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梗死的类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14: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贫血性梗死 多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肌及脑。因组织致密而容纳血液较少;梗死区组织崩解,吸收水分、压力增加而将血液挤出,因此梗死区呈灰黄或灰白色。
  2.出血性梗死 常发生在组织疏松能容纳多量血液的器官如肺、肠,梗死前先有严重的静脉淤血更是先决条件,因肺有双重血管(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供应,肠有肠系膜上动脉及下动脉,二者之间吻合支丰富。严重的静脉淤血,使静脉内压升高,一支动脉阻塞时,另一支的血流难以进入,即可发生梗死。梗死后,原淤积的静脉血从破损的血管漏人病变区,肺、肠的组织结构疏松,可容纳漏出的血液,故梗死区呈暗红色。
  3.败血性梗死 由带有细菌的栓子引起,在梗死形成的同时,组织发生化脓性感染。
  (梗死的病理改变
  肉眼改变:由于各器官动脉分支的状态不同,梗死的形态亦不一致。脾、肾的动脉呈树枝状分布,故梗死灶呈楔形,尖端指向血管堵塞的部位,基底紧靠器官的表面,颜色灰白,心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故梗死灶呈地图状。脑梗死多形成液化性坏死,称脑软化。肺的动脉也呈树枝状分布,故梗死灶亦呈楔形,颜色暗红。肠系膜动脉呈扇形分布,故梗死灶呈节段形。
  镜下改变:梗死灶内的实质细胞及间质均呈凝固性坏死,一般在血管阻塞12-24小时后,实质细胞即可坏死。梗死边缘因有邻近吻合支的供应,间质尚保持完好而呈一不完全梗死区与正常组织过渡。其外围有不等量中性粒细胞形成的白细胞浸润带,维持5 ~7天后,由于白细胞崩解而消失。此外,梗死边缘小血管可扩张淤血及出血,形成出血 带。出血性梗死则在梗死区内见到出血,与边缘的出血带混为一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9 16:36 , Processed in 0.13929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