编特整理价格鉴证师法学基础知识辅导供考生复习。
    犯罪
    一、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的概念
    犯罪,是法律所规定的,危害社会,违犯刑事法律,应处以刑罚的行为。
    (二)犯罪的特征
    1. 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系犯罪的最基本特征。
    犯罪社会危害性表现为:
    一是危害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二是危害国家所有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三是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
    四是破坏社会主义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2. 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
    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刑罚处罚性。
    例题: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为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判处刑罚也可以免予刑罚处罚
    「答案」 A
    「解析」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
    例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具有的特征有 ( )
    A.社会危害性 B.犯罪手段的多样性
    C.刑事违法性 D.行为的残酷性
    答案:AC
    二、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一个具体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四个构成要件:
    (一) 犯罪客体
    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犯罪客体不同于犯罪对象。
    例题: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犯罪的同类客体 B.危害行为的形式
    C.犯罪对象的特点 D.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答案: A
    (二)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等。
    1. 危害行为:包括作为与不作为。危害行为在犯罪构成中居于核心地位。
    2. 危害结果:刑法规定的犯罪多数要求有犯罪实际的危害结果,但有的只要其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即可认定犯罪,还有以危害结果的大小作为罪与非罪的界限。
    3. 危害行为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并不必然导致刑事责任,如主观上无故意或过失,则仍不能构成犯罪。
    (三) 犯罪主体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1.自然人犯罪主体
    需要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1) 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能
    力分类适用对象需负刑事责任范围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16周岁以上全部犯罪行为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14-16周岁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修正案改为投放危险物质罪)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14周岁以下对所有违法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14-18周岁(1)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2)不得判处死刑(包括死缓)
    (2) 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所具备的刑法意义上的辨认与控制能力。
    ( 见下表 )
    刑事责任能力分类内容适用对象刑事责任
    完全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有完全的辨认与控制能力(1)16周岁以上,精神正常的人;(2)不是盲聋哑人(3)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犯罪(4)醉酒的人犯罪行为人负完全刑事责任
    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仅对刑法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具有辨认与控制能力14-16周岁的未成年人行为人仅对刑法规定的某些严重犯罪负刑事责任
    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辨认与控制能力1、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2、完全丧失辨认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行为人对任何违法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指行为人虽有责任能力,但其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完全责任能力者有一定程度的减弱1、14-18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2、未完全丧失辨认与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
    3、盲人(双目失明)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4、聋哑人(又聋又哑)可从轻或减轻处罚行为人负刑事责任,但可适当从轻、减轻判处
    2. 关于单位犯罪主体
    详见本节第六部分内容介绍
    (四)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等因素。罪过表现为两种形式:
    1. 犯罪故意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为希望发生,间接为放任结果的发生。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 犯罪过失
    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发生结果的一种心理态度。分为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关于意外事件: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罪过的意外事件。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一)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行为。 在我国,正当防卫既是法律赋予一切公民的一项合法权益,又是法律规定某些特定社会成员应尽的法律义务。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
    1.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进行防卫
    就是说防卫人必须有正当防卫意图,这是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如果行为人主观上不具备正当的防卫意图,则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这类行为有重要主要有:防卫挑拨;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互殴);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
    2.必须有不法侵害发生和存在才能进行防卫。
    这是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不法侵害并非仅限于犯罪行为,也包括一般违法行为。不法侵害通常应是人的不法侵害。 如果行为人主观臆测错误认为有不法侵害,而实际上不法侵害不存在,则为假想防卫。
    3.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要适时。
    这是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是指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或者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进行的所谓防卫行为,刑法理论上称之为“防卫不适时”,包括事先防卫和事后防卫。
    4.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防卫,不能及于第三者
    5.防卫限度,必须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
    这是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如果防卫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且造成重大损害,则属于防卫过当。防卫过当不是独立的罪名,★对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关于无限防卫(特别防卫):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了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如全国最近针对校园的暴力犯罪,砍杀小学生的暴力案件,公安部出台新规,对于此等行凶犯罪分子,可进行无限防卫,当场击毙。
    (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的行为。
    紧急避险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 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也不得为非法利益而紧急避险,否则构成犯罪的,要依法承担刑事责任。
    2. 必须是对正在发生的危险而采取的。如果危险尚处在潜在状态或危险已排除的,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
    3. 必须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的。迫不得已,系指当时找不到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而迫不得已。如果还有其他方法可以避险而不采取,则不属于紧急避险。
    4. 不能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造成的损害不能大于也不能等于所要保护的合法权益。★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者的核心区别是一个针对非法侵害,一个针对合法利益。正当防卫打击的是非法利益,紧急避险损害的则是第三者的合法利益。掌握这一点,二者的其他区别就迎刃而解。
    例题:法定应当从轻处罚的情节是( )
    A. 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 B. 防卫过当
    C.中止犯 D. 从犯
    E. 避险过当
    答案:AD
    解析: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例题: 甲想杀乙,就故意向乙挑衅,乙被激怒,上前殴打甲时,甲掏出准备好的匕首将乙刺死,甲的行为是( )
    A、防卫过当 B、正当防卫
    C、故意犯罪 D、假想防卫
    答案: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9 04:28 , Processed in 0.15315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