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1|回复: 0

[考试辅导]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肝血管肉瘤的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22: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肝血管肉瘤的演变过程可能有下列5个主要途径:①肝小叶窦内皮细胞从非典型增生到间变细胞增生;②肝细胞初期增生,随之萎缩和消失;③窦周间隙纤维组织增生;④进行性窦扩张到血肿形成;⑤窦壁细胞和汇管区毛细血管内皮细转化为肉瘤细胞。
  1.大体检查 血管肉瘤往往呈多中心性发生,多累及两个肝叶。其肉眼观特征是许多充满血液的囊,直径可达1~15cm,5cm者多见。肿瘤多为单个圆形,实体瘤生长大小不等,表面呈多结节状,界限清楚,但无包膜。较大的肿块呈海绵状,最大的重达3kg,可伴有血栓形成和继发坏死。切面为灰白或棕黄胶冻状发亮组织与出血、坏死灶交错排列,瘤体内可见充满不凝血液的大腔隙。在接触胶质二氧化钍或氯乙烯的病例中还常见有网织状纤维化,脾脏肿大,但合并肝硬化者少见。
  2.病理组织学检查
  肿瘤由纺锤状或不规则形状的恶性内皮细胞构成,其边界不清。细胞质嗜酸性、核深染,形态狭长或不规则,胞核核仁可大可小,同样嗜酸性。亦可见大而异形的细胞核以及多核细胞,核分裂象常见。薄壁静脉散布于肿瘤内,约半数病例见有造血细胞灶。免疫组织学检查可见瘤细胞中存在有Ⅷ因子相关抗原。肿瘤细胞沿着原有血管腔增殖,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亦显示增殖。肿瘤细胞在肝血窦内增殖可导致进行的肝细胞萎缩,肝板断裂,血管腔增大形成大小不一的空腔。腔壁粗糙不平,内壁衬以肿瘤组织细胞,有时为息肉样或乳头状突出物,腔内充满凝血块和肿瘤细片。肿瘤侵及肝终端小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可导致这些血管的堵塞,此可解释为何肿瘤常易发生出血、梗死和坏死。有时肿瘤细胞密聚成小结节状实性团块,类似纤维肉瘤。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可发现肿瘤细胞中Ⅷ因子相关抗原呈阳性。
  在大多数病例中肿瘤可侵犯门静脉或中央静脉,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肿瘤结节内,但亦可发生在远处的肝小叶,骨髓外造血灶常见。可因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而继发铁质沉着,在胶质二氧化钍诱发的肝血管肉瘤中,容易见到胶质二氧化钍沉积于网状内皮细胞内或游离于汇管区、Glisson鞘膜或肝终端小静脉壁内。该沉积物无色、可折光,HE染色沉积物通常呈粉红和棕黄色。放射自显影可显示二氧化钍发出的α射线,表现为短的点状轨迹。能量分散X射线微量分析亦可测出钍元素。由二氧化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砷或氯乙烯引起的血管肉瘤,在非肿瘤组织中往往有肝硬化和纤维化。约1/3患者有特发性肝硬化,由明确致病因子引起的肿瘤与特发性肿瘤之间无形态学上的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7 17:32 , Processed in 0.9392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