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回复: 0

[考试辅导] 2012临床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股骨髁上骨折治疗原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8 22: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疗原则
  1.石膏及小夹板固定法:道用于成人无移位的股骨干下1/3骨折及股骨髁上骨折。儿童青枝型骨折,可行石膏固定或用四块夹板固定,先在股骨下端放好衬垫,再用四根布带绑扎固定夹板,一般固定6~8周后去除,练习活动,功能恢复满意。
  2.骨牵引加小夹板固定:适用于移位的髁上骨折。后旋型在手法整复后,行髁上斯氏针骨牵引,膝屈至100°的位置上,置于托马斯(Thomass)或勃朗(Braun)架上,使腓肠叽松弛。达到复位,然后外加小夹板周定。
  前移型可采用胫骨粗隆牵引,牵引姿势、位置同上。在牵引情况下,远折段向相反方向整复,即可复位。如牵引后仍不复位,可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手法整复,勿使用暴力,注意腘血管的损伤,如骨折尖端刺在软组织内,可用撬拨法复位后。外加小夹板固定,屈膝牵引4~6周,牵引期内膝关节不断地进行功能练习。牵引解除后,仍用夹板或石膏托圈定,直至骨折临床愈合。牵引复位时间约在l~7天内,宜用床边X线机观察。
  本法优点在于经济,安全,愈合率高。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并发症。但伤员卧床时间较长,有时需反复床边透视、复位及凋整夹板或压垫,虽不愈合者极少。但畸形愈合者常见。如有软组织嵌入骨折端,则不易愈合。横断骨折可见过度牵引而致骨折端分离,造成延迟愈合。开放性股骨髁上骨折合并腘动脉。腓总神经等损伤者则不宜牵引,需行手术治疗,以免加重血管、神经的损伤。
  3.股骨髁上骨折撑开器固定法:本法适用于股骨髁上骨折而无血管损伤者。并且远折段较短,不适宜内固定的伤员。在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采用斯氏针,分别在股骨髁及股骨近折段各横穿一斯氏针,两针平行,在针的两侧各按装一个撑开器,然后在透视下手法整复,並调整撑开器的长度,待复位后,采用前、后石膏托固定于屈膝位。如骨折处较稳定,可将撑开器转而为加压,使骨折处更为稳定牢固。固定4~6周后拔针,继续石膏固定,直至骨折临床愈合。若手法整复失败,可考虑切开复位,从股骨下端外侧纵切开,直至骨折端,避开腘血管,整复骨折后,仍在骨折的上、下段穿针如上,外用撑开器,缝合伤口。因髁上骨折的远折段甚短,无法内固定。本法使用撑开器代替牵引,患者可较自由的在床上起坐活动,避免了牵引之苦,是个简单易行的方法。
  4.术后处理:术毕需外上长腿石膏托,抬高患肢,将下肢置于勃朗架上。有利于静脉回流:另一种情况术后不上石膏托,为对抗股部肌肉的拉力,可行小腿皮牵引,2~3周后拆除,再以石膏管型固定。功能练习从第10天拆线后开始,先练习肌肉等长收缩,每小时活动5分钟,夜间停止,术后8~l0周拆石膏。开始不负重练习膝关节活动,待拍片及检查骨折已临床愈合时,再开始负重练习。但手术内固定的伤员,其骨折愈合时间较非手术治疗者长,一般需要4~5个月方能临床愈合。
  股骨下端为松质骨,螺丝钉当时固定较紧,两周后便可松动,术后仍需加外固定以防错位。另一种情况是手术固定的伤员愈合较迟,由于过早负重及膝关节活动障碍,增加了骨折处的杠杆力,使股骨下端前侧的钢板,螺丝钉松动翘起。为防止此种并发症,应定期拍片。下地负重活动之前,必须确认已经临床愈合,而不只是骨折固定时间已到的片面愈合时间概念。
  股骨髁上骨折的远折段过短,没有固定两枚螺丝钉的长度,则不宜采用本法。即使远折端能勉强上两枚螺丝钉,在股骨远折端前侧置钢板和固定螺丝钉是比较困难的,取除亦同样困难。因此,放置前侧钢板不宜过低,同时必须注意髌骨滑动是否受到阻碍。否则会影响膝关节的活动。
  双钢板纵形置于股骨下端前、外侧,二者互成90°角。从力学观点来看,固定较为确实而稳定,限制了前后及左右两个方面的应力。可以早期练习肌肉的等长收缩。拆石膏后可不负重练习关节活动,从而免除受长期牵引之苦。
  5.近愈标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手术后伤口愈合。
  6.治愈标准: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8 22:37 , Processed in 0.37147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