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回复: 0

[考试辅导]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22: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尿生成的3个基本过程:
  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1.肾小球的滤过
  血液--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生成原尿(180L/d)--除蛋白质含量微量外,其他成分含量以晶体渗透压,pH 等与血浆基本相同。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小管液中的成分经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新回到管周血液中去的过程,称为重吸收。
  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和溶质)
  有选择性重吸收,两肾生成原尿量为125ml/min,日生成量为 180L,终尿量平均为 1.5L/d,99%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全部重吸收,Na+,NaHCO-大部分重吸收,尿素和磷酸根部分重吸收,肌酐等代谢产物和进入机体内的异物(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等)不被重吸收而全部排出体外。
  选择性重吸收意义:既保留了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又清除了对机体有害和过剩的物质,实现了对内环境的净化作用。
  肾小管各段的重吸收能力:
  近端小管重吸收能力最强,各种营养物质几乎全部在此被重吸收,加上大部分水,电解质,部分尿素尿酸等。
  近端小管重吸收水,盐量多,但不受调节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盐量少,但可根据机体的水,盐平衡状态进行调节。水的重吸收主要受抗利尿激素调节,Na+,K+转运受到醛固酮调节。
  近曲小管
  吸收Na+,60-65%
  NaHCO3,85-90%:碳酸酐酶催化
  碳酸酐酶 解离
  CO2+H2O―――――H2CO3――――HCO-3+H+
  H+通过H+-Na+交换,H+入管腔,Na+入细胞
  抑制剂:乙酰唑胺(弱利尿作用)――抑制碳酸酐酶,使重吸收减少,CO2高脂溶性,HCO-3重吸收优于CI-
  髓袢升支粗段
  吸收Na+,30-35%
  共同转运系统(载体):Na+ :2CI-:K+同向转运体(可被速尿和利尿酸抑制)
  K+返回管腔形成正电位,促进钙离子和镁离子再吸收
  原尿渗透压组建降低――尿的稀释功能(高效利尿药作用机制)
  远曲小管的近端
  吸收Na+,10%
  Na+-K+ATP酶作用下,重吸收Na+和CI-
  甲状旁腺素调节:Na+-Ca2+交换主动吸收Ca2+
  远曲小管的远端和集合管
  吸收Na+,5%
  Na+-K+交换,受醛固酮调节
  Na+-H+交换
  重吸收水,受抗利尿激素调节,原尿浓缩
  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减少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3 肾小管和集合管分泌
  将自身代谢产物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叫做分泌,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排入小管液的过程叫做排泄----统称为分泌
  肾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分泌H+,NH3,K+----对保持体内的酸碱平衡和Na+ K+平衡有重要意义。
  将肌酐等及体内某些异物,如青霉素,酚红,速尿,利尿酸等排入小管液。
  (近球小管对 Na+、水、HCO-3与葡萄糖的重吸收
  近球小管是重吸收的最主要部位,葡萄糖和氨基酸100%在近球小管重吸收。HCO-3以CO2的形式重吸收,所以重吸收速度快。
  一些重要物质的重吸收
  1. 原尿中99%的水,全部葡萄糖、氨基酸、部分电解质被重吸收,尿素部分被重吸收,肌酐完全不被重吸收。
  2.大部分物质主要吸收部位在近球小管,有些物质仅在近球小管被重吸收。
  3. Na+、K+等阳离子主动重吸收,HCO3-、Cl-等阴离子被动重吸收(Cl-在髓袢升支粗段除外),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与Na+的重吸收相关联),水在近球小管等渗性重吸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受抗利尿激素调节。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I-与水的重吸收、对H+的分泌
  1.对Na+、CI-与水的重吸收
  2.对H+的分泌
  酸中毒时,Na+-H+交换增强,K+-Na+交换减弱,导致肾脏排钾减少,出现高钾血症。碱中毒时正好相反。H+的分泌是肾脏排酸保碱的过程。
  某些物质的分泌和排泄
  1.K+的分泌:主要由远曲小管、集合管分泌,K+的分泌依赖于Na+重吸收后形成的管内负电位,分泌方式为Na+-H+交换。
  2.H+的分泌:通过Na+-H+交换进行分泌,同时促进管腔中的HCO3-重吸收入血。在远曲小管和集合存在Na+-H+和Na+-K+交换的竞争,因此,机体酸中毒时会引起血K+升高,同样,高血钾可以引起血浆酸度升高。
  3.NH3的分泌:肾脏分泌的氨主要是谷氨酰胺脱氨而来。
  泌NH3有利于H+分泌,同时促进Na+和HCO3-的重吸收。
  从上可以看出,Na+重吸收可促进多种物质的重吸收或排泄,例如K+的排泄、H+的分泌、水的重吸收、Cl-的重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等,机制如下:
  (1)Na+主动重吸收,形成管内为负,管外为正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促进阴离子(例如Cl-)向管外转移(重吸收),促进阳离子(例如K+)向管内分泌;
  (2)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方式是继发性主动重吸收,必须与Na+同向转运入细胞内,而这种转运依赖Na+主动转运形成的细胞内低Na+。
  (3)Na+重吸收促进水的重吸收是由于渗透压变化所致。
  而NH3的分泌,HCO3-的重吸收则不依赖Na+重吸收,因为NH3为脂溶性物质,可以自由地通过细胞膜,它扩散的方向决定于细胞两侧的pH值(向pH低侧扩散);HCO3-能与小管液内的H+结合然后分解成H2O、CO2,CO2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在细胞内再生成HCO3-后转运入血,因此,不是Na+重吸收,而是分泌H+能促进HCO3-的重吸收和NH3的分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7 18:02 , Processed in 0.1716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