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回复: 0

[模拟试题] 2010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精选练习题(1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21: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51题
试题答案:C
第52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5: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1.化疗:合理化疗,规律用药完成全疗程。
2.抽胸液
中等量以上积液必须抽液,以减轻毒血症症状,促进胸液吸收,减轻和防止纤维蛋白沉着、胸膜肥厚而影响
肺功能。每周抽液2~3次,每次抽液量不超过1000ml,注意防止出现”胸膜反应:和复张后肺水肿的发生。
3.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但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
应慎重掌握适应证。对胸液量大、毒血症症状重者应在合理化疗的同时加用泼尼松25~30mg/d,并应逐渐减量以
至停用。停药过快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4~6周。
第53题
试题答案:D
第54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4:心肌炎;
1.病因与病理
心肌炎是指心肌本身的炎性病变,有弥漫性、局灶性;急、慢性之分。总体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各
种病原微生物均可引起,目前常见者为病毒性心肌炎。常见病毒包括CoxsakieA、B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
病毒,流感和疱疹病毒等,此外其他病毒也可引起心肌炎。主要通过:①病毒感染对心肌的直接损害;②免疫T细
胞、多种细胞因子及NO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引起心肌炎症。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改变包括心肌实质改变和间质改变。典型改变是心肌间质增生、水肿充血,大量炎性细
胞浸润等。
2.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病变程度轻微者无症状,个别也可表现为猝死。一般常先有发热,全身倦怠感即所谓"感冒"样症状或恶心、
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浮肿甚至Adams-Stokes综合征。体格检查发现与发热程度
不平行的心动过速,各种心律失常,可听到第三心音或杂音。或有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肝肿大等心力衰竭体
征。重症可出现心源性休克。
胸部X线见心影扩大或正常。心电图ST-T改变及各种心律失常,有Q波者须要与心肌梗死鉴别。超声心动图节
段性或弥漫性心室壁运动障碍。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或I、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增高,血沉增
快,C反应蛋白增加。血清柯萨奇病毒IgM抗体,用于早期诊断;血清病毒中和抗体于发病后3周间两次血清的抗体
滴定度有4倍增高为病毒感染的阳性指标,但不是肯定的病因诊断指标。反复心内膜心肌活检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和
预后判断。
第55题
试题答案:B
第56题
试题答案:B
第57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5: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联合化疗,根据患方意愿、经济能力和疾病特点,选择并设计最佳、完整、系统方案治疗。
1.化疗
诱导缓解、缓解后治疗。其策略是尽早尽快杀灭白血病细胞,使机体恢复正常造血,达到完全缓解,称诱导
缓解治疗。缓解后仍需反复巩固和强化化疗;ALL在间歇期还需维持治疗,最大限度消灭残余白血病细胞。同时,
由于化疗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尚需进行CNSL的防治。
2.支持疗法
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防治感染、贫血、出血、DIC、高尿酸血症及维持营养,以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
3.骨髓移植
是当前认为可使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或痊愈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合干细胞移植者抽血作HLA配型。
4.并发症的治疗。
第58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1.诊断
普通型流脑的诊断主要依据流行病学资料(冬春季发病,儿童多见)、临床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
肤粘膜瘀点)、体征(脑膜刺激征)和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及细菌性脑脊液改变
(颅压升高,脑脊液外观浑浊,白细胞升高为1×109/L,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核氯化物降
低),细菌学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2.治疗
强调早期诊断,就地治疗,尽早足量应用细菌敏感并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杀菌药物,青霉素对脑膜炎球菌高度
敏感,尚未出现耐药,作为首选药。此外,氯霉素通过血脑屏障较为容易,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对骨髓造血功能
的抑制,头孢菌素与青霉素疗效相似,用于不适合青霉素或氯霉素治疗的患者。
3.预防
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密切接触者应医学观察7d;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到人多拥挤的人群;菌苗预防注
射制剂为脑膜炎球菌A群多糖体菌苗;对密切接触者可服用磺胺类药。
第59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4:周期性麻痹;
1.概述和临床表现
周期性麻痹是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骨骼肌短暂性松弛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按照发作时血清钾浓度可分为
低血钾型、高血钾型和正常血钾型。发病机制不明,内分泌机能失调可为其病因,但临床上常有查不出具体病
因,可有家族史。
低钾型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躯干和四肢瘫痪,头面及内脏肌也可受累,可伴有肌痛。病前常因过劳、进食过
多碳水化合物、受寒或情绪紧张诱发。体格检查可见腱反射减弱,浅反射存在,浅深感觉正常,血钾低。高钾型
病前常有受寒或服钾盐史,出现瘫痪时可伴有肌强直,血钾高。正常钾型发作时血钾正常,出现以肌无力为主的
症状。
2.诊断要点
除外其他疾病,根据周期性发作病史和骨骼肌短暂性瘫痪即可确诊,辅助检查血钾浓度确定为哪一型。
3.治疗原则
(1)低钾型患者要及时补钾,避免过劳过饱过冷。
(2)高钾型患者要及时补钙对抗钾毒性,用高糖静滴降低血钾,平时控制钾的摄入。
(3)正常钾型患者及时补钠,平时应该采用高盐高糖饮食。
第60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2: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抑郁发作临床上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症状为主。
1.情绪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抑郁悲观。病人常感到苦恼忧伤、兴趣索然。严重时病人感到悲观绝望
和痛苦难熬,有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之感。患者常称:“活着没有意思”,或是“开心不起来。”典型病例的抑郁情
绪常有昼重夜轻的特点。而更年期和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则可有抑郁和焦虑情绪混合存在。
在情绪低落的影响下,病人自我评价过低,无故贬低自己,常产生无用感和无价值感,有时有厌世想法和自
杀打算,不少患者出现自责自罪观念。无任何根据地认为自己成为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变成了废物”,或认为犯
了弥天大罪。有些患者会在躯体不适的基础上易产生疑病观念,且可发展为妄想,除常见的罪恶与疑病妄想外,
还可能出现关系、贫穷等妄想。
2.思维迟缓
思维联想过程受到抑制,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临床上表现为主动性言语减少,语流明显减慢,思考问题吃
力。
3.意志活动减退
意志活动也受到显著抑制,患者主动性活动明显减少,被动,回避社交场合,甚至连既往感兴趣的活动也提
不起精神,愿独处。严重者生活也懒于料理,进一步发展病人则不语不动,可达木僵程度。最危险的病理性意志
增强活动是反复出现自杀企图和行为,其中一些患者的自杀计划与行为极为隐蔽,令家人、医生难以察觉。另
外,在抑郁发作时也常见焦虑情绪引起的活动增多现象,多以年龄较大的患者为主,患者出现坐卧不安、搓手顿
足,也有表现为纠缠者。
4.躯体症状
大部分病人会有心悸、胸闷、胃肠道不适、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等躯体及生物性症状。此外,睡眠障碍突
出,多为早醒,伴焦虑时,则以入睡困难明显。
5.其他
抑郁发作病人也可出现幻觉、人格解体、强迫和恐怖症状。
          
第61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9: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
1.病史
儿童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50%为恶性;男性,特别是年轻男性的单个结节,也应警惕恶性的可能;过去甲状腺
正常,突然发现结节,且短期内发展迅速,恶性的可能性大,平时忽略的乳头状囊性腺瘤,由于囊内出血,短期
内瘤体也可迅速增大,但这种病人常有重体力劳动或剧烈咳嗽史,且病变局部有胀痛。
2.体检
多个结节多为良性病变,单个孤立结节应考虑甲状腺腺瘤或甲状腺腺癌。腺瘤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吞咽时
活动度大;腺癌表面不光滑,质地较硬,吞咽时活动度小或不活动,发生淋巴结转移时同侧颈部常有肿大淋巴
结。
3.放射性核素扫描
行放射性131Ⅰ扫描时,将结节的放射性密度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放射性密度进行比较:密度较正常增高
者为热结节,与正常相等者为温结节,较正常减弱者为凉结节,完全缺如者为冷结节。甲状腺癌均为冷结节,边
缘一般较模糊;结节性甲状腺肿囊性变时也可表现为冷结节,但边缘多较清晰;甲状腺腺瘤可表现为温结节、冷
结节或凉结节,边缘清晰或模糊;热结节多为高功能腺瘤,一般不恶变。
4.其他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可鉴别结节是囊性或实性,实性结节并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楚,恶性可能大;CT检查常用于甲状
腺癌转移灶的发现、定位,并判断甲状腺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5.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甲状腺癌诊断正确率达80%以上。
第62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1:乳房检查;
1.乳房视诊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1)一般观察注意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如果存在提示有病变存在;有无局限性凹陷,即酒
窝征,如果出现则提示癌肿或脂肪坏死累及Cooper韧带;有无浅静脉扩张,如果存在是单侧的,多为恶性肿瘤的
征象,若为双侧则多因妊娠、哺乳或颈根部静脉受压引起。
(2)乳头:正常乳头应对称,指向前方并略向下。高低不一,偏向一侧常因癌肿所致。乳头内陷应区分是先
天性还是癌肿性。乳头皲裂可因婴儿咬破或强力吸吮出现,若同时合并炎性渗出应警惕湿疹样癌。
(3)乳房皮肤:红、肿、热、痛多因炎症引起,大范围发红充血伴水肿应警惕炎性乳癌。注意有无桔皮样
变,此为癌肿侵及浅淋巴管堵塞的结果。
2.乳房扪诊的方法
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检查者应在病人侧面,手指并拢用掌面扪,可用左手托乳房,右手扪乳房,检查顺序为
乳房外上(包括角状突出)、外下、内下、内上、中央(乳头、乳晕)各区,最后扪查区域淋巴结。注意不要用
手抓捏乳房。
扪诊腋窝的正确方法:(以检查左侧为例)面对病人,将其左上肢放松置于检查者左前臂上,以右手指掌面
轻而稳的滑动检查腋顶、胸壁、胸大肌旁。
3.腋窝淋巴结的分组:中央组、胸肌组、肩胛下组和锁骨下组。
4.乳头溢液的病因
(1)血性溢液多见于乳管内乳头状瘤,少数见于导管内癌;
(2)棕褐色溢液多见于有乳管阻塞的乳管内乳头状瘤或有上皮增生的乳头状瘤体形成的乳腺囊性增生病,偶
尔见于乳腺癌;
(3)黄色或黄绿色溢液常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偶尔见于乳腺癌;
(4)浆液性无色溢液可见于乳腺囊性增生病、早期妊娠或正常月经期;
(5)乳样溢液多见于停止哺乳后,如合并闭经,常提示垂体腺功能亢进;
(6)服用雌激素、避孕药可导致双侧乳腺行经前浆液性溢液。乳头溢液应常规涂片行细胞学检查。
5.常用的乳房特殊检查方法
(1)乳房X线检查:①钼靶X线摄影,便于区别乳房内各种密度的组织,清晰地观察其形态和结构。恶性病
变在钼靶X线摄影的表现为不规则或呈分叶状块影,中心区密度增高边缘有毛刺状,钙化影多细小而密集,并可
见于肿瘤范围以外的组织中,有时可见增粗的血管影,周围组织扭曲变形,邻近皮肤可有增厚凹陷;②干板静电
摄影,具有“边缘增强效应”而产生明显浮雕感,影像对比性强。以上两种方法当前广泛应用于普查工作;③导管
内造影术,主要用于乳头溢液的病因和定位检查。
(2)其他物理检查:①近红外线扫描;②B超;③液晶温度乳房图像;④CT;⑤MRI。
(3)活组织病理检查:为迄今确定肿块性质的最可靠方法,包括肿块整块切除送病理和细针吸取活组织细胞
学检查,前者对怀疑乳癌应在做根治术准备的同时整块切除送快速病理。
☆☆☆☆☆考点5:乳癌的临床表现;
1.最多见于乳房外上象限(45%~50%),其次是乳头、乳晕(16%~20%)、内上象限(13%~16%)。
2.早期表现:患侧乳房发现无症状的单发肿块,肿块质硬、不光滑、与周围组织界限不很清楚、活动度小,
腋窝无可有散在的小的淋巴结。
3.进展期:可出现乳房外形改变,皮肤凹陷(酒窝征),乳头内陷或偏向癌肿方向,进一步加重则会出现局
部“桔皮样”变,癌肿凸出。腋窝淋巴结肿大,质硬、可活动,甚至数目增多、粘连成团,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
着。
4.晚期:癌肿固定,大片皮肤出现坚硬结节并融合成铠甲状,有的破溃形成伴恶臭出血的溃疡或呈菜花状翻
出。患侧上肢水肿、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质硬。或出现肺、肝、骨转移症状。
5.特殊形式乳癌
(1)炎性乳癌:多见年轻、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恶性程度较高,病情进展快,整个乳房增大、红肿、充
血、水肿、发热、质硬而无明显肿块,常累及对侧乳房;
(2)湿疹样癌(Paget病):恶性程度低,发展慢。初发症状是乳头刺痒、灼痛,随后出现慢性湿疹性病
变,乳头乳晕的皮肤发红、糜烂、潮湿,有时覆盖着黄褐色的鳞屑样痂皮病变。继续发展则乳头内陷、破损。
第63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4: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为关节内化脓性感染,多见于儿童,好发与髋、膝关节。其病理过程可分为:浆液性渗出期;
浆液纤维素性渗出期;脓性渗出期。
1.诊断
化脓性关节炎根据全身与局部症状和体征,一般不难诊断X线表现出现较迟,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根据穿刺
和关节液检查对早期诊断很有价值,应作白细胞计数、分类、涂片染色找病菌。化脓性关节炎通常需与关节结
核、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等作鉴别诊断。
2.治疗
(1)早期足量全身使用抗生素:原则同急性骨髓炎。
(2)关节腔内注射抗生素:每天作一次关节穿刺,抽出关节液后,注入抗生素。如果抽出液逐渐变清,而局
部症状和体征缓解,说明治疗有效,可继续使用,直至关节积液消失,体温正常。如果抽出液变得更为混浊,甚
至成为脓性,应采用灌洗疗法或切开引流。
(3)关节腔灌洗:适用与表浅的大关节。如膝关节,先在膝关节两侧穿刺,经穿刺套管放入两根管子,一根
为灌注管,另一根为引流管。
(4)关节切开引流:适用较深的大关节,穿刺插管难以成功的部位,如髋关节,应该及时切开引流术。
(5)功能锻炼:为防止关节内粘连,尽可能保留关节功能,可作持续关节被动活动(CPM),一般在3周后
即鼓励病人作主动运动,如缺乏持续被动活动装置,可将患肢用皮牵引或石膏固定,以防止或纠正关节挛缩。
(6)择期手术矫形:晚期病例例如关节强直于非功能位或陈旧性病理性脱位者,可行手术矫形。
第64题
试题答案:D
考点:
☆☆☆☆☆考点3:骨巨细胞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
骨巨细胞瘤是起源与松质骨的溶骨性肿瘤,属浅在恶性,有时可能为明显恶性,多见于年轻成人。
骨巨细胞瘤的主要细胞为多核巨细胞(破骨细胞)和基质细胞。其病理上可分为三级。Ⅰ级:基质细胞正
常,有大量多核巨细胞;Ⅱ级:基质细胞较多,多核巨细胞数量减少,有向恶性转化趋势;Ⅲ级:以基质细胞为
主,多核巨细胞数量很少,并有明显肉瘤证据。
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其严重性与肿瘤的生长速度有关,若侵及关节软骨,可影响关节功能。X线表现可有
不同的形态,主要表现为病灶在骨端,局部有骨破坏,骨端膨胀,呈肥皂泡样改变;如骨皮质破坏,可侵入软组
织。
          
第65题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
CT是颅脑外伤后的首选检查方法,MRI检查对于急性外伤的诊断不如CT。
考点:
☆☆☆☆☆考点2:小脑幕切迹疝;
1.解剖学基础
当由于某种或某些原因导致一侧幕上腔压力超过幕下腔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颞叶内侧面海马和钩回在压力
差的驱使下嵌入到中脑和小脑幕切迹之间的间隙内,压迫切迹内的中脑、动眼神经、大脑后动脉和中脑导师水
管,由此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和后果,称之为小脑幕切迹疝,或颞叶钩回疝。
大脑脚下位于中脑腹侧面,主要由锥体束组成。此束由大脑中央前回的大椎体细胞发出纤维经内囊下行至脑
干的腹侧,大部分纤维在延髓的锥体交叉至对侧,支配对侧的肢体随意运动。动眼神经支配眼内肌(瞳孔括约肌
司瞳孔收缩)和眼外肌(除外直肌和上斜肌以外的所有眼外肌),故小脑幕切迹疝发生后,压迫同侧大脑脚和动
眼神经,造成同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症状和全征。中脑急性受压,发生变形、水肿、缺血,
甚至出血,脑干内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损,产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中脑导师水管受压,发生急性脑积
水。大脑后动脉狭窄,其供血区域发生梗死。
2.临床表现
小脑幕切迹疝的临床表现包括在颅内压增高的背景下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一侧瞳孔先是刺激性缩小,旋即
散大,对光反应由迟钝到消失。对侧锥体束征阳性:对侧肢体偏瘫,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减弱或消
失,深反射(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Babinski等反射)。
(1)颅内压增高:剧烈头痛、频繁呕吐。
(2)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失代偿以后,病人意识进行性,安静转为烦躁不安,进而转为嗑睡、浅昏迷,晚
期出现深昏迷。
(3)瞳孔改变:瞳孔两侧不等大。患侧先是对光反应迟钝,一过性缩小(最初动眼神经受到刺激),旋即麻
痹而表现为对光反应消失,瞳孔散大,此外,还有患侧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如脑疝继续发展,最终双侧瞳孔散
大,对光反应消失。
(4)肢体运动障碍:多数发生在对侧。肢体自主活动减少或消失,出现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体征:对侧肌力
减退,肌张力增高,腹壁反射消失,膝腱反射亢进和下肢病理反射(Babinski征)出现。晚期症状波及双侧,引起
四肢肌力减退,并出现头颈后仰,四肢伸肌张力过强,躯干背伸,呈角弓反张状,称为去大脑强直。这是因为中
脑红核失去大脑的抑制性控制造成的。如中脑的活动度较大时,脑干可因患侧颞叶内侧的推挤,对侧大脑脚被压
在锐利的小脑幕游离缘上,出现瞳孔散大侧与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征在同侧的现象。此时脑疝的定侧仍应以瞳
孔散大侧为准。
第66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3: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应注意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及避孕措施,全身有无慢性病史如肝病、血液病、
高血压、代谢性疾病等,有无精神紧张、情绪打击等影响正常月经的因素。了解发病经过,如发病时间、目前流
血情况、流血前有无停经史及以往治疗经过。了解异常子宫出血的几种类型:①月经过多:周期规则,但经量过
多或经期延长;②月经频发:周期规则,但短于21日;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在两次月经周期之间任何时候发生的
子宫出血;④月经频多:周期不规则,血量过多。
(2)体格检查:包括全身检查、妇科检查等,以除外全身性疾病及生殖道器质性病变。
(3)辅助检查方法
诊断性刮宫:为排除子宫内膜病变和达到止血目的,必须进行全面刮宫。刮出物送病理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
查可见增生期变化或增生过长、无分泌期改变。
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可提高早期宫腔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
瘤、子宫内膜癌的诊断率。
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型,提示无排卵。
宫颈粘液结晶检查:经前出现羊齿状结晶提示无排卵。
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涂片表现为中、高度雌激素影响。
激素测定:为确定有无排卵,可测定血清孕酮或尿孕二醇。
2.鉴别诊断
(1)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等。
(2)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如流产、宫外孕、滋养细胞疾病、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胎盘息肉等。
(3)生殖道感染:如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
(4)生殖道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
(5)性激素类药物使用不当。
第67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23:胎盘早剥;
1.定义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
2.病因
(1)血管病变: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及慢性肾炎孕妇,底蜕膜螺旋小动脉痉挛或硬化,引起血管破裂流
至底蜕膜层形成胎盘后血肿,导致胎盘从宫壁剥离。
(2)机械性因素:孕妇腹部直接受撞击、摔倒腹部直接触地、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在
分娩过程中胎先露部下降、双胎妊娠第一儿娩出过快、羊水过多破膜羊水流出过快,均可导致胎盘自宫壁剥离。
(3)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孕产妇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长时间仰卧位发生低血压,子宫静脉瘀血,静脉压升
高,蜕膜静脉床破裂,胎盘自宫壁剥离。
3.类型
胎盘早剥分为显性剥离(轻型)、隐性剥离(重型)及混合性3种类型,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形成血
肿,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
4.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1)轻型:外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量不多,伴
轻度腹痛,贫血体征不显著。腹部检查子宫软,宫缩有间歇,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胎位清楚,胎心率正常。产
后查胎盘见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2)重型:内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有较大胎盘后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主要症状为
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和腰酸、腰痛,积血越多疼痛越剧烈,严重时出现休克征象。无或少量阴道流血,贫血程
度与外出血量不符。腹部检查子宫板状硬,有压痛,尤以胎盘附着处明显。随胎盘后血肿不断增大,子宫底升
高。压痛明显,间歇期不放松,胎位不清,若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2或以上,胎心多消失。
(3)辅助检查
B型超声检查:显示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出现液性暗区.对可疑及轻型有较大帮助.重型见到暗区内出现光点反射
(积血机化)、胎盘绒毛板向羊膜腔凸出。
实验室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若并发DIC应做筛选试验及纤溶确诊试验。
5.并发症及对母儿的影响:胎盘早剥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剖宫产率、贫血、产后出血率、DIC发生率均升
高,新生儿窒息率、早产率,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升高。
6.鉴别诊断:轻型应与前置胎盘、重型应与先兆子宫破裂相鉴别。
7.治疗
(1)纠正休克:及时输新鲜血,既补充血容量,又补充凝血因子。
(2)及时终止妊娠:一旦确诊,及时终止妊娠。
①经阴道分娩:经产妇,一般情况好,出血以显性为主,宫口已开大,估计短时间内能迅速分娩者,试经阴
道分娩。破膜后腹带包裹腹部,压迫胎盘使不再剥离,并促进宫缩,必要时静滴催产素缩短产程。
②剖宫产:重型胎盘早剥,特别是初产妇不能在短时间内结束分娩者;胎盘早剥虽属轻型,但有胎儿窘迫征
象,需抢救胎儿者;重型胎盘早剥,胎儿已死,产妇病情恶化,处于危险之中又不能立即分娩者;破膜引产后,
产程无进展者,均应及时剖宫产。
(3)防止产后出血:分娩后应及时应用宫缩剂,并按摩子宫。若经各种措施仍不能控制出血,子宫收缩不佳
时,需及时作子宫切除术。若大早出血且无凝血块,应考虑为凝血功能障碍,按凝血功能障碍处理,输新鲜血、
纤维蛋白原、新鲜血浆,使用肝素于DIC高凝阶段。
第68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3:麻疹的并发症、治疗及其预防;
1.并发症
(1)呼吸道: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
(2)心肌炎。
(3)神经系统:麻疹脑炎、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4)应警惕潜伏的肺结核病。
(5)其他:格林~巴利综合征、偏瘫、血栓静脉炎、急性肾炎。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
2.治疗
(1)一般治疗
保持环境安静,房间内保持适当温度及湿度,需新鲜空气与日光,宜给半流食,多喝温开水,保持皮肤、
眼、鼻及口腔清洁。
(2)对症治疗
降温、镇静、止咳,对并发症相应处理。高热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予以镇静剂;继发感染可应用抗
生素;补充维生素A等。
3.预防
(1)控制传染源
早期发现患者,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五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易感者检疫观察
三周。
(2)切断传播途径。
(3)被动免疫:接触麻疹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球蛋白0.25mg/kg,可预防麻疹;0.05mg/kg可减轻症状,超过6
天则无效。
          
4.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注射,预防效果90%。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4~6岁再接种。
☆☆☆☆☆考点2:麻疹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
麻疹是以往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
为特征。我国早已广泛应用减毒活疫苗预防麻疹,使其发病率明显下降。
1.病因
麻疹病毒属副粘病毒科,麻疹患者是惟一传染源。患儿从接触麻疹后7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
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2.临床表现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4期:
(1)潜伏期:接触后10~14天,最长可4周。
(2)前驱期:一般为3~4日。特点:
①低-中度发热,体温无一定热型;
②上呼吸道及眼部炎症引起眼睑水肿,眼泪增多及畏光等;
③麻疹粘膜斑,又称Koplik斑,发疹前24~48小时出现,位于颊内侧粘膜,白色斑点直径0.5~1mm,有时有
红晕环绕,可累及整个粘膜及唇部粘膜,在皮疹出现后逐渐消失;
④偶见皮疹、线斑。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皮疹开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
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大部分皮疹
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形。皮疹发作时体温升高,全身
不适及各种发炎症状也达极点。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顺序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
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5)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度,皮疹不易出透或突然隐疹,中毒症状重,易发生并发症,可出现循环衰竭、
心功能不全及休克。
第69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8: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单纯性肾病多发生于2~7岁,肾炎性肾病多发生于7岁以上。起病多见于感染后诱发,水肿轻重不一,多从眼
睑水肿开始,呈下行性,蔓延至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可伴腹水及胸水,严重水肿患儿于大腿和上臂内侧及腹
壁皮肤可见皮肤白纹或紫纹。病初患儿一般情况等。单纯性肾病一般无明显血尿和高血压。肾炎性肾病可出现肉
眼血尿和不同程度高血压,病程多迁延反复。
第70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15:亚硝酸盐中毒;
1.临床特点
主要使血管扩张,并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之不能与氧结合。潜伏期为1~3小时。表现为口唇、指甲
以及全身皮肤青紫,重者呼吸衰竭而死。
2.防治措施
洗胃、灌肠导泻,用美蓝及维生素C治疗。不吃腐烂、存放或腌制过久的蔬菜,腊肠、腊肉、火腿中的亚硝
酸盐每公斤不得超过20mg,以防止中毒。
第71题
试题答案:B
考点:
☆☆☆☆☆考点8:神经和体液调节;
1.肾交感神经
兴奋时将导致尿量减少。其机制为:
(1)入球小动脉收缩作用大于出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灌注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2)刺激近球小体中颗粒细胞释放肾素,引起循环血中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含量增加,增加肾小管对NaC1
和水重吸收。
(3)直接支配肾小管,增加肾小管对NaC1和水重吸收。
2.抗利尿激素
即血管升压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贮存于神经垂体,作用于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上皮细
胞管周膜上的况受体,增加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引起抗利尿作用。主要分泌调节因素有:
(1)血浆晶体渗透压:当机体大量失水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使肾对水重吸收
增多而尿量减少;相反,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结果导致肾对水重吸收减
少而尿量增多,后者称为水利尿。
(2)循环血量:当机体大量失血导致循环血量减少时,容量感受器所受牵张刺激减小,反射性引起抗利尿激
素分泌增多,使肾对水重吸收增多;循环血量增多时,则发生相反的变化。
(3)其他:动脉血压升高可通过刺激颈动脉窒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抑制抗利尿激素释放,血管紧张素Ⅱ则
可刺激其分泌。
3.醛固酮
主要来自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该系统调节肾尿生成主要是醛固酮。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
泌,其作用是促进远曲小管与集合管主细胞重吸收Na+和排出K+(保Na+排K+),同时导致水跟随着重吸收。血管紧
张素Ⅱ对肾尿生成也有调节作用:
(1)刺激醛固酮的合成和分泌;
(2)直接刺激近球小管对NaCl的重吸收;
(3)刺激神经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考点7:肾内自身调节;
1.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
浓度高,则小管液渗透压大,因而妨碍肾小管特别是近球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多,NaCl排出也增
多。这种由于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导致的利尿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例如,糖尿病人的多尿和甘露醇的利尿
原理。
2.球-管平衡
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或增或减,近球小管的重吸收率始终占肾小球滤过率的65%~70%,这种定比重吸收的现象
称为球-管平衡。其意义在于使尿中排出的溶质和水不致因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减而出现大幅度的变动。
第72题
试题答案:B
第73题
试题答案:C
考点:
☆☆☆☆☆考点5:渗出性炎症的类型、病变和结局;
以浆液、纤维蛋白原和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称为渗出性炎,多为急性炎症。
1.浆液性炎
以血清渗出为主,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可引起体腔积液和组织水肿。
2.纤维素性炎
以纤维蛋白渗出为主,常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白细胞
共同形成假膜。浆膜的纤维素性炎可引起体腔纤维素性粘连,继而发生纤维性粘连。发生在肺的纤维素性炎除了
有大量渗出的纤维蛋白外,还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如纤维素吸收不良可发生机化,即为大
叶性肺炎肉质变。
3.化脓性炎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可分为脓肿、蜂窝织炎和表面化脓和积脓3种类型。
(1)脓肿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这些细菌可产生毒素使局部组织坏死,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血浆凝固酶,使
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素,因此病变较局限,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层粘连蛋白受体,使其容易通过血管壁
而产生迁徒性脓肿。脓肿的病理变化为中性粒细胞局限性浸润伴局部组织化脓性溶解破坏,形成脓腔。
          
(2)蜂窝织炎
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链球菌能分泌玻璃酸酶(原称透明质酸酶),能降解疏松结缔组织中的玻璃酸
(透明质酸),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素,表现为疏松结缔组织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3)表面化脓和积脓
表面化脓是指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嗜中性粒细胞向粘膜表面渗出,深部组织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
不明显。当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胆囊和输卵管时,脓液则在浆膜腔、胆囊和输卵管腔内积存,称为积脓。
(4)出血性炎
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和鼠疫等烈性传染病。
第74题
试题答案:E
考点:
☆☆☆☆☆考点1: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人,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胃溃疡占70%,十二指肠溃疡占25%,胃
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者称复合性溃疡,占5%。
1.病理变化
肉眼观,溃疡通常为一个,多位于小弯侧,边缘整齐,常深达肌层。直径多在2.5cm以内。
光镜下的溃疡组织由粘膜侧到浆膜面依次为渗出层、坏死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组织四层结构。渗出层由白
细胞和纤维素构成,其下为纤维素样坏死层。肉芽组织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排列与溃疡面垂
直。瘢痕组织与溃疡面平行,常发生玻璃样变。溃疡底部常可见增生性动脉内膜炎或伴有血栓及血栓机化。溃疡
处肌层大多消失,溃疡周围粘膜上皮可见增生性改变。
2.并发症
(1)幽门梗阻:约发生于3%的患者,是长期慢性溃疡所形成的大量瘢痕致使幽门狭窄。
(2)穿孔:约发生于5%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更易发生穿孔。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见于前壁溃
疡。溃疡病穿孔可引起腹膜炎。
(3)出血:溃疡底较大血管被腐蚀则引起大出血。发生于10%~15%的患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呕吐咖啡样
物或排黑便。
(4)癌变:主要见于长期胃溃疡病的患者。癌变率仅1%或1%以下。癌变之溃疡体积增大,边缘隆起而不整
齐,溃疡底污秽常有较多坏死组织。
第75题
试题答案:A
考点:
☆☆☆☆☆考点2:子宫颈癌;
1.子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
(1)子宫颈鳞癌
约占子宫颈癌的95%。根据病变发展,可分为早期子宫颈癌及浸润性子宫颈癌。
①早期子宫颈癌
起源于子宫颈外口和柱状上皮交界处的鳞状上皮。由于细胞增生、形态上出现异型性,当异型增生累及上皮
全层(包括累及宫颈腺体)而未突破基底膜时,称为原位癌或上皮内癌。原位癌的部分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
膜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3~5mm,在固有膜中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条索或小团块,称为早期浸润
癌。肉眼难以判断,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证实。
②浸润癌
癌组织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的部位,甚至侵及子宫颈全层或子宫颈周围组织并伴有临床症状。肉眼观:
主要表现为糜烂型(病变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内生浸润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
润生长);外生菜花型(癌组织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形成乳头或菜花状突起,表面常伴坏死及溃疡形成)。
(2)子宫颈腺癌
较少见,其发生率仅占子宫颈癌的5%,主要来源于子宫颈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和腺上皮,少数起源于柱状上皮
下的储备细胞。镜下呈一般腺癌结构。预后较子宫颈鳞癌差。
2.子宫颈癌的扩散与转移
子宫颈癌主要扩散途径为直接蔓延及经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少见。癌组织向上蔓延,可破坏整个子宫颈,
但很少侵犯子宫体;向下至阴道;向前侵入膀胱;向后侵入直肠;向两侧可以延及输尿管、子宫旁及盆壁组织。
淋巴道是宫颈癌最重要的转移途径,首先转移至子宫颈旁淋巴结,继而至闭孔、铬外、铬总等盆腔淋巴结。血道
转移少见,可转移至肺、肝及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9 07:31 , Processed in 0.3221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