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9|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2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心理学之心理健康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14:5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
  (一)心理健康的研究角度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因而对其判断也都是相对的。健康心理的对立面是变态心理,或者说心理异常,都是指心理和行为偏离正常而言,但变态与常态,异常与正常都是相对的,人世间也无所谓标准人格或绝对正常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健康与否常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观察。
  1.病理学角度:例如出现幻觉、妄想等症状,也可认定有心理异常存在。
  2.统计学角度:许多在变态心理学看来是属于异常的现象,在正常人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有所表现,与心理异常患者之间的差别只是程度上差异而已。
  3.文化学角度: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活。因此。可以从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否符合其生活环境所提出的要求,是否符合社会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方面来判断。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我国的心理学家从适应能力、耐受力、控制力、意识水平、社会交往能力、康复力、愉快胜于痛苦的道德感等方面阐述了心理健康的标准。其中,有5条标准值得重视,这就是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社会适应、人格完整。
  心理健康的评价是一个动态而又复杂的问题。想获得一个绝对客观的划分标准是不现实的。因为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常常没有严格的界限,一个人可能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是心理不健康,不能将暂短的、偶然的表现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其次,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多级水平,并非由健康或不健康来笼统概括性的评价。第三,心理不健康也并非处处都表现为不健康,而是由心理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的整合体所决定的。为此,判断心理健康与否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环境与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与心理现象都来源于客观的社会生活环境。因此正常的心理现象必然与客观现实保持一致性。
  2.内在心理活动的统一性:一个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构成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完整统一体。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言行是在意志的控制下,情绪、情感的调节下进行的。同样,随着对客观事物认知的不断深化,心理对行为的调控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从而构成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3.健全的人格:人格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后天社会现实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日常生活中个体在各种信息和周围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下,不断充实、完善和丰富了自身内心世界。在其影响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具有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在一切话动中显示出其自身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9 07:42 , Processed in 0.2298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