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回复: 0

[考试辅导]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脑棘球蚴病发病机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22: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脑棘球蚴病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的一部分考点,希望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生认真复习,顺利通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蚴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系指蚴虫经肝、肺、颈内动脉进入颅内发育为棘球蚴虫,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约第3周末即发育为棘球蚴,到第5个月可长至1cm大小。多数幼虫在5年左右死亡,但部分则可继续生长形成巨大囊肿。
  囊壁分为内外两层,内囊即包虫囊,外囊为脑组织形成的一层纤维包膜,两者间含有血管,供给营养。由于两层包膜间很少粘连,故手术时极易剥离。内囊壁由角质层和生发层组成,前者具有弹性,状如粉皮,起保护和营养作用,生发层系寄生虫本体,可形成育囊、子囊、原头蚴(统称棘球蚴砂),当包囊破裂,原头蚴可再次形成新囊肿。棘球蚴在颅内形成占位效应,可压迫脑室系统,导致颅内压增高,并可引起脑实质损害造成癫痫发作及偏瘫、偏盲、偏侧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性症状。巨大的包囊尚可压迫破坏颅骨。椎管内棘球蚴病以占位压迫为主要病理改变,若侵犯神经根则可引起剧烈疼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16 16:15 , Processed in 0.1613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